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61:幸福的關鍵,不在於聽到想聽的答案,而是有勇氣面對真實的答案。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在愛裡迷路的時候

小芸坐在沙發上,雙手緊握著手機。訊息停留在「已送出」的狀態,卻遲遲沒有回覆。時間一分鐘、一分鐘地流逝,她的心像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攥住。

「是不是他對我冷掉了?還是……他在和別人聊天?」

raw-image

腦中的小劇場開始上演,一個比一個誇張。她想要壓下這股不安,但心跳越來越急促。過去,她選擇忍耐,假裝什麼都沒發生,直到累積的委屈在某天爆炸。今天,她仍在掙扎。

這,就是我們在親密關係裡最常遇到的情境:明明愛著對方,卻在一個小小的事件裡,突然迷失方向。


為什麼「核對」這麼重要?

我們在關係裡迷路,不是因為不夠愛,而是因為「猜想」取代了「理解」,「腦補」取代了「真相」。

而「核對」的存在,就像一盞燈,能把模糊不清的黑暗,照得更明亮。

1. 確認情緒與狀態

想像你還是小孩。玩具突然不見了,你哭得撕心裂肺,卻不知道這份痛苦叫什麼。就在此時,媽媽蹲下來,輕聲說:「寶貝,你是不是難過,因為玩具不見了?」

那一瞬間,你才第一次知道:「原來這就是難過。」這,就是核對的力量。它讓我們學會辨認自己的感受,並確信——我的感受是被理解、被看見的。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核對,他長大後就容易陷入混亂:生氣卻說不出口,難過卻偽裝成冷漠。更糟的是,他會把這種模式帶進關係,習慣「不問」,改用「腦補」。

raw-image

2. 避免誤解與錯判

小偉下班回家,看到桌上空空的,心中瞬間冒出不滿:「她今天沒煮飯,是不是故意的?」

話一出口,女友的表情立刻僵住:「你意思是我不負責任?」一場爭吵,無端爆發。

raw-image

然而真相其實很單純——冰箱裡還有昨天的剩菜。

如果小偉當下換個方式問:「欸,今天怎麼沒有煮?是想出去吃嗎?」結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核對,能讓誤解停在萌芽的那一刻,不至於讓彼此陷入無謂的對立。


為什麼我們害怕核對?

知道核對有好處是一回事,真正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許多人會問:「那為什麼我就是不敢?」

1. 怕情緒失控

阿哲想對伴侶說:「我希望你能多陪陪我。」

可是一開口,他的腦海馬上浮現幾個畫面:

  • 她皺眉,嫌我太黏。
  • 她冷冷回一句:「我沒空。」
  • 更糟的是,她乾脆說:「我們不適合。」

於是,他選擇了沉默。可是沉默並沒有帶來安全感,只是讓焦慮像雪球一樣滾得更大。

2. 怕暴露脆弱

核對,意味著我要承認「我需要」。

「如果我說出來,卻被拒絕,那該有多丟臉?」這種恐懼,讓很多人寧可假裝沒事,也不願開口。

3. 怕關係破裂

有些人不敢告白,就是因為怕一旦問出口,從朋友到陌生人,只差一句「不」。於是,他們寧願停留在「薛丁格的愛情」裡:既可能有機會,又不至於失去。

4. 怕認知失調

我們以為不去問,就能維持表面的和諧。事實上,心裡那股「可能不是這樣」的聲音,會一直在,甚至讓人更痛苦。


破解迷思:核對不是單一答案

小芳鼓起勇氣問男友:「你,有想過結婚嗎?」

男友愣了一下,隨即笑著岔開話題:「欸,你看這劇好好笑。」小芳的心,瞬間涼了一半。她開始反覆自問:「他是不想,還是不敢講?」

raw-image

其實,這就是答案。模糊與閃爍,本身就是一種訊號。

真正的問題不是「他怎麼回應」,而是「我,能不能接受?」

核對,不是考卷,不會有標準答案。它是一個來回的過程,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迴避,都是需要被納入考量的訊息。


核對的行動策略

核對不是衝出去逼問,而是一種自我整理後的誠實表達。

小慧曾經無數次問伴侶:「週末要不要一起吃飯?」

對方總是模模糊糊地回:「再看看吧。」每一次,她都默默期待,卻一次次失落。

直到有一天,她深呼吸,心裡對自己說:「如果他不決定,那我就自己決定。」

於是,她拿起手機,約了好久不見的朋友。

那一刻,她突然鬆了一口氣。原來,核對不到,不代表自己沒有選擇權。

行動的主導權,永遠在自己手裡。


進階提醒:不同情況的核對

核對有它的邊界。並不是所有情況,都適合核對。

小安的朋友常提醒她:「妳不要再問了,他只會生氣。」

果然,每次小安談到未來,伴侶就立刻暴怒、摔東西。這時候,問題已經不是「核不核對」,而是「安全」。

如果核對換來的不是對話,而是恐懼與傷害,那麼答案早已明瞭。

核對的前提,是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

同時,我們也要分清楚:有些困境不是情感問題,而是經濟問題。

如果你留在一段讓你痛苦的關係,只因為「沒有錢獨立」,那麼我們真正該解決的,是經濟自主,而不是一再糾結「他愛不愛你」。


幸福的起手式,從自我核對開始

回到小芸的故事。

她盯著手機,深吸一口氣,打下一段訊息:「其實剛剛我有點焦慮,因為你很久沒回訊息。你是在忙嗎?」

幾分鐘後,手機震動。男友的訊息跳出來:「對不起啦,剛在開會。我知道你應該會不安,下次我會先跟你說。」

小芸的眼眶有點熱,心卻慢慢安定下來。

她這才明白,幸福的關鍵,不在於每一次都聽到自己想聽的答案,而在於——彼此願意核對,願意面對真實,然後給彼此機會,一起走過不確定。

raw-image

✨ 總結

核對不是技巧,而是一種勇氣。它不保證我們永遠得到想要的答案,卻能保證——我們不再困在自己腦補的迷霧裡。幸福的關係,不是避免衝突,而是有能力在衝突與不安中,仍然選擇「走向彼此」。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金句摘錄

  1. 「幸福的關鍵,不在於聽到想聽的答案,而是有勇氣面對真實的答案。」
  2. 「沉默,不會帶來安全感,只會讓焦慮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3. 「模糊與閃爍,本身就是一種答案。」
  4. 「核對,不是考卷,而是一個持續來回的過程。」
  5. 「行動的主導權,永遠在自己手裡。」
  6. 「如果核對換來的是恐懼,那麼答案其實早已明瞭。」
  7. 「幸福的起手式,不是避免衝突,而是能走過衝突。」
  8. 「不核對,你永遠困在薛丁格的愛情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26會員
265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9/22
共好不是口號,而是一種選擇。本文透過郝哥的故事,帶你看見從病痛到自信、從裸辭到知識工作者的轉折,以及如何在人際、職場與家庭中實踐「共好」。當你懂得愛自己,也就能愛別人;當你能點亮自己,也能照亮他人。
Thumbnail
2025/09/22
共好不是口號,而是一種選擇。本文透過郝哥的故事,帶你看見從病痛到自信、從裸辭到知識工作者的轉折,以及如何在人際、職場與家庭中實踐「共好」。當你懂得愛自己,也就能愛別人;當你能點亮自己,也能照亮他人。
Thumbnail
2025/09/18
為什麼我們能打遊戲到廢寢忘食,卻做不完待辦清單?關鍵就在「遊戲化」。本文帶你理解八大人類動力、黑帽與白帽設計,以及實際應用在職場、教育、習慣養成與行銷的案例。學會遊戲化,你就能設計人生規則,打開人性的開關。
Thumbnail
2025/09/18
為什麼我們能打遊戲到廢寢忘食,卻做不完待辦清單?關鍵就在「遊戲化」。本文帶你理解八大人類動力、黑帽與白帽設計,以及實際應用在職場、教育、習慣養成與行銷的案例。學會遊戲化,你就能設計人生規則,打開人性的開關。
Thumbnail
2025/09/18
AI 聊天機器人讓人更容易傾訴,但它能取代心理師嗎?本文透過案例與心理師觀點,深入探討 AI 的優勢與限制,以及心理師的不可取代之處。最終答案是:AI 與心理師互補,而真正的療癒來自「成為自己的心理師」。
Thumbnail
2025/09/18
AI 聊天機器人讓人更容易傾訴,但它能取代心理師嗎?本文透過案例與心理師觀點,深入探討 AI 的優勢與限制,以及心理師的不可取代之處。最終答案是:AI 與心理師互補,而真正的療癒來自「成為自己的心理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在戀愛中對於自我的迷失,但同時也發現了更多真正的自己。從過去的經歷中汲取智慧,希望在未來的愛情中能夠更加理性和投入。與我一起,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在愛情中找到自己。
Thumbnail
在戀愛中對於自我的迷失,但同時也發現了更多真正的自己。從過去的經歷中汲取智慧,希望在未來的愛情中能夠更加理性和投入。與我一起,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在愛情中找到自己。
Thumbnail
有時候聊天不一定要多開心,而是在對話的過程中,從自己口中得出答案。從一部動畫引發的無法自拔的狀態,透過自我對話,發現了逃避現實情感的真相。
Thumbnail
有時候聊天不一定要多開心,而是在對話的過程中,從自己口中得出答案。從一部動畫引發的無法自拔的狀態,透過自我對話,發現了逃避現實情感的真相。
Thumbnail
你想要我 我也想要你 我們都需要彼此 不應該存在任何束縛 沒有應該怎樣 什麼的方式和所謂的規則
Thumbnail
你想要我 我也想要你 我們都需要彼此 不應該存在任何束縛 沒有應該怎樣 什麼的方式和所謂的規則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之中,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這段感情總是單方面付出」 💔「他是不是根本沒那麼在乎」 準新人必修的婚前輔導課程──「愛的語言」,一起學習如何透過有效溝通,將心意正確傳遞給對方...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之中,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這段感情總是單方面付出」 💔「他是不是根本沒那麼在乎」 準新人必修的婚前輔導課程──「愛的語言」,一起學習如何透過有效溝通,將心意正確傳遞給對方...
Thumbnail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Thumbnail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Thumbnail
你在感情中常感到焦慮嗎? 很多人常問另一半到底喜歡自己什麼?有人是單純好奇,有人則是因為焦慮不安,所以想找一個答案來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
Thumbnail
你在感情中常感到焦慮嗎? 很多人常問另一半到底喜歡自己什麼?有人是單純好奇,有人則是因為焦慮不安,所以想找一個答案來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這是很多人在青年、成年時期不斷會遇到的問題,遇到自己心儀、欣賞的另一半,也有機會越走越近,但在曖昧不明時,變成一場對自己「甜蜜的折磨」,在這局裡面很難受,卻又渴望更多,不想離開。 究竟在曖昧時期,對方有喜歡上你嗎? 有沒有一些客觀的標準可以衡量?或是該怎樣樣做能讓自己不至於淪陷太深? 以心理分析
Thumbnail
這是很多人在青年、成年時期不斷會遇到的問題,遇到自己心儀、欣賞的另一半,也有機會越走越近,但在曖昧不明時,變成一場對自己「甜蜜的折磨」,在這局裡面很難受,卻又渴望更多,不想離開。 究竟在曖昧時期,對方有喜歡上你嗎? 有沒有一些客觀的標準可以衡量?或是該怎樣樣做能讓自己不至於淪陷太深? 以心理分析
Thumbnail
在戀愛關係中,適度的空間和彈性是維持穩定和長久的關鍵。透過溝通、包容和尊重,可以避免緊迫盯人和窒息式的相處方式。愛情是珍惜與尊重,不是傷害與強迫。
Thumbnail
在戀愛關係中,適度的空間和彈性是維持穩定和長久的關鍵。透過溝通、包容和尊重,可以避免緊迫盯人和窒息式的相處方式。愛情是珍惜與尊重,不是傷害與強迫。
Thumbnail
思維方式不同,是否也是形成溝通過程中的一種障礙?我問著想要清楚回答的問題,想要著一拍兩瞪眼的回答。他繞著圈圈不願正面回答。我是真的不怕失去,而是只要一個明白。然後,又再度進入一樣的迴圈裡,是自己還不願走開,所以願意逗留。而他,是否也還沒想讓我走,所以說著那種不明不白,模稜兩可的回答。每每想討論些什麼
Thumbnail
思維方式不同,是否也是形成溝通過程中的一種障礙?我問著想要清楚回答的問題,想要著一拍兩瞪眼的回答。他繞著圈圈不願正面回答。我是真的不怕失去,而是只要一個明白。然後,又再度進入一樣的迴圈裡,是自己還不願走開,所以願意逗留。而他,是否也還沒想讓我走,所以說著那種不明不白,模稜兩可的回答。每每想討論些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