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城的光與影
很久很久以前,在浩瀚的天地之間,有一片奇異的國度。這片國度由兩座城池構成:
雲上城建在高聳入雲的山巔,城牆用白玉砌成,城內的人們豐衣足食,金玉滿堂,孩子一出生便有師者教導,醫者照料。他們身形健壯,相貌秀麗,言語優雅,似乎一切都順遂如意。
而塵下城卻隱沒在山谷底部,常年煙霧籠罩,土地貧瘠。人們在泥土間辛苦勞作,三餐不繼,許多孩子剛出生就因病夭折。他們面色黝黑,容貌不雅,身形瘦削,很多時候還要忍受雲上城人們的輕蔑與嘲笑。
這兩座城就這樣共存於天地之間,彷彿是天道刻意安排的一副畫卷:一明一暗,一豐一乏。
一、少年雲衡
在雲上城裡,有一位名叫「雲衡」的少年。他聰穎非凡,容貌俊秀,自小便接受最好的教育。可他心中常有一股說不出的疑問:
「既然天地之道講究平衡,為何我們擁有一切,而谷底的人卻一貧如洗?」
他曾問過師父,師父只是淡淡地說:「天道自有安排,你只需盡人之責,無需多慮。」
然而,雲衡卻放不下這份疑惑……
二、少女塵心
在塵下城中,有一位名叫「塵心」的少女。她雖身處貧苦,卻心性純淨。每日挑水、耕田、照顧弟妹,縱使疲累不堪,卻總能在最艱難的時候露出微笑。
人們常笑她傻:「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可笑的?」
她卻說:「太陽每天都還願意升起,祂 都沒有嫌棄我們,我怎麼能不笑呢?」
塵心常常夢見自己站在高山之巔,看見天地寬廣,雲海翻湧。她暗暗想:「若能登上那座『雲上城』,也許就能找到『塵下城』貧窮的答案了?」
三、命運的相遇
某年盛夏,山谷突降暴雨,洪水決堤,塵下城被水淹沒。許多人被迫逃離,有的攀向山巔,試圖尋找活路。
塵心在逃難途中,遇見了因遊玩下山而失散的雲衡。洪水洶湧,他們攙扶彼此,終於逃到一處高地,暫時保全了性命。
暴雨過後,兩人一同仰望天空。雲衡問:「妳不怨恨嗎?為何你們的城總是遭受苦難?」
塵心沉默片刻,微笑著說:「我曾想過很多次,但我後來明白,怨恨並不會讓我們活得更好。天地既給了我們艱難,但也給了我們堅韌。」
這一刻,雲衡心中像被擊中。他第一次感覺到,那些看似卑微的人,卻有著自己從未擁有的力量。
四、尋道的旅程
兩人決定一同上山,前往傳說中的「無極洞」尋訪隱世的老者,據說他能解答一切關於天地的疑問。
一路上,他們跨越懸崖、走過叢林。雲衡憑著智慧規劃路徑,塵心憑著韌性忍受艱難。若缺一人,他們皆無法到達。
終於,在山巔雲霧間,他們見到了白髮如雪的老人。
老人聽完他們的疑問後,微微一笑,道:
「你們看見的雲上與塵下,不過是陰陽一體的兩面。沒有高山,哪有深谷?沒有富足,哪來清貧?若無痛苦,人又何以知快樂?天地之道,正在於此。」
雲衡問:「既然如此,為何不讓人人平等?這樣不就無苦無爭?」
老人搖頭:「若人人皆同,則無所謂進退;若無差異,則生命將如止水。差異,是天地推動萬物的機軸。然則,差異並非命定不移,它呼喚的是人的選擇與承擔。」
塵心輕聲問:「那麼,我們應當怎麼做?」
老人凝視遠方雲海,緩緩答道:
「你們要明白,宇宙追求的不是每一個人的靜止平等,而是整體的流動平衡。當富者願施,貧者能堅;當強者願護,弱者能生;當差異能互補,這才是真正的和諧。」
五、歸返與轉化
雲衡與塵心帶著老者的話各自回到城中。
雲衡決心改革雲上城的制度,開放糧食與醫藥,設立學館,邀請塵下城的孩子前來學習。雲上城的長老最初反對,但隨著時間推移,兩城的互動讓整體國度繁榮起來。
塵心則成為塵下城的人心支柱。她教導人們如何在困境中尋找希望,並鼓勵孩子們勇敢學習、走出山谷。
幾十年後,兩城的界線漸漸模糊。人們明白,富者並非永遠富,貧者也非永遠貧;生命的流轉,就像日與夜、春與秋,總在交替。
六、結局
當雲衡與塵心白髮蒼蒼時,他們再度登上山巔。夕陽下,兩人望見天地浩瀚,心中都生出一樣的感悟:
原來,所謂的不平等,正是道用來推動生命、激發慈悲與智慧的力量。
沒有谷底的黑暗,就沒有高處的光亮;沒有差異,人們也不會彼此需要。
天地之道,正是在這流動的平衡之中,顯出無窮的深意。
典籍中的智慧:
* 《道德經》: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 《莊子·齊物論》: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彼亦一可,此亦一不可。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
❤️《莊子》透過這句話強調了,世間的一切評判標準都是從人主觀的角度出發而產生的,並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真正的智慧在於能超越這種主觀的執見,體悟到萬物真實的平等性,並將自己融入萬物和諧運行的自然之中,從而獲得真正的解脫。
* 《中庸》: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宇宙的不平等只是陰陽流轉的暫時顯相。唯有在人心與社會間追求「中和」,才能使天地各安其位,萬物因平衡而共生共榮。

若僅以今生為記,斷不知累世之因果與積累之福禍。
結語:
心心 一直在思考:「為什麼人生在世時,總是感嘆『出身低下、命運多舛、時運不濟、天道不公呢?』……」
於是 心心 反覆思想,若以造物主的視角:「或許是…我們只把『今生』當唯一了,忘了『累世』所積累的無數『善惡業報』尚未逐一償還或領取罷了。
故此,只要將「時間」拉到無限長之後,再來細思原來的問題,那麼,就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的了。」
心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