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一定是在山林靜坐,也不一定是在課堂冥想。有時候,它就藏在一段平凡的車程裡。
那天,我準備前往某個地點,接送的司機因為路況擁擠,無法順利靠邊停車,於是一路上不斷抱怨、嘟囔著交通的混亂與不便,乘客是否體貼,選擇的上車地點是否妥當......。
起初我只是靜靜聽著,但漸漸地,我的心開始有些波動。

突然間,一個念頭閃過——「這不就是我嗎?」
當事情不如預期時,我是否也會這樣絮絮叨叨,把情緒投射到外在,用一些看似描述事情的句子,傳遞著心中的不滿而不自知?
司機的話語像是一面鏡子,讓我看見自己過去不自覺的反應模式。那一刻,我沒有批判他,反而感謝他。他像是一位無意間的導師,演出了一場我需要看見的戲。
覺察,是修行的第一步

我們常說要「修正自己」,但若沒有覺察,就無從修正。那天的經驗讓我明白,修行不是遠離塵囂,而是學會在塵囂中看見自己。
我開始反思:
• 我是否常在壓力下失去耐性?
• 我是否習慣用語言傳遞不滿,而非轉化情緒?
• 我是否願意在每一次不順中,選擇修正而非反應?
這些問題讓我更貼近自己的內在。

修行,是一種生活方式
那天的學習不止於車程。它提醒我:修行不是一時的靈感,而是持續的選擇。每一次互動、每一次情緒波動,都是一次修行的機會。
我開始練習:
• 在情緒升起時,先停一下,問自己:「我現在在傳遞什麼能量?」
• 在面對不順時,提醒自己:「這是我修正的機會。」
• 在與人互動時,選擇「眼看好事,口說好話」。
這些練習讓我更清明、更柔軟,也更真實。

感謝每一位「演員」
那位司機大哥或許永遠不會知道,他的一段話語,成了我靈性旅程中的轉捩點。
但我知道,生活中每一位「演員」——無論是讓我生氣、感動或困惑的人——都是我修行路上的助力。
生活就是修行。只要願意看見,處處都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