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那些關於寫作我知道的事:好奇心就是一切、持續性是被低估的能力

更新 發佈閱讀 23 分鐘

會有這篇文章,有一部分是來自上周在寫完 Founders Fund 內容策略的延伸。另個則是剛好前陣子收到一封來自大學關於寫作的演講訊息,希望請我分享寫作。

這也讓我開始想,關於寫作有哪些是我知道的事,畢竟也寫了一段時間,如果把斷斷續續有在寫部落格的時間加進來的話,大概也有十年。

這期就來寫下那些關於寫作我知道的事。不能算是寫作技巧指南,更多是關於如何維持創作動機、如何保持好奇心,以及如何跨越恐懼持續下去等的思考。

這期內容會有:

  • 寫作或許可以是技術,但也不僅僅是技術
  • 創作的內在動機、外在動機
  • 如何維持內在動機:致力獲得需要付出努力的獎勵
  • 如何保持好奇心: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
  • 靈感總有天會溜走,那就現在好好善用它吧🔒
  • 注意力決定了品味🔒
  • 結語:跨越恐懼🔒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寫作或許可以是技術,但也不僅僅是技術

寫作可以教嗎?(放心,我沒有要開寫作課程)

或許可以,寫作總是有些方法可以參考、練習寫得更好。

印象中在開始第一份工作時,已經寫一段時間的科普文章,自認應該算寫得還不錯(吧),但主管並沒有很滿意,有天叫我過去跟我說了一些如何寫會更好的方法,到目前都還蠻受用的一點是:主題句。文章中的每個段落,都應該要有主題句,能夠說明這一整段的概念,接著才開始舉例和論證等。

這可能是唯一我能夠提供讀者關於寫作有用的資訊。隨著寫作的時間越長,慢慢地會嘗試各種覺得不錯或適用的寫作方法,最後找到屬於自己的寫作風格。影響我寫作最多的一本書,那肯定是《非虛構寫作指南》,有一陣子我每天上班前都會翻這本書,很大程度幫助我在寫作變得更加簡潔和精準。

偶爾會被問到寫作有什麼方法嗎?能想像我的答案可能不是對方期待的。大多數我常用的方法,都是在《非虛構寫作指南》和工作中學會的。

對我而言,寫作更多時候變得很像游泳的技能一樣,是個很難用言語描述的行為。很難拆解之中的每個步驟,如何找到想寫的題目、如何把一家公司寫成一篇 1-2 萬的文章,之中要如何架構文章、主題之間如何連起來等等的問題。

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是種關於技術、過程、或「如何做」的記憶。你太習慣這一切的動作,越不容易用言語的方式描述出該如何做到這些行為。當你進到水中,會不假思索開始完成自由式需要的動作,讓自己往前進;開車也是,很難光是用靠著言語就學會這些事。

看到這裡你可能想,等等這位作者還不分享一些有用的資訊嗎?來了。

當對一個題目有點興趣時,我會想各種和題目相關的問題,有些可能有解答、有些可能沒有,當沉浸在這些內容的時間越久時,在腦中會排列組合成一個我可以理解的內容,然後就能夠把它寫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說一篇文章通常是由 6-8 個問題組成的,原因正是如此。我不是很確定這方法能否適用在其他人中,或許多練習幾次,會慢慢抓到竅門。

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創作的內在動機、外在動機

那些真正讓人想寫的、感興趣的,大概是難以被教的或複製的。而這也是我認為寫到現在最困難的是:如何維持內在動機。為什麼想要繼續寫下去?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除了擅長之外,還有什麼嗎?很多時候寫得好,可能是堅持足夠長的時間帶來的結果,但要如何維持想要寫的動機是我認為更重要的。

每次在想這問題時,腦中就會想到經典的心理學實驗。

1973 年,Mark Lepper 和 David Greene 觀察了一群平時就很喜歡畫畫的幼兒園小朋友,把他們分成三組:

  • 第一組,事先告訴孩子們畫畫會得到漂亮證書
  • 第二組,畫完後突然給獎勵,但事前沒告知
  • 第三組,完全沒有獎勵

幾週後,移除所有獎勵時,第一組「預期獎勵」的孩子對畫畫的興趣大幅下降,自由時間很少選擇畫畫;而其他兩組孩子仍然保持對畫畫的熱愛。

當孩子們被告知「畫畫可以得到獎勵」時,他們的大腦將畫畫重新歸因:從「我畫畫是因為我喜歡畫畫」變成「我畫畫是為了得到證書」。一旦外在獎勵消失,內在動機也會有所減損。

這實驗的結論倒也不是說外在動機不重要。我更傾向認為內在動機像是引擎、外在動機像是燃料。人會持續做某個行為除了有本身的內在動機,也會有一部分來自外在動機的回饋。

舉例來說,多少我們可能都有過出於興趣、好奇心或享受過程而從事某件事,因為行為本身就是獎勵,從中會感受到這件事本身帶來的樂趣、滿足感/成就感,或是自我實現,這通常是內在動機能帶來更持久的動力和更高的滿足感。

但如果一件事如果只靠熱情燃燒下去,大概無法做得長久。這時就需要外在動機,也就是人通常是為了獲得獎勵(金錢、讚美、獎品等)、避免懲罰或負面後果,或是滿足社會期待或壓力而去做一件事。比如說:為了薪水而工作、為了讚數而發文等等,因為有這些正面回饋、附帶價值的獎勵,會讓人想要再繼續做更多一點,無論是獲得獎勵,或是避免處罰都在增強行為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寫作或是創作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外在動機可能會破壞內在動機的情況。舉例來說,可能寫了一篇覺得還不錯的文章、做了一集還不錯聽的 Podcast 等,但看到的數字和你預期不同時,總會有點小失落。

如何盡可能不讓外在動機影響內在動機?數字就像雙面刃,表現好會給你更多動力做一件事,但表現差總會影響你想做這件事的動機。後來我的解法是盡可能讓獎勵是我能掌控的,聽起來可能有點難做到,比上集在說故事上更進步、從做一期中獲得新想法等。

或者可以換個問題問問自己「即便沒有人看你還會寫/做下去嗎?」,讓你可以持續下去的原因,大概就是你的內在動機。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05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VK科技閱讀時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K科技閱讀時間
33.6K會員
102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VK科技閱讀時間的其他內容
2025/08/18
Hi 我是 VK~ 年初時,你是否信心滿滿地設定了新年目標?健身、學新技能、換工作⋯⋯然後到了年中,發現大部分都沒有實現?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 事實上,這可能正證明了一個弔詭的現象:當我們越努力追求目標,反而越容易偏離目標,也就是目標悖論。 兩年前,我寫了一篇關於前 OpenAI 科學家 K
Thumbnail
2025/08/18
Hi 我是 VK~ 年初時,你是否信心滿滿地設定了新年目標?健身、學新技能、換工作⋯⋯然後到了年中,發現大部分都沒有實現?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 事實上,這可能正證明了一個弔詭的現象:當我們越努力追求目標,反而越容易偏離目標,也就是目標悖論。 兩年前,我寫了一篇關於前 OpenAI 科學家 K
Thumbnail
2025/08/04
Hi 我是 VK~ 在邊寫《Apple in China》那期時,陸續聽了好幾支作者 Patrick McGee 的訪談,每個主持人聚焦的地方都不太一樣,有些聚焦在蘋果接下來會遇到的挑戰、有些則花更多篇幅在討論華為等對蘋果帶來的威脅。 稍稍可惜的地方,這些訪談比較少談到台灣/台商在蘋果和中國之間
Thumbnail
2025/08/04
Hi 我是 VK~ 在邊寫《Apple in China》那期時,陸續聽了好幾支作者 Patrick McGee 的訪談,每個主持人聚焦的地方都不太一樣,有些聚焦在蘋果接下來會遇到的挑戰、有些則花更多篇幅在討論華為等對蘋果帶來的威脅。 稍稍可惜的地方,這些訪談比較少談到台灣/台商在蘋果和中國之間
Thumbnail
2025/07/14
Hi 我是 VK~ AI 已經且正在改變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同時也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面對這個變化,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我要學會更好的 prompt 技巧!」確實,prompt 能解決不少問題,但當我們深入使用 AI 學習時,會發現一個更根本的挑戰:即使 AI 能提供完美的答案,我們依然會遇到「
Thumbnail
2025/07/14
Hi 我是 VK~ AI 已經且正在改變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同時也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面對這個變化,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我要學會更好的 prompt 技巧!」確實,prompt 能解決不少問題,但當我們深入使用 AI 學習時,會發現一個更根本的挑戰:即使 AI 能提供完美的答案,我們依然會遇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沒有特定一個專題去發展我的寫作,因為我沒有什麼專業,而個人的文化造詣還有十萬里可以進步的空間,現在寫出來的都只是個人意見,並不一定正確。有時發佈之後我就不會再看,因為總會覺得太過赤裸而感到不好意思。今次寫一下怎樣決定寫什麼題材。
Thumbnail
我沒有特定一個專題去發展我的寫作,因為我沒有什麼專業,而個人的文化造詣還有十萬里可以進步的空間,現在寫出來的都只是個人意見,並不一定正確。有時發佈之後我就不會再看,因為總會覺得太過赤裸而感到不好意思。今次寫一下怎樣決定寫什麼題材。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只要一直寫下去,之前的累積就能慢慢水到渠成。寫作是個人的事,重點是堅持著寫下去。
Thumbnail
只要一直寫下去,之前的累積就能慢慢水到渠成。寫作是個人的事,重點是堅持著寫下去。
Thumbnail
寫作從來不是為了繳交作業,或是應付成績而寫的,求學的時候,學作文或許是為了通過學測或統測,但等到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寫作是為了培養一份「梳理」、「整理」的能力。 
Thumbnail
寫作從來不是為了繳交作業,或是應付成績而寫的,求學的時候,學作文或許是為了通過學測或統測,但等到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寫作是為了培養一份「梳理」、「整理」的能力。 
Thumbnail
還記得自己為什麼要寫作? 還記得第一部小說完稿,是不是淘空你的身心靈? 現在的你,執筆時依然會為筆下人物、即將降臨的劇情高潮怦然心動嗎? 其實作家和尋常人一樣,每一個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體質。 你一定聽過只要大綱出來,他就能日行四千到六千字,一路奔向完稿的神人。 也有聽過隨心所欲,簡
Thumbnail
還記得自己為什麼要寫作? 還記得第一部小說完稿,是不是淘空你的身心靈? 現在的你,執筆時依然會為筆下人物、即將降臨的劇情高潮怦然心動嗎? 其實作家和尋常人一樣,每一個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體質。 你一定聽過只要大綱出來,他就能日行四千到六千字,一路奔向完稿的神人。 也有聽過隨心所欲,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從開始寫文章以來的心路歷程,描述了寫作過程中的挑戰和成就感。作者分享了堅持寫文章的重要性,以及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方式,包括工具型文章、課程心得文章和心情抒發型文章。最後,作者強調寫作不僅是知識的整理,還能帶來雙贏的收穫,雖然過程中偶爾也會面臨手部疲勞等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從開始寫文章以來的心路歷程,描述了寫作過程中的挑戰和成就感。作者分享了堅持寫文章的重要性,以及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方式,包括工具型文章、課程心得文章和心情抒發型文章。最後,作者強調寫作不僅是知識的整理,還能帶來雙贏的收穫,雖然過程中偶爾也會面臨手部疲勞等問題。
Thumbnail
原「主編後記」裡的分享(新單元新嘗試)。思考著,如果能讓更多人接收到這些知識點就更棒了⋯⋯
Thumbnail
原「主編後記」裡的分享(新單元新嘗試)。思考著,如果能讓更多人接收到這些知識點就更棒了⋯⋯
Thumbnail
寫作對我們的生活和情感有著深遠的影響,練習寫作需要規律的練習和對當下的珍惜,同時寫作也是一種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和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並影響我們保持年輕心靈的積極態度。
Thumbnail
寫作對我們的生活和情感有著深遠的影響,練習寫作需要規律的練習和對當下的珍惜,同時寫作也是一種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和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並影響我們保持年輕心靈的積極態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