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願意為了成功,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這是一個思考角度。另一個思考的角度是,就算不能成功,也會願意繼續做下去嗎?這就是興趣領域的事了。例如本來想要依靠投資致富,結果發現無論怎麼嘗試都賺不到錢。那麼,願意在無本金的前提下,繼續學習投資的知識與理論嗎?
當一個人對於某個領域的見識越廣,所能容忍的限度就越大,也就越能彈性運用各種策略,這就是經驗值豐富的重要性。例如對於每天都是兩點一線上下班的上班族而言,要在國外自由行走上五公里,想必會給身體及心理上帶來很大負擔。但如果能夠承受過去,就會發現走五公里也不算什麼。而如果是每天都有在自我鍛鍊走路十公里甚至更多的人,會認為這五公里還不算什麼,因為這樣的距離離他或她每日鍛鍊的量還有一段距離,是可以得心應手的範圍,就算加上拖行李箱或是一邊找路的阻礙,也能應付得過去。可以這樣說,把走路步行當作是一種技能的話,那超過五公里應該是符合一般標準的。
而且走路步行對於健康也是有幫助的,甚至有專家是以背負十五到二十公斤的重量來自我鍛鍊,以強化自身的全身肌肉。在適當的訓練程度下,肌肉會延緩自身的退化程度,因為主人還要派它上場,而且又不是那種需要與他人競爭的高強度,所以自然可以持續到八九十歲都是有可能的。 舉想要投資獲利為例,曾經歷過虧損,就能更加小心翼翼的走好每一步。重點並不是在於失敗本身,而是把失敗當做是一個必經的過程。能夠不經歷失敗就成功固然很好,可能有部分的富二代是這樣過來的,當然也有那種很努力的富二代。
月光舉這個例子只是講述一個可能性,因為這世上無奇不有,也有那種從來沒經歷過失敗而過完一生的,也存在這樣的人。擴大容忍的限度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自己目前的水準跟想要達成的目標總是會有一段落差。像是每天上下班就感到疲累的上班族,如果想要完成半馬,至少要先來個超慢跑半小時之類的練習。換言之,將自己的水準漸漸的提高,就能越來越靠近目標。再次強調,並不是說要往越吃苦的方向去思考,並不是一定要吃很多苦才能成功,如果那樣思考,也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明明十分鐘就能完成的事,為何要耗費一個小時去做?還是要去思考這一個小時要如何做最大限度的利用?
願意為了成功,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這是一個思考角度。另一個思考的角度是,就算不能成功,也會願意繼續做下去嗎?這就是興趣領域的事了。例如本來想要依靠投資致富,結果發現無論怎麼嘗試都賺不到錢。那麼,願意在無本金的前提下,繼續學習投資的知識與理論嗎?
如果願意,是不是就跟獲利這件事沒有絕對的關係了?換言之,學習投資是為了實現自我滿足,就跟有人學習下棋或是插花那樣。這些學成之後會對於世界有任何幫助嗎?可能學了一輩子,也就是平庸端不上檯面的程度而已。
其實這也可以跟刻意練習的概念相結合,為何自己的程度是平庸的?可能有沒有練習到的地方,因為趨易避難是人的本性。原本這樣的做法就行了,何必再去找更困難的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不過,就算單一技能是平庸的,如果結合兩個以上的技能,或許就能激盪出新的火花,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分開來看可能都平平無奇,但如果組合起來,就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雖然因為單一技能困難的部分,而造就了程度的高低,例如奧運的跳水比賽,就是要以掌握高難度動作來獲得較高的分數。如果能夠順利的呈現出來,那分數自然會比那些僅展現普通難度動作的選手要來得高。
不過即使努力過了還是得到平凡的效果,也無須氣餒的,只要願意持續投入,就會有所成長的,轉化為興趣領域也行得通。舉例來說,月光在嘗試拍攝影片的過程中,原本只是單純的照稿念文章作為影片的內容,但拍攝了十幾部之後,忽然發現自己逐漸習慣對著手機講話。原本,月光就不是喜歡講話的人,如果一次講太多話,會感到大腦有缺氧的情況,需要好好休息才行。如果可以透過拍攝影片而訓練自己的講話能力,那也是一個不錯的副產品收獲。原本拍影片就可以是唱獨角戲,不用擔心有人會來打斷自己說話,所以能夠完整的把自己想要講的話,完整的表達出來。而念文章這件事,可以好好的調整自己講話的聲調,縱使有一天可能會被AI拿去學習,也不用過度擔心。
在自己變成一個咖之前,先不用擔心這樣的問題,反而可以盡情的發揮。重點在於有一個可以讓自己盡情練習發言的頻道,能夠把有點複雜的文章內容,好好的表示清楚。其實這種有講稿的談話,是可以提昇自身講話的紮實程度。而自己在聽到自己聲音時,也可以再次的思考文章的內容。因為是精選可能對於別人有幫助的內容,同時對於自己也是會有幫助的。為何這篇文章的點閱數會比較高呢?唸一次看看就能知道特別之處在哪裡。想起之前參加過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大多也是按照講稿來發表演說的,要脫稿演出反而少見。如此與會的人員才能針對講稿內容來進行發問。
所以說,光是照稿唸也能讓自己的演說能力增加的。尤其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後才寫成的文章,連自己也要多看幾遍才會有更深入的想法。當初靈光一閃所寫成的文章,如果能夠好好閱讀,就能以此為基礎,將文章內容推進到更深處去。更何況,經過多次練習,也能知道這一次的錄製有沒有表現的比之前更好?反正再差也不會比第一集還要差。至於,能夠提昇到什麼程度,那就要隨著拍攝次數增加來做觀察。都經歷過第一次那種難堪的狀況了,那之後也會越變越好的。縱然,這樣的提升,還不足以到達一位頂級網紅的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
就算是如此也沒關係的,製作一千部影片才抵得上頂級網紅的一部影片,那又如何呢?自己還是製造一千部出來了,這就是自己的人生安排。愚者千慮,總有一得的。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時間都是有限的。就算終其一生都沒有一部爆紅影片,但還是將自己提升到一個高度了,絕對要比一開始的自己要來得得好,是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別人比。月光覺得,持續的走自己的路,就算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同也沒關係。至少看到的風景,會與待在原地不動的不一樣。人不該只是困在某處自怨自艾,而是要讓自己的眼界更加寬廣,能夠讓自己持續成長,這才是生命的真諦,也正是宇宙所安排的人生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