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管理

含有「壓力管理」共 13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多數人情緒失控,不是沒自控力,而是少了「緩衝步驟」。 本文教你三個心理學技巧:辨識情緒、身體介入、延遲反應。 情緒高峰只有90秒,若能在這段時間延遲反應, 你就能從自動爆發轉為主動選擇。 真正的情緒控管,不是壓抑,而是讓理智重新上線。
有些日子,你只是單純提不起勁。 不是誰惹了你,也不是世界特別殘酷, 就是有一種「我不想努力了」的靜默。 可偏偏這時,腦袋又冒出一句聲音: 「要想開一點、要正向、要感恩。」 於是,你又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負面了? 其實,你只是誠實了一點。 正向思考,為什麼有時會讓人更焦慮? 哈佛心理學家
Thumbnail
感到疲倦、體重上升、皮膚冒疹?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慢性發炎警訊。文章解析慢性發炎成因、與現代文明病的關聯,並提供從飲食、運動、睡眠、壓力管理等方面,改善生活習慣、讓身體「降溫」的實用建議。
Thumbnail
美May-avatar-img
2025/10/23
這篇文章很實用耶.小豬覺得自己體內應該也有慢性發炎.要照你的方法.讓自己的身體降溫🐽💗
路克日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23
美May 深層睡眠是身體修復的關鍵✨️
許多老人家都有失眠問題,很可能都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
Thumbnail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10/24
謝謝慕風分享,也希望您平安健康!
慕風-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25
❦ 莊小昕 感謝莊老師的祝福,我目前已經痊癒。除了經歷這個職業傷害外我沒有其他疾病,在同齡朋友裡算是比較健康那一個。我對此非常感恩,所以衷心期盼除了老年人以外,其他在職場的朋友也不要衝過頭,以免罹患這種流行疾病。
有沒有發現,越是想讓自己變好的人,反而越容易焦慮? 你每天都在努力:閱讀自我成長的書、練習正念、調整飲食、安排運動、想成為更穩定、更成熟、更不容易受情緒影響的人。 但越努力的過程中,焦慮卻像是影子一樣,怎麼甩也甩不掉。 一、焦慮的本質,其實是「想掌控」 根據心理學家 Karen Horney
Thumbnail
本文分享三個職場情緒急救法: 一、辨識情緒警報,讓你在爆發前覺察; 二、延遲反應10秒,讓理性重新接管大腦; 三、用情緒轉化問句,把焦點從反應轉向成長。 高EQ不是壓抑,而是選擇最有力量的回應方式。 當你學會這套情緒急救法,無論遇到壓力、衝突或誤解,都能穩住自己,也穩住局面。
有時候,夢裡的奇怪生物不是為了嚇你,而是提醒你——有些界線,需要你親自守護。
這則故事透過工作狂林見的經歷,對比了兩種奮鬥哲學。他曾信奉將身體當工具、把犧牲當勳章的「燃燒模式」,直到作品被評為「缺乏溫度」才幡然醒悟。在前輩的啟發下,他明白人就如同一把刀,休息與食物是保持鋒利的打磨。最終他學會,真正的全力以赴,是將自己打磨成能劈開頑石的利刃,這才是通往卓越且可持續的成功之道。
Thumbnail
蜂聲-avatar-img
2025/10/01
我也正在練習生活中全力以赴,體會到要在不鬆不緊間自在,重點是不要有被逼迫的壓力
Or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2
蜂聲 真的!我也在練習調整中,跨平台經營真的手忙腳亂🤣~但好消息是,熟練,真的能換來時間與從容~一起努力吧😊~
一句不中聽的話,就讓你鬱悶了一整個下午? 客戶一封催促的郵件,就點燃了你心中焦慮的火? 或者,一件開心的好事發生了,那份快樂卻像煙火,燦爛而短暫,你還來不及細細品味,它就消失了? 無論是好是壞,我們常常成為情緒的「提線木偶」,被感受牽著鼻子走。壞情緒來時,我們做出讓自己後悔的反應;好情緒來時,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10/01
人就在意小事
嫚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1
宇牛 練習久,小事化無,一派輕鬆愉快
面對情緒化主管,不需要忍氣吞聲,也不必正面對抗。 本篇文章透過3步驟心理練習,教你辨識情緒轉移、建立心理減震區, 以及以界線與復盤重建情緒安全感。 當你能穩住自己、不被主管的情緒拉著走, 你就真正開始在職場中培養情緒主導權。 本篇適合常被情緒影響、怕主管發飆的職場人閱讀。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