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健康飲食知多少:腸胃道秘辛|2024|★★★★☆|科普|腸道微生物決定你的飲食偏好與身心狀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來源:Netflix 紀錄片《健康飲食知多少:腸胃道秘辛》

來源:Netflix 紀錄片《健康飲食知多少:腸胃道秘辛》


基本資料

原名:Hack Your Health: The Secrets of Your Gut
上映:2024年
片長:1小時19分
類型:科普、紀錄、健康、腸胃、飲食、疾病、肥胖、微生物、細菌、Netflix


劇情

由腸道專家兼醫學博士Giulia Enders為主導,與多位流行病學、神經科學、微生物學家共同去分析腸道微生物對飲食習慣、身心疾病的影響,提供建議與改善的方法。




觀後感 (有劇透,想避雷的請跳過)

推薦度:★★★★☆

儘管科學不斷進度,人類對自身的研究日新月異,但事實是我們對人、對自然界仍舊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這部紀錄片做了很多實驗與分析,讓人類能更了解自己的腸道、微生物,以及為什麼會有多吃蔬果這類飲食建議。


本片筆者覺得最特別的是大便研究,邀請了四位民眾參與,其中還有知名熱狗大胃王小林尊,他們都有不同程度上的飲食困擾,像是飲食障礙、肥胖、飲食無感等問題,藉由大便的採樣與分析腸道菌叢,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態、為什麼會有這樣困擾,以及如何改善。


而最讓筆者訝異的是「糞便微生物移植療法」。
目前僅用於某些疾病,作法是將健康者的大便微生物透過療法移植到病患的腸道內,讓病患的腸道細菌重新調整並建立新的菌群,使腸道恢復正常狀態。另外,在身心狀況的疾病治療與運用尚在研究中,風險在於好細菌進來的同時,壞的細菌順道帶入,各種疾病也會因此進入病患體內,例如A有憂鬱症,B吃了用A糞便做成的膠囊,B也會因A的菌叢關係,開始產生憂鬱症。


總之,每個人都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腸道。
「多樣化飲食、好好吃飯、享受食物的味道」,才能讓我們腸道吸收多方營養,也讓住在裡頭的微生物成長茁壯,進而引發好的化學作用,與腦袋與身體各器官形成良好互動,降低身體發炎與身心疾病的發生率。




影片筆記

1) 腸道的細菌:
人類的免疫系統約70%都住在腸道,細菌訓練免疫系統,對有害的物質做出反應,幫忙製造人類無法產生的化學物質。


2) 建議多吃蔬果的原因:
蔬果等食物纖維在腸道會吸收穩定,讓腸道前端到後端的所有微生物都有食物可以吃;若是吃高糖類等加工食品,在小腸的前端就被消化完,血糖快速飆高,而腸道中後端的微生物無食物可以吃的時候,就會開始吃腸道的黏膜,黏膜被吃完後,腸道失去保護,細菌就會開始大量入侵,免疫系統產生對抗,形成發炎反應,甚至導致疾病的發生。


3) 飲食改善:
所幸可透過飲食將上述病徵作改善,而飲食調整需要一步步慢慢來,突然間的大幅改變會讓體內微生物無法適應。建議逐步調整,並擴大攝取的食物範圍,吃的東西越多樣化,腸道內就會有更多種微生物,也更能處理身體的過敏與不耐症。


4) 肥胖的原因:
會發現遵照相同的減肥飲食指示,每個人不一定會有相同的減重結果產生。節目中把蘋果給三個人吃,每個人對蘋果有不一樣的反應,身體的處理方式與攝取到的營養、能量都不同。根據雙胞胎的實驗發現,在基因差異不大的情況下,雙胞胎胖瘦差異的原因是體內微生物種類不同。


而會變胖、隨時充滿飢餓感,可能是體內缺乏某些細菌造成的,也導致減肥變得困難。通常飲食調整會需要9-12月的時間,建議計算每週吃的蔬果種類,20-30種為佳。


5) 飲食偏好與身心症狀,可能不是由大腦決定,而是腸道微生物決定:
吃很多糖,體內就會有愛吃糖的細菌;吃很多脂肪,體內就會有愛吃脂肪的細菌。腸道的微生物也會影響到身心疾病的產生,例如憂鬱症、帕金森氏症等,研究發現可透過飲食改善來調整腸道微生物,讓體內維持菌叢平衡與有益的化學反應,進而影響身體各器官的運作,減緩這類疾病的影響。並透過好好吃飯、細細品嘗,仔細傾聽你的身體,就能夠促使飽足感、各種味覺等感官受到喚醒。



題外話

📋 WOMEN'S HEALTH TAIWAN|「30種植物挑戰」是什麼?吃一週腸胃更健康 2024/05/16
由專業營養師和英國國民健康服務臨床主管凱瑟琳·拉貝斯,引用2018年研究,提出攝取多種植物,如水果、蔬菜和全穀類,有助於改善腸道健康。英國和美國腸道菌計劃主導,傳達新飲食習慣:不強調「每天吃五份蔬果」,改為提倡「每週攝取30種植物」。



文末

感謝閱讀。如果喜歡這類心得文,歡迎追蹤,周三晚上9點更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微光放映室 (9/10暫停更新一次)
17會員
120內容數
在書籍、影劇、動畫之間體驗人生。 採雙週更模式,隔週三晚上9點更新。 影劇類、書誌為主;ACG則為不定期更新。
2025/04/23
馬力歐跟路易吉,兩兄弟合夥創業,從事水管修繕,砸錢拍廣告,卻一直沒有生意上門。一天潛入城市的地下水管區,發現一條奇怪的水管,就這樣穿越到蘑菇王國,且發現他們正遭受邪惡Boss庫巴的侵略……
Thumbnail
2025/04/23
馬力歐跟路易吉,兩兄弟合夥創業,從事水管修繕,砸錢拍廣告,卻一直沒有生意上門。一天潛入城市的地下水管區,發現一條奇怪的水管,就這樣穿越到蘑菇王國,且發現他們正遭受邪惡Boss庫巴的侵略……
Thumbnail
2025/04/09
以都市傳說為主軸,講述鬼魂們努力成為鬼界巨星的故事。為了讓自己不被消失,同學成為過氣鬼后凱薩琳的師妹。一無是處的她,在伙伴們的鼓舞下不斷地嘗試各種題材,尋找出名之路,卻也意外捲入鬼界新舊天后的演藝鬥爭。
Thumbnail
2025/04/09
以都市傳說為主軸,講述鬼魂們努力成為鬼界巨星的故事。為了讓自己不被消失,同學成為過氣鬼后凱薩琳的師妹。一無是處的她,在伙伴們的鼓舞下不斷地嘗試各種題材,尋找出名之路,卻也意外捲入鬼界新舊天后的演藝鬥爭。
Thumbnail
2025/03/26
採訪前亞馬遜用戶體驗設計師、前愛迪達品牌形象總裁、前知名品牌執行長、服裝製造商、行銷主管、電子工程師、化學工程師、垃圾調查員、服裝設計師等關鍵人物,從他們口中說明 現今各大公司所展現的購物策略與陷阱,讓人反思自身的消費行為。
Thumbnail
2025/03/26
採訪前亞馬遜用戶體驗設計師、前愛迪達品牌形象總裁、前知名品牌執行長、服裝製造商、行銷主管、電子工程師、化學工程師、垃圾調查員、服裝設計師等關鍵人物,從他們口中說明 現今各大公司所展現的購物策略與陷阱,讓人反思自身的消費行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其健康對情緒、免疫系統和認知功能至關重要。壓力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消化不良和微生物群失衡。通過自我覺察、壓力管理和適當飲食,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提升整體生活質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其健康對情緒、免疫系統和認知功能至關重要。壓力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消化不良和微生物群失衡。通過自我覺察、壓力管理和適當飲食,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提升整體生活質量。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過往在進行營養學研究的一大挑戰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就算是食用相同食物也會有不同反應,為了找出飲食對人體的影響,這部紀錄片展示了雙胞胎飲食實驗的過程及結果,同時也帶出了許多飲食的觀念與真相。
Thumbnail
過往在進行營養學研究的一大挑戰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就算是食用相同食物也會有不同反應,為了找出飲食對人體的影響,這部紀錄片展示了雙胞胎飲食實驗的過程及結果,同時也帶出了許多飲食的觀念與真相。
Thumbnail
由腸道專家兼醫學博士Giulia Enders為主導,與多位流行病學、神經科學、微生物學家共同去分析腸道微生物對飲食習慣、身心疾病的影響,提供建議與改善的方法。
Thumbnail
由腸道專家兼醫學博士Giulia Enders為主導,與多位流行病學、神經科學、微生物學家共同去分析腸道微生物對飲食習慣、身心疾病的影響,提供建議與改善的方法。
Thumbnail
推薦觀賞Netflix紀錄片:「飲食健康知多少,腸胃道祕辛」,這部紀錄片透過腸道與健康的關聯,向觀眾介紹了多重重點,例如腸道科學研究的熱門趨勢、腸道與身體各部位的關聯、微生物對我們的健康影響等。
Thumbnail
推薦觀賞Netflix紀錄片:「飲食健康知多少,腸胃道祕辛」,這部紀錄片透過腸道與健康的關聯,向觀眾介紹了多重重點,例如腸道科學研究的熱門趨勢、腸道與身體各部位的關聯、微生物對我們的健康影響等。
Thumbnail
一旦你不再遵循飲食調控,營養就不再專注於你的差異,而是無處不在且不必要;因此,你會出現消化問題、體重問題以及與食物有關的各種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神經關閉開始逐漸發生。
Thumbnail
一旦你不再遵循飲食調控,營養就不再專注於你的差異,而是無處不在且不必要;因此,你會出現消化問題、體重問題以及與食物有關的各種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神經關閉開始逐漸發生。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也記得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也記得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