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川普「世界第八大奇蹟」為何失敗?從《富士坑》看美國製造業回流的幻夢與真相|怪獸科技公司

更新 發佈閱讀 23 分鐘

2017 年,美國總統川普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共同宣布,要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蓋一座 LCD 面板廠,承諾創造 13,000 個工作機會、投入 100 億美元。這個計劃被川普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還換來美國政府高達 45 億美元的補貼。

然而幾年後,富士康實際投資僅 6.72 億美元,不到承諾的 7%;就業數量也只有 1,454 個,遠低於最初喊出的數字。

是富士康欺瞞美國,還是美國人選擇相信這場幻夢?為何富士康在 OLED 逐步取代 LCD 的情況下,仍執意投入 LCD?台積電與其他台廠赴美投資,會重蹈覆轍嗎?本文透過《富士坑》,解密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富士康是誰?全球電子製造的巨人

在討論威斯康辛案前,我們需要先理解富士康這家公司的背景。

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

raw-image

鴻海精密(Foxconn,富士康)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電子製造商之一,總部位於台灣,主要生產基地在中國,以龐大的工廠和勞動力規模聞名,負責組裝 iPhone、Kindle、Xbox、PlayStation、Wii 等全球暢銷電子產品。日常生活中你手上的電子設備,背後都有富士康的影子。

自動化與轉型

雖然以勞力密集聞名,富士康也長期推動自動化。自 2016 年起,它每年生產 4 萬台「富士康機器人」(Foxbots)投入組裝線,也涉足自駕車領域,試圖往更高層次的製造能力邁進。

延伸閱讀:
鴻海不是只有做代工:看鴻海邁向未來的規劃與布局|趕快tech我 EP13.2.2

美國政府為何甘願被「坑」?

招商競價:公共資源成了政治籌碼

富士康承諾要在美國打造一座超大的工廠群,計劃投資約 100 億美元,並雇用 13,000 名工人。

各州為了爭取這座工廠拚命競標,威斯康辛州為了吸引富士康,提供了最高 30 億美元的補貼,若再加上公用事業和地方政府的基礎建設費用,總額高達 45 億美元。每個工作崗位的成本高達 34 萬 6 千美元,比一般公共補貼水準高出 10 倍,數字誇張得離譜。

但這其實是美國常態。美國地方政府長期沉迷於「招商競價」,無論是亞馬遜總部選址,或其他製造業投資,都能看到類似場景:城市與州之間互相抬價,專門成立機構、雇用顧問,只為說服自己這筆花費像買進微軟 IPO 一樣聰明。結果卻是公共資源被消耗殆盡,企業卻賺得盆滿缽滿。

政治與懷舊:製造業神話的再利用

2016 年,川普以「讓製造業回流」為競選口號,吸引了美國上中西部選民。川普對於貿易平衡一事無比執著,然而,無論美國向中國出售多少噸黃豆,都無法與中國製造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大量湧入美國市場匹敵,尤其是大尺寸電視這類高價商品。

富士康宣稱將帶來 13,000 個「能養家的工作」,兩黨政治人物都難以拒絕,對拉辛郡這樣曾是製造重鎮、卻因產業外移而衰退的地區,富士康的承諾幾乎是天降甘霖。最終,鄰近的芒特普萊森特鎮在茶黨領導下接下了這個大餅,並讓當地居民相信,支持富士康計劃,就是在幫「美國再次偉大」。

深入研究富士康計劃,就會發現企業、承包商、顧問以及市與州政府之間的親密關係。一個根深柢固的經濟發展體系水落石出:用慷慨的納稅人資金補貼來酬賞企業,為政客帶來政治資本,還讓有關係的承包商與供應商賺大錢。

正如威斯康辛州前州長沃克的競選口號承諾:威斯康辛「對商業敞開大門」。減免企業稅、豪擲經濟發展資金看似帶來繁榮的希望,實際上卻是教育預算被砍、社會服務縮水,還推遲了老舊基礎設施的修繕支出。即便如此,州長和市長因爭取到交易而獲得的政治光環無可爭議。大家似乎都愛贏家,哪怕付出的代價高得離譜。

面子工程:計劃大於執行

raw-image

若單看數字,富士康在威州徵收的土地規模令人咋舌:3,893 英畝,相當於 4.5 個紐約中央公園大小。相比之下,先前被收購的夏普(Sharp)在日本大阪郊區堺市最先進的 LCD 工廠只佔地 340 英畝,仍足夠擴張。如此龐大的用地,卻從未獲得合理解釋。根據富士康深不可測的官方說法,這個計劃將「透過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改變建築數據分析方式,推動智慧建築與智慧城市技術發展,實現舒適、安全與永續的目標。」

為了換取這項投資,威州政府承諾提供 30 億美元的激勵補助,當地各級政府也投入大筆資金來支持計劃。一開始,各方就達成了一項關鍵共識:富士康不會支付任何土地費用。地主方的地方政府必須負責購買數千英畝土地,並提供基礎建設資金,包括擴建道路、興建下水道、每日供應數百萬加侖的高品質密西根湖湖水。這對區域經濟發展機構來說是個沉重的財務負擔。

2017 年在白宮舉行的簽約儀式更像是一場「政治秀」:州長沃克口誤連連,一再把「富士康(Foxconn)」講成「富士坑(Fox com)」,又把富士康旗下的夏普誤認為夏普的競爭對手索尼(Sony);郭台銘的演講則充斥「AI、5G、8K 生態系」的模糊口號。媒體則大肆渲染,把威州描繪成即將成為「威谷」(Wisconn Valley),與矽谷分庭抗禮。

然而,富士康的真實企圖卻耐人尋味。它在不同國家多次開出投資支票,最終卻無疾而終:從賓夕法尼亞州到印度、越南、印尼、巴西,各種毀約早已不是新聞。威斯康辛經濟發展機構(WEDC)負責人馬克•霍根(Mark Hogan)更向記者表示,威州團隊並不認為有必要對富士康進行背景調查,因為「我們已經和這些人熟到不能再熟了。」

對富士康來說,承諾是一種談判籌碼;對政治人物來說,宣布計劃就足以拿分,至於能否落實,則是另一回事。

為什麼偏偏選 LCD?

當郭台銘宣布要在美國蓋一座 LCD 面板廠時,立刻引發質疑。對台灣人來說,面板早已是頭號慘業,競爭激烈、毛利低落、環境成本高昂。郭台銘在 2017 年兩度進入白宮,4 月神秘會晤,7 月則高調出席白宮東廳的聯合記者會。這個場地一向是美國總統與外國元首才會使用,台灣媒體於是將郭董捧為「台灣之光」,甚至有人猜測:是不是郭董握有外界尚未知曉的新技術,能夠開闢另一片藍海?

了解面板技術發展史,你就會發現要在美國做這個,根本是一場騙局。

落後技術,卻適合政治宣傳

電視技術最初源自美國,但很快就被日本企業攻佔市場。《影響力代理人:日本遊說團如何操控美國政治與經濟體系》(Agents of Influence)一書提到,日本電子業者先壟斷國內市場,再以低價傾銷、回扣策略進攻美國,使得美國電視製造業自 1960 年代末起逐年崩潰,但財政部選擇不採取行動,理由是計算損害與評估影響過於複雜。

短短十年間,美國電視製造商從 28 家縮減至僅剩 6 家。到了 1990 年代,像 RCA 這樣的「美國品牌」電視,實際上早已不是美國製造。20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美國都是創新的領導者,但日本的優勢在於完善的技術以及推動量產。然而,電視產業即將迎來另一場顛覆,這一次,日本公司將成為輸家。

延伸閱讀:
【科技與大國崛起】從工業革命看懂美中科技戰:中國 AI 讓人緊張,美國仍是最大贏家嗎?|怪獸科技公司

二戰後,日本仰賴低工資與新建廠房成本優勢,加上美國企業龐大的「遺留成本」(legacy costs),快速追趕並壟斷市場。然而進入 21 世紀,中國與韓國複製了同樣的邏輯:更低的人力與建設成本,疊加大規模政府補貼。韓國政府在 2018 年斥資 5 億美元推動新一代顯示器研究,中國地方政府更是不斷砸數十億美元補助,提供土地、資金甚至基礎建設。相比之下,美國的補助往往要求具體回報與審核,而亞洲國家的補助往往不設門檻。

最終日本 LCD 產業迅速被中國與韓國排擠出局。2016 年,日本顯示器公司(由 Sony、日立、東芝 LCD 業務合併而成)還能建造 6 代廠,但 2019 年便因虧損被迫關閉。夏普的 10 代工廠同樣連年虧損,最終以低價出售給富士康。LCD 的黃金年代已經結束,這是一場補貼與規模的消耗戰,而不是創新的比拼。

OLED 的興起:LCD 的替代者

壓垮 LCD 的最後一根稻草是 OLED 技術的快速崛起。OLED 不需要背光,可以做得更薄、更省電,還能實現可彎曲、可折疊的螢幕。這些特性不僅提升產品差異化,也讓 OLED 在環保性與長期應用上優於 LCD。

raw-image

2019 年之後,趨勢已經明朗:Apple 的高階 iPhone 全面改用 OLED,Sony、夏普也在大尺寸電視市場採用 LG 的 OLED 面板。LG 在中國廣州建立 8.5 代 OLED 工廠,總投資 45 億美元,中國地方政府更以入股方式承擔 30% 成本。中國的京東方、華星光電也迅速擴產,直接瓜分未來市場。市場研究機構 DSCC 的創辦人 Ross Young 在 2019 年就指出:「LCD 在智慧手機與電視這兩大關鍵市場,正逐步被 OLED 取代。」

到 2020 年,OLED 幾乎已經奠定高階市場的主流地位,LCD 雖然仍有應用,但逐漸淪為低價產品線,毛利有限。這正是台灣人將 LCD 視為「慘業」的原因。

富士康的商業邏輯:補貼比市場重要

富士康的核心競爭力是規模化製造。它的成功來自於如何把別人設計的產品做得更快、更便宜。因此,當它在 2016 年收購夏普時,仍選擇加碼 LCD,而不是切入技術門檻更高的 OLED。原因很簡單,在於 LCD 容易量產、容易模組化,更容易透過政府補貼撐起一段時間。

士康做出了一項大膽決策,它不僅要繼續維持 LCD 製造的領先地位,還要投資 85 億美元,在中國打造一座 10.5 代超大型的 LCD 面板工廠,生產市場需求旺盛的 65 吋與 75 吋電視螢幕。這座工廠原先計劃於 2019 年底開始動工生產,但富士康遇上了嚴峻的市場變局:

  1. 市場價格崩跌:大尺寸 LCD 面板價格短短數月下跌 50%,嚴重影響獲利。
  2. 關稅衝擊: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 10% 關稅,使中國製 LCD 在美國失去競爭力,韓國企業反而占據優勢。
  3. 疫情衝擊需求:COVID-19 爆發前,市場已供過於求,需求更趨疲弱。

2019 年初,富士康一度想把該廠掛牌出售,避免重蹈夏普 10 代工廠的虧損覆轍。然而,富士康在美國卻仍高調承諾建廠與就業(對,富士康早就知道可能失敗)。它在威斯康辛蓋了一棟 100 萬平方英尺的單層建築,聲稱將成為 6 代 LCD 廠。但業界專家質疑其結構完全不符合 LCD 生產所需條件:沒有足夠的地基支撐、沒有吊車裝卸設施、也沒有設備訂單。外界普遍認為,這座建築更像是「倉庫」,而不是「工廠」。

再者,LCD 製造設備的供應商有限,通常需要多年才能交貨,而據業界觀察,並未發現富士康有任何相關設備訂單。

LCD 是一場看誰撐得久的補貼消耗戰。富士康明知如此,卻在美國複製這個故事,只能說目標從來不是「生產」,而是「拿補貼」。LCD 技術最容易在短時間內打造一個看得見的計劃。這正是政治需要的「視覺成果」。對政治人物而言,只要能在荒地上看到一棟新建大樓,就能宣稱「製造業回流」,這正好滿足選民的期待。

富士康原本計劃 2 年內就讓工廠完工投產,這樣的進度在中國或許合理。畢竟,中國在疫情初期能在一週內建好方艙醫院,展示了驚人的動員效率。但美國的行政流程冗長,土地、環保、基建審核都需要耗時數年。即便有共和黨州長與州議會全力支持,也無法複製「中國速度」。

最終,威斯康辛 3,900 英畝原本詩意般的農地,成了某種政治驅動的焦土政策犧牲品。這座「未來工廠」並沒有帶來 13,000 個工作,只留下債務、空地與未能兌現的承諾。

公共承諾與現實的落差

到了 2019 年初,富士康高層開始釋出訊息,顯示計劃已經轉彎。是的,他們承認,一年半前富士康確實曾表示,13,000 名員工中有四分之三將是按時薪計酬的工人。

但世界已經變了,公司的願景也「演化」了,如今的規劃是四分之三的員工將是工程師與「知識型工作者」,這個比例後來甚至進一步修正為 9 成。

縮水合約:千億承諾變蚊子館

2019 年 1 月,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的特別助理胡國輝發表了令人震驚的聲明,他表示,即便是規模較小的工廠,設在美國也不切實際。他說:「就電視而言,我們在美國沒有立足之地,我們無法競爭。」胡國輝進一步解釋說,富士康的重心將不再放在 LCD 製造,而是希望在威斯康辛打造一座「科技中心」,以研發設施為主,輔以封裝與組裝業務。也許是過於誠實、過於直白的緣故,同年 9 月底,胡國輝便不再受雇於富士康。

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則指出,在中國,這類計劃有一個專有名詞——「面子工程」。企業與政府透過宏大的願景、熱鬧的破土儀式,換來政治光環與媒體關注,但最終是否落實,完全取決於後續經濟現實。威州案就是這種「面子工程」跨國版:在白宮東廳宣布「第八大奇蹟」,但現實裡只剩空曠土地與縮水協議。

專為富士康「放寬」環保限制

放眼全球,中國的工業園區往往是嚴重的汙染源,許多地區的空氣與水質狀況已達災難等級。正如非營利組織「博根計劃」(The Borgen Project)的結論:「中國的水資源短缺和水汙染問題相當嚴重,世界銀行因此警告,這將對未來幾代人帶來『災難性後果』。中國有一半的人口將無法取得安全的飲用水。」

威斯康辛政府對富士康的環保要求網開一面,形同為這家主要在中國營運的公司打開大門,讓它在北美落腳,打造對汙染產業最具吸引力的基地,也為其供應商鋪路。芒特普萊森特未來的景色可能將從農田變成煙囪林立的工廠,這種未來的想像,恐怕也只有那一小部分直接受惠於數億美元地方建設資金的商人、包商與富裕專業人士樂見。

利益輸送:企業與顧問賺,居民買單

那麼,那些建設工作呢?雖然參與的工人確實很開心有工作上門,但事實上,這些工程的範圍有限、工期很短,往往還受季節限制。政府在建設上的支出就像觀光業一樣:創造大量的低薪或中等薪資的工作,只有少數主管與工程師能拿到較高報酬,大部分的利潤最終都流回業主手中。

真正能帶來經濟影響的,是建設完成後的長期效益,而不是建設本身的成本。如果這些工程無法產生長遠的效益,那麼政府支出只會加劇收入不平等,這是國家的災難。工人拿到短暫的微薄薪水,一些新進員工接到了前所未見的任務:替富士康發明一門能賺錢的生意。

早期幾位錄取的工程師甚至被送往台灣,接受所謂的「富士康訓練」。其中一人向科技媒體《The Verge》形容,他受訓歸國後的工作,就是幫公司想出一個可行的營利模式。「大家最常誤解的一點,就是以為富士康有策略、有商業計劃⋯⋯實際上根本沒有。他們完全沒有任何計劃。」

等 2019 年中國京東方、華星光電新廠陸續量產,超大尺寸面板價格崩跌,我們就知郭董給威斯康辛州的承諾就是自欺欺人。

結構性的矛盾:美國與東亞的差異

raw-image

富士康案最耐人尋味的地方,不只是企業食言或政府誤判,而是背後的矛盾:美國人當初怎會相信他?面板是相當知識密集的產業,怎可能一個廠要用到 13,000 個藍領工人?這種承諾在台灣會當作笑話,美國人卻買單了。這場合作之所以一開始就註定失敗,這就是台美文化差距。

美國:補貼為了選票,不為了產業

美國人之所以買單,很大成份是基於懷舊情緒,也就是對「輝煌 30 年」的眷念。1950 到 1980 年間,美國的「輝煌 30 年」讓大量藍領工人收入足以買房、買車、養小孩。製造業外移之後,這樣的生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貧富差距、工業城衰敗、毒品氾濫。對許多選民來說,「製造業回流」不僅是經濟口號,更是重返黃金年代的情感寄託。

然而,大多數美國人忽略了一個事實:當年美國製造業的榮景,靠的是技術領先與產業升級,而不是政府補貼。當時資方沒有外移選項,製程也比今日更勞力密集。

如今情勢早已不同,就算工作真的「回流」,也需要更高的技能與知識門檻。這就是為什麼在台灣經常談「產業升級」與「競爭力」,但在美國媒體與政壇中,卻只聽得到簡單的「jobs(工作機會)」。

東亞:補貼結合產業策略

與美國不同,在台灣,補貼往往與半導體發展綁定,強調技術自主與產業聚落效應;韓國政府長期投入資源,扶持三星與 LG 在面板與記憶體的全球競爭力;中國更是透過龐大補貼與政策扶植,把太陽能板、面板等產業推向世界規模。這些補貼的背後,雖然也有資源錯配,但至少與「產業戰略」連動,而非單純滿足短期選舉需求。

台灣人知道,工程師為了產線趕工得賣肝,淡季又要放無薪假。因為大家很清楚:只要中國一旦產能過剩,台灣相關廠商就會立刻被價格戰擊垮。相比之下,美國的補貼更像是「地方政府搶單遊戲」。

威斯康辛州豪擲數十億美元,卻換來承包商賺滿口袋、顧問公司收割佣金,最終留給居民的,是零散的臨時工作與不穩定的收入。最初承諾的一萬三千個「能養家活口的職位」,最後卻縮水成不到一百人的聘僱,大部分薪資只有 13 至 14 美元時薪,幾乎沒有福利。

後續:縮水協議與沉沒成本

這場風潮之所以變本加厲,是因為對於藍領與低學歷勞工而言,要獲得一份有合理報酬的工作,機會確實愈來愈少。正因為稀缺,民眾才願意接受高額激勵方案所帶來的沉重代價。而那種「老式製造業重生」的幻象,更成了這場激烈競標戰的主要推手。

2021 年,威斯康辛州與富士康簽下新合約,正式將承諾從 13,000 人縮減到 1,454 人,補貼額度從 30 億美元砍到 8,000 萬美元,不到原本的 2.7%。

州政府大肆宣傳新合約,說是能保護威斯康辛州的納稅人不必支付數十億美元的激勵補貼,但這種說法其實有點虛偽。因為富士康根本就不可能達到原先設定的就業人數和資本支出目標、拿到那些補貼。埃弗斯政府也早就說清楚,除非富士康真的蓋出原本合約承諾的那座大型 10.5 代液晶顯示面板工廠,否則不會給任何補貼。

那為什麼州政府還要搞一份新合約,每個工作崗位還可能給到 5 萬 5 千美元的高額補貼?還有,富士康為什麼願意正式接受這個縮水的計劃呢?

答案在於富士康已經投入的沉沒成本,以及威州未來龐大、隱藏的財政負擔。富士康已握有 1,000 英畝精華土地與基礎設施,威州政府與地方縣市則背負數億美元舉債。如果富士康退出,地方政府甚至會因違約條款背上更多債務。換言之,即便補貼縮水,州政府仍必須「繼續養著」富士康,以避免財政崩盤。

如果花 8 千萬美元、每個工作補助 5 萬 5 千美元,能換來富士康未來 25 年繼續為芒特普萊森特以及拉辛郡開支票,持續替地方繳稅、填補地方債務,那麼對州政府來說,這筆錢就花得值得。這也讓原本的「投資」演變成一場長期的財政綁架。2023 年,富士康甚至把部分土地轉售給微軟,徹底證明威州夢已變成「蚊子館」。

制度的本質:招商補助大戰

富士康案凸顯的,是制度設計上的缺陷。當美國各州與城市為了爭奪企業投資而彼此競價,公共資源被轉移到少數「企業贏家」手中,卻沒有帶來全國性的產業升級。這與東亞「補貼綁定產業策略」的邏輯完全不同。

東亞製造業的成功經驗,多數都有賴政府獎勵措施,台灣半導體、韓國面板、中國太陽能板都是顯例。以 LCD 來說,LCD 仍有利潤空間,但利潤來自規模與補貼而非創新:富士康本身不自研技術,熟悉的生產模式是「規模化量產」,LCD 具備高度模組化特性,容易切入。雖然 OLED 是趨勢,但資本與技術門檻更高,並非短期內能轉型的對象。

又,中國面板大廠崛起、競爭激烈導致價格崩跌後,富士康已失去價格戰優勢,便選擇「把過剩產能轉移到美國」,換取美方補貼與話語權。這不是產業升級,而是「成本外移策略」。

台積電為什麼不會變成下一個富士康?

富士康在威州的故事可能已經結束了,但赴美擴大投資設廠的故事才剛開始。川普 2.0 重啟,台積電宣布在美投資 1,650 億美元,環球晶、廣達、緯創、仁寶等台廠也紛紛跟進。問題是,這會不會成為另一個「富士康騙局」?

技術優勢:有市場、有護城河

台積電與富士康最大的不同,在於技術與市場定位。台積電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製程技術,且背後有 Apple、NVIDIA、AMD 等美國本土大客戶的強勁需求。亞利桑那州廠已經量產,後續擴建分階段推進,避免「一口氣開出天價承諾」。再加上供應鏈同步赴美,台積電有能力形成聚落效應,而非孤立無援。

現實挑戰:高成本與人才缺口

當然,台積電赴美投資也有其現實挑戰。像是美國設廠的營運成本是台灣的 3 到 5 倍,供應鏈廠商獲利困難,部分甚至虧損。此外,美國工程技術人才短缺,且工作文化差異導致管理與溝通挑戰不小。張忠謀也曾直言,台灣刻苦耐勞的高學歷優秀人才,是台積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一點在台灣以外的環境難以複製。

商模差異:代工 vs. 技術製造

富士康的代工和台積電的半導體製造,是兩種迥然不同的 business model,美國不是勞力密集的國家,去設代工廠是走錯了地方。美國設廠遲遲不能走到大規模量產的本質原因,還是成本過高導致無法營利,美國實體製造業已經面臨這種情況很久了,鴻海僅僅是在美國離開的數百、數千間公司的其中一間而已。

富士康案提醒我們:製造業復興不是靠口號與補貼,而是靠技術實力、產業策略與現實規劃。台廠赴美設廠,也必須在國際政治需求與經濟效益之間,找到真正的長期生存之道。


raw-image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 社群|怪獸科技公司 IG:怪獸科技公司/商管人文✖️人生職涯

📰 電子報|怪獸雙週快報:1 則熱門時事分析✖️ 2 本人生思考書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33.5K會員
505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2025/09/19
本文透過《科技與大國崛起》解析 AI 時代的美中科技競爭。從蒸汽機到電腦的歷史經驗顯示,通用技術往往需要數十年才能轉化為國家生產力優勢。美國仍具優勢,但中國在市場規模、政策推動與跨產業落地速度上展現強勁挑戰。AI 擴散工程,將決定 21 世紀霸主。台灣的戰略價值,則在於供應鏈與 AI 全產業應用。
Thumbnail
2025/09/19
本文透過《科技與大國崛起》解析 AI 時代的美中科技競爭。從蒸汽機到電腦的歷史經驗顯示,通用技術往往需要數十年才能轉化為國家生產力優勢。美國仍具優勢,但中國在市場規模、政策推動與跨產業落地速度上展現強勁挑戰。AI 擴散工程,將決定 21 世紀霸主。台灣的戰略價值,則在於供應鏈與 AI 全產業應用。
Thumbnail
2025/09/12
生成式AI崛起、即時協作成為新常態,這時代變化速度之快前所未見。本文專訪《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探討在這樣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管理的重要性與方法。齊立文提出「管理」的核心在於「理解人性」,而非單純的管控,並分享如何透過自我管理、影響他人,以及雜食閱讀提升個人與團隊效能,在科技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Thumbnail
2025/09/12
生成式AI崛起、即時協作成為新常態,這時代變化速度之快前所未見。本文專訪《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探討在這樣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管理的重要性與方法。齊立文提出「管理」的核心在於「理解人性」,而非單純的管控,並分享如何透過自我管理、影響他人,以及雜食閱讀提升個人與團隊效能,在科技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Thumbnail
2025/09/05
努力升學、找工作、斜槓副業,真的就能活出自由嗎?駭客思維不是寫程式,而是一種破解系統、重寫人生規則的方法。從 Garrett Gee 到馬斯克,他們都不是乖乖照著既定路線走的人,而是透過主動進攻、逆向工程、善用資源、衡量風險、利用人性、靈活軸轉 6 大黑客術,擺脫懶鬼思維,活出自由而有掌控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9/05
努力升學、找工作、斜槓副業,真的就能活出自由嗎?駭客思維不是寫程式,而是一種破解系統、重寫人生規則的方法。從 Garrett Gee 到馬斯克,他們都不是乖乖照著既定路線走的人,而是透過主動進攻、逆向工程、善用資源、衡量風險、利用人性、靈活軸轉 6 大黑客術,擺脫懶鬼思維,活出自由而有掌控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最近,隨著台灣供應鏈慢慢形成『AI』的新生態系,台灣的供應鏈不僅是晶圓代工,先進封裝,後段的組裝代工跟材料商形成一個聯盟,形成新的『Made In Taiwan』,讓台灣再度回到亞洲科技製造業的中心,讓韓國媒體既羨慕,又憤怒,希望自家巨頭—韓國三星,可以趕快超越台灣。
Thumbnail
最近,隨著台灣供應鏈慢慢形成『AI』的新生態系,台灣的供應鏈不僅是晶圓代工,先進封裝,後段的組裝代工跟材料商形成一個聯盟,形成新的『Made In Taiwan』,讓台灣再度回到亞洲科技製造業的中心,讓韓國媒體既羨慕,又憤怒,希望自家巨頭—韓國三星,可以趕快超越台灣。
Thumbnail
本週加權指數走弱,川普發聲導致美股全面下跌,之前曾宣稱臺灣搶走大多數的晶片代工產業,此次揚言台積電需要繳「保護費」,川普這顆未爆彈本來就不是什麼意外,唯一的意外大概是因為他真的能再被推派成共和黨競選總統的代表,加上關鍵一槍造勢成功,如今聲浪轉強,政治影響股市走勢也並非是第一次,短期台股除了川普的影響
Thumbnail
本週加權指數走弱,川普發聲導致美股全面下跌,之前曾宣稱臺灣搶走大多數的晶片代工產業,此次揚言台積電需要繳「保護費」,川普這顆未爆彈本來就不是什麼意外,唯一的意外大概是因為他真的能再被推派成共和黨競選總統的代表,加上關鍵一槍造勢成功,如今聲浪轉強,政治影響股市走勢也並非是第一次,短期台股除了川普的影響
Thumbnail
川普政策 無論是接受Bloomberg訪談,或在正式接受共和黨提名,川普的政策可預期將帶來政策上的轉向,他所定調的經濟政策重點「低利率、低稅率、低物價」,通過關稅政策和獎勵政策讓企業回流到美國
Thumbnail
川普政策 無論是接受Bloomberg訪談,或在正式接受共和黨提名,川普的政策可預期將帶來政策上的轉向,他所定調的經濟政策重點「低利率、低稅率、低物價」,通過關稅政策和獎勵政策讓企業回流到美國
Thumbnail
川普在槍擊事件中所表現出來的英勇形象,讓他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幾乎已成定局。沒想到他隨口的一句話「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所以要付保護費」,就讓台積電在短短三天跌掉超過100 元,台股也跌掉1100點以上。台積電、台股會就此一路下跌嗎?未來該如何因應?  
Thumbnail
川普在槍擊事件中所表現出來的英勇形象,讓他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幾乎已成定局。沒想到他隨口的一句話「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所以要付保護費」,就讓台積電在短短三天跌掉超過100 元,台股也跌掉1100點以上。台積電、台股會就此一路下跌嗎?未來該如何因應?  
Thumbnail
整天想著搞錢的川普總統,日前要脅北約成員必須要負擔鉅額國防安全支出,否則揚言退出北約。然而在半導體的產業鍊來說,川普又對台灣應繳「保護費」給美國的想法,不但讓台積電ADR在周三(7/17)重挫近8%,台積電(2330)週四(7/18)股價也一度走跌逾40元,股價跌破千元關卡,引發台股一度重挫超過62
Thumbnail
整天想著搞錢的川普總統,日前要脅北約成員必須要負擔鉅額國防安全支出,否則揚言退出北約。然而在半導體的產業鍊來說,川普又對台灣應繳「保護費」給美國的想法,不但讓台積電ADR在周三(7/17)重挫近8%,台積電(2330)週四(7/18)股價也一度走跌逾40元,股價跌破千元關卡,引發台股一度重挫超過62
Thumbnail
美道瓊指數飆740點,創歷史新高。川普質疑保衛台灣問題,台積電下跌。 BJ:保重。天佑台灣。 我不喜歡川普本人,但喜歡他美國不要到處出兵的想法。世界和平最好。 --- 中俄在南海聯合軍演,砲擊假想敵。 BJ:天佑人類。 --- 加州頒布性別新法:學生變更性別不告知家長。馬斯克隨即宣布遷
Thumbnail
美道瓊指數飆740點,創歷史新高。川普質疑保衛台灣問題,台積電下跌。 BJ:保重。天佑台灣。 我不喜歡川普本人,但喜歡他美國不要到處出兵的想法。世界和平最好。 --- 中俄在南海聯合軍演,砲擊假想敵。 BJ:天佑人類。 --- 加州頒布性別新法:學生變更性別不告知家長。馬斯克隨即宣布遷
Thumbnail
筆記-設備廠擴廠潮-MoneyDJ-24.05.28 *2015-2016,Apple手機的AP導入InFO封裝(扇出型封裝),台積電龍潭廠大量擴產(12-13萬片),生產基地延伸到中科。當時替代了傳統封裝廠(日月光),但這次AI浪潮,讓後段封測廠也有訂單,因為有台積電委外訂單。 *目前設備商忙
Thumbnail
筆記-設備廠擴廠潮-MoneyDJ-24.05.28 *2015-2016,Apple手機的AP導入InFO封裝(扇出型封裝),台積電龍潭廠大量擴產(12-13萬片),生產基地延伸到中科。當時替代了傳統封裝廠(日月光),但這次AI浪潮,讓後段封測廠也有訂單,因為有台積電委外訂單。 *目前設備商忙
Thumbnail
⛰️護國神山台積電,已經是台股一夫當關的角色,周遊列國設廠,是商業的考量,😑也有政治的考量。⚡️身為用電怪獸,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馬不停蹄,雖然建設周折不斷,台積電8日宣布,美國商務部和 TSMC Arizona已簽署一份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備忘錄,基於《晶片與科學法》,💰TSMC Arizona將獲得
Thumbnail
⛰️護國神山台積電,已經是台股一夫當關的角色,周遊列國設廠,是商業的考量,😑也有政治的考量。⚡️身為用電怪獸,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馬不停蹄,雖然建設周折不斷,台積電8日宣布,美國商務部和 TSMC Arizona已簽署一份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備忘錄,基於《晶片與科學法》,💰TSMC Arizona將獲得
Thumbnail
由於歐美國家實施的一些碳權 ESG等等議題 (綠色版的空手套白狼 環保稅 綠色通膨) PS. 如果美國大選川普上了 綠能ESG這塊 就會震盪 因為川普比較傾向傳統產業 但在台灣"由於最有價值" 我想金主還沒賺夠 應該不會有問題 還有接下來的碳權 也有很多公司會起來 有機會
Thumbnail
由於歐美國家實施的一些碳權 ESG等等議題 (綠色版的空手套白狼 環保稅 綠色通膨) PS. 如果美國大選川普上了 綠能ESG這塊 就會震盪 因為川普比較傾向傳統產業 但在台灣"由於最有價值" 我想金主還沒賺夠 應該不會有問題 還有接下來的碳權 也有很多公司會起來 有機會
Thumbnail
本週產業新聞有四則,台積電的熊本廠啟用、台廠奔赴日本設廠趨勢、熱門供應鏈地點墨西哥的負面消息、國際新聞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美國議題。在觀念好物上,彙整了過去50期的內容,摘要出四個類別做分享:成長思維、健康工作心態、向上管理、多元共融。
Thumbnail
本週產業新聞有四則,台積電的熊本廠啟用、台廠奔赴日本設廠趨勢、熱門供應鏈地點墨西哥的負面消息、國際新聞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美國議題。在觀念好物上,彙整了過去50期的內容,摘要出四個類別做分享:成長思維、健康工作心態、向上管理、多元共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