藝林擷英|《莫札特傳》:天才與嫉妒的交響

李建崑-avatar-img
發佈於藝林擷英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音樂之外的戲劇,告解之門的開啟

米洛斯.福曼在《莫札特傳》(Amadeus, 1984)中,以「老年薩列里的自白」為敘事框架:黑夜中的一次失敗自戕、療養院裡的告解與回憶,由此打開全片的審判之門。這樣的敘事策略尤為關鍵:觀眾所見所聞,皆經由薩列里的主觀的回顧與語義的加權。

他刻意採取「不可靠敘事者」的視角,使影片不囿於音樂史的平鋪直敘,而成為一齣關於「天賦不均」與「信仰困境」的戲劇化審問——既是音樂史邊緣的傳記,亦是直探人心深處的法庭劇。

因此,觀眾被牽引至一種兩難處境:當藝術揭示神聖之光,同時也照見人性的陰影時,我們究竟如何辨認真相與虛構的界線?此即本片高明的起點。

莫札特與薩列里的四重對照

若以音樂對位法觀之,兩人的張力至少展開於四層:

(一)審美層面:莫札特的音樂近乎「不經意的完美」——旋律如泉湧,和聲轉調宛若天啟;薩列里則工整端正,長於規訓的宮廷語法。前者之輕盈,恰映照後者之沈重。薩列里初讀譜時既敬且懼,驚嘆「仿佛天使在紙上寫字」——此驚豔,亦是嫉妒的開端。

(二)職業層面:宮廷體制給薩列里「次序與規則」的安全感;莫札特則以獨立創作挑戰贊助與權力的邊界。當藝術既受庇蔭又受限縮,「體制—天才」的矛盾,遂成音樂史反覆書寫的母題。

(三)宗教層面:薩列里自幼與上帝「立約」,以貞潔與勤勉換取音樂恩賜,其信仰姿態偏於交易式的功德觀;莫札特卻如「受召而不自知」的器皿,粗獷笑聲與神性樂思並置——怪誕而純真。薩列里將「天才=上帝偏愛」的公式內化為嫉恨理由,遂使敬虔轉為控訴。

(四)倫理層面:薩列里的惡,並不見於血腥迫害,而表現在「消極阻撓」與「無聲誣構」——他試圖藉體制縫隙讓莫札特失去聲量。此種毀壞,文明而隱蔽,越文雅越可怖。莫札特則常在天真與不節制間拉扯,才華與稚氣共構其悲劇性格。二人互為鏡像:一人被恩賜拖行,一人被嫉妒吞噬。

天賦與努力的神學意涵

《聖經》有言:「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又言:「各人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彼前4:10)。其神學義理有三:

其一,恩賜本質乃「領受」而非「獲取」。薩列里的痛苦,源於將恩賜視為功績回報,遂在比較中失卻平安。恩典語法與功德語法,在此激烈交鋒。

其二,呼召(calling)使才華具備普遍善性的向度。莫札特的音樂雖夾雜世俗嬉鬧,但其內在秩序與明澈,終導向聆聽者的超越經驗——這是「美」的公共性,也是才華作為「託付」的神學意涵。

其三,嫉妒乃屬靈敗壞的催化劑。雅各書指陳:「在何處有嫉妒紛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雅3:16);箴言亦言:「嫉妒使骨朽爛」(箴14:30)。薩列里自稱「平庸者的主保」,實則以譏誚迴避自省。他不願承認恩賜主權屬於上帝,遂以毀損他者來稀釋自我羞辱。

由此觀之,「天賦與努力」的神學答案,既非否定努力,亦非神化天賦,而是回到管家職分:凡恩賜,皆為愛而用;凡努力,皆為愛而行。當比較撤去,服事得立,心靈方得安寧。

福曼如何將音樂轉化為戲劇張力

福曼不以音樂作陪襯,而以之為敘事引擎,主要手法有三:

(一)視聽對位(audiovisual counterpoint):粗俗笑聲與神聖樂思的並置,形成「性格—旋律」張力;宮廷繁麗陳設與樂曲內在秩序互為鏡面,幽默與莊嚴並行,產生「聽覺的反諷」。

(二)作曲場景的「口述—成譜」魔法:在《安魂曲》口述與代筆場景中,節拍被剪輯成句法:莫札特以呼吸斷句,薩列里以抄寫斷行;節律即敘事,音型即情緒。樂譜於鏡頭下由點線面轉為和聲建築,觀眾彷彿被邀入作曲家的意識流。

(三)光線與運鏡的「聖像化」:燭火、側逆光與近鏡,使樂稿如聖像般被供奉;當音樂漸次飽滿,鏡頭亦由碎片走向長鏡,與和聲堆疊相生相長。此影像神學,乃以美學宣告:藝術可成超越經驗的容器。

因此,在福曼調度中,音樂不是「關於」戲劇,而是「成為」戲劇;旋律自身化作情節推進的槓桿,使人物命運在和聲進行中被「和聲化」。

藝術真實與史實的邊界

眾所周知,電影作為戲劇文本,對歷史中的薩列里有高度虛構。然虛構非為貶抑史實,而是建立另一層「藝術真實」:它逼使觀眾直面亙古的倫理命題——當他者之美使我自慚時,我究竟選擇以敬拜回應,抑或以摧毀抵抗?

觀影的正確姿態,是雙重閱讀:一方面承認戲劇對「嫉妒的精神病理」有驚人洞察;另一方面,也不將戲劇化的薩列里視為歷史全貌。此種自我校準,既尊重史實,亦維護藝術在倫理議題上的穿透力。

聖愚與凡人的互照

莫札特:聖愚的悖論。他之「愚」,在不合禮法;他之「聖」,在對音樂的單純降服。天才的代價,是生活節制與社會規範的失衡;其樂思越明亮,他的軀體越沉疴。此種「光與軀殼的背離」,使其悲劇更具神學深度。

薩列里:凡人的尊嚴與墮落。他代表多數人的位置:有禮節、懂規則、肯努力;然而,他在比較中逐步讓敬虔滑落為怨懟。其尊嚴在於能辨識偉大,其墮落在於無法在他人偉大面前仍敬拜上帝。

康絲坦絲與宮廷人物:恩典的側光。康絲坦絲的樸直,偶爾成為恩典的載體;皇帝與樂官的「太多音符」滑稽言語,則映照制度對天才的鈍感。諸角色如和聲音——或襯或逆,皆加厚主題。

在才華差距中活出召命

此片尤適合作為當代學院、教會與職場的靈魂鏡子:

(一)以普遍美善重置評價座標:恩賜之大,不為自我炫示,而為群體得益。若群體以「服事果效」而非「個體光環」為尺度,嫉妒便無所附麗。

(二)以同行取代競逐:薩列里的代筆,若非操控而是合作,或可化為「職分互補」。才華差距,本可由師友之道轉為美化。

(三)以呼召而非名聲衡量成敗:呼召關乎忠誠非排名。《馬太福音》所言「忠心的善僕」之讚(太25章),從不以天賦多寡而定,而以是否忠誠管理而判。

(四)操練反嫉妒:為他人成功獻上祝禱;在公共場合有意識地肯認對手;將「比較衝動」轉化為「學習衝動」。這些簡樸之舉,正是醫治「骨中朽爛」的方劑。

(五)苦難再詮釋:莫札特臨終的創作高峰提醒我們:軀體軟弱未必廢止呼召,反而使恩典更顯為恩典(參林後12:9)。

在譏誚與赦免之間(代結論)

影片結尾,薩列里自封為「平庸者的主保」,在輪椅上向眾人「頒赦」。此黑色幽默揭穿他終究未獲自由——他未向上帝求赦,卻僭妄地向庸常者行使赦罪權。然真正的福音次序恰與之相反:唯有先被赦免,方能赦免;唯有先被愛,方能不嫉妒。

《莫札特傳》因此不僅是一部「天才傳奇」,更是一則關於恩典與比較、呼召與功德、敬拜與怨懟的現代寓言。其最動人之處,不在給出答案,而在逼問:當他人的光芒照得你睜不開眼時,你選擇躲進怨懟的陰影,抑或學習在真光中低頭?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海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海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莫札特傳》(Amadeus, 1984)電影截圖(李建崑攝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10.0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9/13
法國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1991),自上映以來已歷三十餘年,卻依然在影史中閃耀如星。這部作品以十七世紀法國低音古大提琴大師柯龍貝(Sainte-Colombe)與其弟子瑪萊(Marin Marais)之間的師生因緣為主軸,不僅呈現音樂。
Thumbnail
2025/09/13
法國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1991),自上映以來已歷三十餘年,卻依然在影史中閃耀如星。這部作品以十七世紀法國低音古大提琴大師柯龍貝(Sainte-Colombe)與其弟子瑪萊(Marin Marais)之間的師生因緣為主軸,不僅呈現音樂。
Thumbnail
2025/09/05
《美麗的境界》(A Beautiful Mind)是少數能讓我一次次重看,依舊深受觸動的電影。2001 年初次上映時,我被「天才數學家與精神病症纏鬥」的故事震懾,從開場一路被牽引到片尾,久久不能平復。多年過去,每當再度坐下重溫,它依然能輕易攫住我的心,彷彿在訴說著每個人生命裡無法逃避的孤獨
Thumbnail
2025/09/05
《美麗的境界》(A Beautiful Mind)是少數能讓我一次次重看,依舊深受觸動的電影。2001 年初次上映時,我被「天才數學家與精神病症纏鬥」的故事震懾,從開場一路被牽引到片尾,久久不能平復。多年過去,每當再度坐下重溫,它依然能輕易攫住我的心,彷彿在訴說著每個人生命裡無法逃避的孤獨
Thumbnail
2025/09/03
一直不是個追劇的人。對於影集常常缺乏耐心,尤其遇到篇幅長的作品,往往中途就失去興致。當朋友向我推薦《后翼棄兵》時,我第一反應是:一部關於下棋的劇集,能有多吸引人?棋盤方格雖然蘊藏無窮變化,但搬到螢幕上,想像中應該是冷調、沉悶、難以撐起戲劇張力。不料,竟然看走眼了…
Thumbnail
2025/09/03
一直不是個追劇的人。對於影集常常缺乏耐心,尤其遇到篇幅長的作品,往往中途就失去興致。當朋友向我推薦《后翼棄兵》時,我第一反應是:一部關於下棋的劇集,能有多吸引人?棋盤方格雖然蘊藏無窮變化,但搬到螢幕上,想像中應該是冷調、沉悶、難以撐起戲劇張力。不料,竟然看走眼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男人剛拍好他最後的電影,正想回到鄉野。他知道這是生涯中又一部代表作,自己又捏造了一次青春。 這是《阿瑪柯德》(Amarcord),這是費里尼,意為「我記得」的敘事。
Thumbnail
男人剛拍好他最後的電影,正想回到鄉野。他知道這是生涯中又一部代表作,自己又捏造了一次青春。 這是《阿瑪柯德》(Amarcord),這是費里尼,意為「我記得」的敘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 2022 年電影《醉遊西班牙》,2024 年電影《再見哥雅》和 2016 年的電影《環法心節奏》。這些電影串聯了藝術家、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結,展現了藝術的魅力。不論是作家、藝術家,還是普通的觀眾,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懷揣著一個夢。而藝術,就是將這些夢境照亮的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 2022 年電影《醉遊西班牙》,2024 年電影《再見哥雅》和 2016 年的電影《環法心節奏》。這些電影串聯了藝術家、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結,展現了藝術的魅力。不論是作家、藝術家,還是普通的觀眾,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懷揣著一個夢。而藝術,就是將這些夢境照亮的力量。
Thumbnail
麥特戴蒙主演的《生死接觸》 可說發人深省 或許 對於死亡 必須有些堅定的想法 才能活得穩健 藍天之下 綠野之上 靠著藤質躺椅 翻讀《論語》 作為死前姿態 是為了再出發 聆聽孟子或孔子開課 也許能漫遊戰國時代 喧囂叫賣的諸子大街 觀賞莊子跟惠子相聲 墨子胸口
Thumbnail
麥特戴蒙主演的《生死接觸》 可說發人深省 或許 對於死亡 必須有些堅定的想法 才能活得穩健 藍天之下 綠野之上 靠著藤質躺椅 翻讀《論語》 作為死前姿態 是為了再出發 聆聽孟子或孔子開課 也許能漫遊戰國時代 喧囂叫賣的諸子大街 觀賞莊子跟惠子相聲 墨子胸口
Thumbnail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大概是我少數看了覺得好看但真心不想再看第二次的電影,全片以黑白影像方式呈現,一直到小女孩跑上山丘,才出現那一抹紅衣的顏色,除了提醒人類的殘忍,但也象徵著那一股希望。 但卻是很多猶太人永遠等不到的釋放。 在翻看辛德勒的回憶錄時,戰爭結束後,即使在他救了那
Thumbnail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大概是我少數看了覺得好看但真心不想再看第二次的電影,全片以黑白影像方式呈現,一直到小女孩跑上山丘,才出現那一抹紅衣的顏色,除了提醒人類的殘忍,但也象徵著那一股希望。 但卻是很多猶太人永遠等不到的釋放。 在翻看辛德勒的回憶錄時,戰爭結束後,即使在他救了那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盜墓奇美拉》延續羅爾瓦雀非凡脫俗的氣質,每一幀影像都如夢似幻,拼貼出跨越時空的古畫蒙太奇。觀影過後,彷彿能感受到我身體裡也流著一部份的義大利血液在蠢蠢欲動。
Thumbnail
《盜墓奇美拉》延續羅爾瓦雀非凡脫俗的氣質,每一幀影像都如夢似幻,拼貼出跨越時空的古畫蒙太奇。觀影過後,彷彿能感受到我身體裡也流著一部份的義大利血液在蠢蠢欲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