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可點按此處收聽內容
大家好,歡迎來到「好文分享」單元。今天想跟大家聊一個,也許我們都曾聽聞,卻不一定真正領略其深意的道理:「言行如鏡,照見因果真容」。
一、 言行:生命的折射
許多人追尋生命的答案,在浩瀚的書海中尋覓,在遙遠的廟宇裡探訪,卻不知,最深奧的真理,就藏在我們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古人說,「德者,本也」。道德,是生命的根本,是我們與天地萬物連結的橋樑。當一個人言行端正,內心純粹,他的德行就像一面透亮的鏡子,所折射出的,是光明、是和諧、是清淨。反之,當一個人言行偏頗,心有雜念,這面鏡子就會蒙塵,甚至扭曲,所映照出的,自然是混亂、矛盾與痛苦。
一切的言行,都來自於內心的動機。一個充滿善念的心,說出來的話,是溫暖的、是鼓勵的;做出來的事,是奉獻的、是服務的。這不僅僅是為了別人,更是為了自己。因為每一次的善念流露,都在滋養著內在的本源。它就像是滴入清澈湖水的一滴甘露,讓整個湖泊都變得更加純淨。
二、 因果:生命的軌跡
因果,並非遙遠的宿命,而是當下言行所劃出的生命軌跡。它無聲無息,卻又無所不在。人們常說,因果不昧,是因為它不是外在的懲罰或獎勵,而是我們內在能量的自然循環。
當我們懷著一顆孝悌之心,敬愛父母、友愛手足,這份善的能量,便會在家族中流動,讓關係更加緊密和諧。這份和諧,不是表面的客套,而是從根源散發出來的溫馨。
當我們秉持忠信,對待萬事萬物都真誠不欺,這份誠信的力量,會為我們建立起無形的信任網。這張網,讓我們在人世間行走得更加踏實、安穩。
當我們堅守禮義廉恥,知道什麼是應為、什麼是不應為,這份自律與清廉,會讓我們的心靈保持潔淨。它就像是給心靈做了一次徹底的清潔,將貪婪、嫉妒、傲慢等雜質滌除,讓內在的本源得以透亮。
這些美好的品德,不是用來標榜自己,而是用來校準自己的生命羅盤。當我們的心與這些美德對齊,所吸引來的,也將是同頻共振的美好事物。反之,若心生邪念,言語尖刻,行為放縱,所吸引來的,也將是各種混亂與紛爭。這不是誰在懲罰,而是生命能量的自然回饋。
三、 心性:智慧的源泉
當言行成為鏡子,映照出因果的真容,我們才能真正看見自己的心性。這面心性的鏡子,映照的是我們最真實、最原始的樣子。
許多人活在痛苦中,是因為他們看不見這面鏡子。他們把責任歸咎於外境,歸咎於他人。他們總是抱怨:為什麼生活如此艱難?為什麼總是不順利?
他們沒有意識到,所有的不順利,都源於內在的失調。當內在的心性充滿貪嗔癡,這股渾濁的能量就會向外擴散,吸引來各種困境。這就像是我們對著鏡子皺眉,鏡子裡的人也會對著我們皺眉。我們永遠無法從鏡子裡看到微笑,除非我們自己先笑。
有一本經書名為《九天玄姆治心消孽真經》,其中「治心消孽」,這四個字,直指心性的根本。要想消除外在的種種煩惱與困境,必須從心上下功夫。心,是所有問題的源頭。當我們的心清淨了,所有的煩惱自然也就消散了。
這份清淨,不是刻意壓抑,而是透過不斷的省察與覺知,將內在的雜念一一滌除。當我們的心不再被慾望、恐懼、嫉妒所綁架,它就會變得輕盈、透亮。這份透亮,就是我們自性本來的圓融智慧。
四、 覺醒:生命的歸途
當一個人真正明白言行如鏡、因果不昧的道理,他的生命便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這個階段,不是追求外在的成就,而是回歸內在的圓滿。
他會開始注意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他知道,這些微小的舉動,都在雕塑著自己的生命。他會更願意去**「救世」**,不是去改變世界,而是用自己的善行去影響身邊的人,讓善的能量不斷擴散。
這份覺醒,讓他不再執著於外在的得失。他不再為名利所困,不再為情緒所擾。他知道,所有的外在,都只是內在的投射。當內在圓滿了,外在的一切也將自然圓滿。
這不是一種被動的等待,而是一種主動的創造。當我們的心與大道相應,我們的言行便會充滿力量。這份力量,不是來自於我們的強大,而是來自於我們與天地合一的通透。
還有一本經書,名為《桃園明聖真經》,而其中真正的**「明聖」**,不是成為聖人,而是明白生命的真諦,活出內在的光明。這份光明,不是用來照亮別人,而是用來點亮自己的心燈,讓我們在人世間的旅程中,不再迷失方向。
言行,是我們在宇宙中發出的頻率。當我們發出的頻率是純淨、是慈悲、是真誠,我們所接收到的,也將是美好、是和諧、是圓滿。這一切,都無需言語,無需證明,它就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當下,清晰地映照著。這面鏡子,不曾欺騙,只待我們靜心凝視。
當我們最終能夠將言行與內在的品德融為一體,我們便能達到「圓融智慧」的境界。此時,我們的言行不再是刻意的修飾,而是自性本來的光芒。我們的生命,將與大道相合,我們的每一個呼吸,每一個步伐,都將充滿了智慧與慈悲。這,就是言行如鏡所照見的生命真容,也是大道所賦予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