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深度學習》78/100 📌自監督與少樣本學習結合 🔎 資料少,也能學得好!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AI時代系列(2) 機器學習三部曲: 🔹 第二部:《深度學習 —— 神經網路的革命》

78/100 第八週:📌 自監督學習與預訓練技術 🔁

78.自監督與少樣本學習結合 🔎 資料少,也能學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在現實世界中,資料稀少是常態——尤其是標註資料昂貴、難以取得時。

此時,將「自監督學習(Self-Supervised Learning, SSL)」與「少樣本學習(Few-shot Learning)」結合,是突破瓶頸的關鍵!

本課將帶你掌握:

✅ 為何這兩者天然互補?

✅ 哪些方法能有效結合?

✅ 在 NLP、CV、醫療、金融等領域的實戰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核心概念解釋

名稱 定義與特徵

自監督學習(SSL) 不需標籤,從資料本身產生學習任務(如遮蔽、對比、重建)

少樣本學習(FSL) 模型在極少數標註資料(如每類 1~10 筆)下仍能完成分類或回應任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為什麼兩者能結合?

✅ 天然互補:

自監督能提供… 少樣本模型需要…

🧠 大量語意特徵 ✅ 高質特徵初始化

📚 大量未標記學習機會 ✅ 在微量資料下快速適應

結合後能形成:

大規模預訓練 → 任務特化微調(few-shot) 的典範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結合方式與代表方法

當今 AI 模型在少樣本學習上的發展,常結合多種策略提升效能。其中,預訓練加微調方法(如 BERT + few-shot classifier)透過自監督語言模型奠定基礎,再用少量資料進行微調。

對比式少樣本學習(如 SimCLR + Prototypical Net)利用對比學習建立語意空間,進行樣本分群分類。Meta-learning 結合自監督學習(如 MAML + SSL)則整合快速任務適應與強健表示學習。

Prompting 結合 SSL(如 T5/BART + prompt tuning)則在無需微調的情況下透過提示詞實現少樣本推理。而多任務預訓練再搭配少樣本遷移(如 T5、FLAN、GPT-4、Gemini)可大幅提升模型的泛化與遷移能力,成為少樣本學習的重要進展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應用場景實例

📌 在 NLP 領域,少樣本學習結合自監督技術已成為解決多樣挑戰的關鍵策略。例如在低資源語言分類中,可透過 mBERT 或 XLM-R 等多語言預訓練模型進行少樣本微調;在法律與醫療領域,可先進行自監督語料學習,再應用於法條分類或問答等 few-shot 任務;而在客服意圖分類方面,則可利用語意嵌入搭配 Prototypical Network,以少量範例達成高效分類。這些應用展現了少樣本學習在專業語境與低資源場景中的實用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V:

在電腦視覺領域,少樣本學習搭配自監督預訓練展現強大潛力。例如在醫療影像診斷中,可運用 MAE 或 BYOL 等自監督技術預訓練醫療圖像模型,進一步進行 few-shot 病灶分類,有效降低對大量標註資料的依賴;而在罕見物體識別場景中,結合 CLIP 或 DINO 等視覺語意模型,再輔以少量支援樣本,可快速完成目標類別的推理,實現高效識別與推廣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金融 / 工業:

在時間序列與工業應用中,少樣本學習與自監督學習的結合同樣展現關鍵效能。例如在欺詐偵測任務中,可先透過自監督方式學習大量正常交易的時間序列模式,再針對少量標註的欺詐案例進行判別;而在製程異常辨識方面,則可利用自監督學習對物聯網感測器信號建立基線表徵,進一步以少樣本進行異常事件的分群與識別,有效應對資料稀缺與異常多樣的挑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技術優勢整合總覽

自監督學習與少樣本學習的結合在多個面向展現出顯著效益:在泛化能力上,自監督能學出具通用性的語意結構,提升模型在不同任務間的遷移表現;在樣本效率上,即便資料稀少,模型仍能快速適應新類別任務;在成本效益方面,透過大量未標註資料訓練,顯著降低對人工標註的依賴,節省人力與時間;同時在整合彈性上,也能靈活搭配對比學習、prompt 設計或 meta-learning,構築強大且適應性高的 AI 解決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小結與啟發

✅ 自監督學習打基礎、少樣本學習作精修,形成高效學習管線

✅ 結合方式可靈活調整,針對資源受限領域提供強大支持

✅ 是 AI 應對現實世界標註困境、快速部署的「低資源解法關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問題挑戰與思考:

1. 若你要做一個方言分類模型,只有每類十筆語料,你會怎麼設計 SSL + FSL 管線?

你可以這樣設計一個有效的自監督學習(SSL)加上少樣本學習(FSL)的流程:

🔹 步驟一:自監督預訓練(SSL)

使用大量未標註的語音資料(可跨方言或跨語言)進行自監督預訓練。

可採用 Wav2Vec 2.0、HuBERT 等自監督聲音模型學習語音的通用特徵。

若只有文字,也可以用 mBERT、XLM-R 等語言模型學習語意結構。

🔹 步驟二:對比式表徵學習(可選強化)

設計 contrastive learning,讓來自相同方言的樣本拉近向量距離,異方言拉遠距離。

🔹 步驟三:少樣本微調(FSL)

將每類僅有的十筆語料構成 support set,搭配 prototypical networks 或 fine-tune classifier head 進行分類。

可加入 meta-learning(如 MAML)以提升快速適應不同方言任務的能力。

🔹 關鍵技巧:資料增強(如聲音混合、語音轉寫變形)、多語跨語言特徵遷移,都有助於緩解樣本稀少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對比學習作為預訓練基礎有何優勢與限制?

✅ 優勢:

語意分辨力強:透過正負樣本對比學習,使模型學會區分語意上微小差異。

無需標註資料:只需設計合適的資料增強與配對策略,便可進行訓練。

適合 downstream task 遷移:生成的向量可作為分類、聚類、搜尋等任務基礎。

⚠️ 限制:

樣本配對策略設計困難:需小心正負例的定義,否則會學到錯誤表示。

不適合需要細緻邏輯的語言任務:例如問答或推理任務,比較需要結構性理解。

與輸出生成任務結合較弱:不像 BERT、GPT 般自然適配生成類任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GPT-4 的 few-shot 能力如何與自監督語言模型訓練策略結合?

GPT-4 的 few-shot 能力源自其在大規模語料上的自監督訓練,兩者結合方式如下:

🔹 預訓練階段(Self-Supervised)

使用 autoregressive 方法(語言模型)進行大量語料的自我預測學習(如填空、續寫)。

模型學會語言結構、語境邏輯與通用知識。

🔹 推理階段(Few-shot Prompting)

在 inference 階段輸入少量範例作為提示(prompt),GPT-4 不需參數更新即可執行任務。

是一種「in-context learning」,利用上下文實現少樣本遷移。

🔹 結合優勢:

模型已內建泛化能力,少量樣例可引導任務完成。

不需微調,成本低、任務切換快速。

可搭配提示工程優化輸入格式,加強模型對任務的理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sen W的沙龍
9會員
274內容數
AIHANS沙龍是一個結合AI技術實戰、產業策略與自我成長的知識平台,主題涵蓋機器學習、生成式AI、創業經驗、財務規劃及哲學思辨。這裡不只提供系統化學習資源與實作案例,更強調理性思維與行動力的結合。無論你是AI初學者、創業者,還是追求人生升維的行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前進的方向與志同道合的夥伴。
Hansen W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資料擴充透過翻譯、裁切、遮蔽等方式增加樣本多樣性,減少過擬合;對比資料組合利用正樣本與困難負樣本強化語意邊界。兩者能提升模型泛化與魯棒性,應用於分類、檢索、少樣本與多語任務,助力自監督與遷移學習。
2025/09/22
資料擴充透過翻譯、裁切、遮蔽等方式增加樣本多樣性,減少過擬合;對比資料組合利用正樣本與困難負樣本強化語意邊界。兩者能提升模型泛化與魯棒性,應用於分類、檢索、少樣本與多語任務,助力自監督與遷移學習。
2025/09/22
多模態預訓練結合圖像與文字,讓 AI 能跨模態理解與生成。CLIP 透過圖文對比學習進行檢索與零樣本分類,Flamingo 則融合 LLM 與影像特徵,支援少樣本的問答與推理。兩者代表「理解 vs 生成」路線,廣泛應用於檢索、對話、醫療等領域,並推動未來萬用多模態 AI 的發展。
2025/09/22
多模態預訓練結合圖像與文字,讓 AI 能跨模態理解與生成。CLIP 透過圖文對比學習進行檢索與零樣本分類,Flamingo 則融合 LLM 與影像特徵,支援少樣本的問答與推理。兩者代表「理解 vs 生成」路線,廣泛應用於檢索、對話、醫療等領域,並推動未來萬用多模態 AI 的發展。
2025/09/22
自監督學習在 NLP 中透過單詞遮蔽、語序打亂、片段排序等任務,讓模型無需標註即可學習語意與語法。代表模型有 BERT、RoBERTa、ALBERT、XLNet、T5、BART,廣泛應用於分類、摘要、翻譯與對話,是現代 NLP 大模型成功的核心基礎。
2025/09/22
自監督學習在 NLP 中透過單詞遮蔽、語序打亂、片段排序等任務,讓模型無需標註即可學習語意與語法。代表模型有 BERT、RoBERTa、ALBERT、XLNet、T5、BART,廣泛應用於分類、摘要、翻譯與對話,是現代 NLP 大模型成功的核心基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前言 讀了許多理論,是時候實際動手做做看了,以下是我的模型訓練初體驗,有點糟就是了XD。 正文 def conv(filters, kernel_size, strides=1): return Conv2D(filters, kernel_size,
Thumbnail
前言 讀了許多理論,是時候實際動手做做看了,以下是我的模型訓練初體驗,有點糟就是了XD。 正文 def conv(filters, kernel_size, strides=1): return Conv2D(filters, kernel_size,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繼 AI說書 - 從0開始 - 82 與 xxx ,我們談論了衡量 AI 模型的方式,那當你訓練的模型比 State-of-the-Art 還要好並想要進行宣稱時,需要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繼 AI說書 - 從0開始 - 82 與 xxx ,我們談論了衡量 AI 模型的方式,那當你訓練的模型比 State-of-the-Art 還要好並想要進行宣稱時,需要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 可以透過繼承預訓練模型 (Pretrained Model) 來微調 (Fine-Tune) 以執行下游任務。 Pretrained Mo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 可以透過繼承預訓練模型 (Pretrained Model) 來微調 (Fine-Tune) 以執行下游任務。 Pretrained Mo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Trainin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Trainin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Decoder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Decoder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