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夏德。
今天想跟各位聊聊一位繪本創作者。他的作品不只帶來感動,也啟發了我對創作的熱情。更讓我體會到一件事:
人生的哲學,其實是在經歷過失去後,才會更懂得擁有的珍貴。
初識幾米:圖像裡的孤寂與希望
提到「幾米」,你會聯想到什麼?是那隻孤單的小熊? 還是戴圓帽的小孩? 或是在星空下的小女孩?
我第一次認識他,是從金城武和梁詠琪《向左走‧向右走》的這部電影。
那時我才明白,在這個城市裡,我們都像是孤獨的星辰, 雖然渺小,但依然努力地發光。

幾米擅長用最簡單的線條畫出最深的情感;用童話故事的方式訴說著大人才懂的心情;那些藏在日常生活裡的失落,不用過多描述,你自然就懂了。
病痛中的轉折:從上班族到創作者
幾米,本名廖福彬,1958 年出生於宜蘭羅東。
大學畢業後,曾任職於廣告公司、插畫設計。
1995 年,他被診斷出「急性骨髓白血病」。病魔逼他停下腳步,重新審視自我。
也正是在與病痛對抗的日子裡,他拿起畫筆,不再只為生計,而是將生命與情感化為創作,開始了全新的人生。
《向左走.向右走》:成名的契機
1998 年,他出版處女作《森林裡的秘密》。
隔年推出的《向左走.向右走》,更讓他一鳴驚人。

故事裡的兩人,同處一座城市,無數次擦肩,卻始終無法相遇。那份孤獨與渴望,觸動了無數讀者的心。
那就像兩顆恆星,被時間與軌道框住;只能彼此遙望,卻永遠無法靠近。
此作不僅在台灣暢銷,更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並改編為音樂劇、舞台劇與電影。幾米也因此被譽為「療癒系繪本大師」。
畫筆下的主題:孤獨、童心與希望
幾米的作品常在孤寂與希望之間有著微妙的平衡點。他筆下的人物多是安靜地站立,帶著淡淡哀傷,卻總有一絲溫暖隱藏在色彩與筆觸裡。

我會這樣形容:
他的繪本不是單純的童話,而是成人的心靈慰藉。
- 《地下鐵》:探索城市裡的壓抑與對自由的渴望
- 《星空》:描繪對世界的好奇與不安
- 《月亮忘記了》:像是在跟我們說,即使世界紛紛擾擾,依然能找到光亮
他用畫筆告訴人們:
生命雖不完美,仍值得細細體會。
從台灣走向世界
幾米的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深受歐美與亞洲讀者喜愛。在韓國、日本、中國特別受歡迎,並多次改編成跨媒體作品。
更特別的是,他的角色走進了城市空間:
- 台北信義區的《月亮忘記了》

- 宜蘭幾米廣場《向左走·向右走》與《星空》的延伸設計

- 淡海輕軌《閉上眼睛一下下》

這些作品不僅成為地標,更讓藝術進入日常,陪伴人們走過孤單時刻。
創作背後的人生哲學
幾米曾說:
以前我以為,那些帶給別人歡笑的人,從來不會有哀傷。現在我才知道,有些人在最難過的時候,還是會努力帶給別人快樂。
這句話,道出了他創作的初衷——不論是病痛、孤獨、失落,還是夢想、勇氣與希望,都能在他的繪本裡找到影子。
對我來說,專職創作或許在世俗眼中被視為「不務正業」,但能真實地活出自己、勇敢追尋夢想,才是最珍貴的生命體驗。

筆者的話:
幾米的故事,對我來說不只是繪本。
它更是人生的隱喻,陪伴我們走過低潮的力量。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幾米筆下的角色,孤單卻不放棄,迷惘卻仍渴望前行。當你翻開他的繪本,不只是看圖說故事;而是與自己對話,找到屬於你的那片星空。
另外跟大家報告一下,最近夜鶯真的太拼了……
我有提醒過她不必日更;希望她能自己的生活。
所以之後更新的時間若有所調整,盼大家可以給她多一點支持與包容。
感謝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