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最深刻的蛻變之地 第三間公司,說起來真的是我茶葉人生的轉捩點。四年時間,聽起來不算太長,但有些地方就是有那種魔力,能把一個人從裡到外重新塑造一遍。 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是那個固執得要命的業務員,堅信著「直接了當就是最好的方法」這套哲學。電話一撥,開門見山就推銷,不囉嗦、不拖泥帶水。那時候看到有同事先寄試用包,然後慢慢跟客戶培養感情,我心裡偷偷嘀咕:「這不是在浪費時間和成本嗎?茶葉又不是談戀愛,需要這麼慢工出細活?」 但現實這個老師,總是特別擅長打臉學生。 我記得那段低潮期,業績像溜滑梯一樣往下掉,每天看著數字心裡就發慌。更讓我受不了的是,那些用「慢工出細活」方法的同事們,業績穩得像座山一樣,淡季旺季對他們來說好像沒什麼差別。我開始懷疑自己了—是不是我一直以來都錯了? 那種心理掙扎,真的很難形容。就像是你一直走的路突然被人告訴是死路,而你看著別人走另一條路卻一路順遂。我在辦公室裡坐著,聽著隔壁同事接電話時溫和的聲音,看著她桌上那疊準備寄出的試喝包,內心五味雜陳。 最後,我決定放下面子試試看。說實話,剛開始真的很不習慣,感覺像是在演戲一樣。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業績不只回穩,還比以前更穩定。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在做的是「推銷茶葉」,而他們在做的是「了解客戶」。 這個領悟讓我想起小時候學騎腳踏車的過程。一開始總想著要快速上路,結果摔得鼻青臉腫;後來慢慢練習平衡,反而很快就學會了。做生意也是一樣的道理—「先建立信任,生意自然就來了。」 不過,人生總是充滿起伏。這個方法用了一陣子後,成長幅度開始趨緩,進入了我所謂的「舒適平台期」。你知道那種感覺嗎?就是不好不壞,但也不上不下的狀態。我知道任何方法都有它的天花板,想要再突破就得找到新的突破口。 那段時間,我變成了辦公室的「觀察家」。我特別注意到一個比我晚進來的女同事,她是個大學夜校生,剛出社會,論經驗和客戶數量都不如我這個「老鳥」。但奇怪的是,她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而且都是客戶主動打來訂茶的。 我暗中觀察她好一陣子,想找出她的「秘密武器」。最後發現,原來她只是在每個寄出去的試喝包信封裡,放了張手寫的「感謝小卡」。就這麼簡單!但就是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動作,創造了巨大的差異。 我立刻跟進這個做法。你猜怎麼了?果不其然,業績不只創了新高,還維持了好幾年的巔峰狀態。那段時間我才真正理解,什麼叫做細節決定成敗。 這件事給我的啟發很深:「當市場上的服務與產品都大同小異時,那些溫暖的、有人情味的小細節,往往能創造最大的差異化。」客戶買的不只是茶葉本身,更是那份被重視、被關懷的感覺。一張手寫卡片傳達的溫度,遠比任何精美的印刷品來得珍貴。 然而,好景不常~就在我以為找到了商業成功的密碼時,公司因為商品來源不明的問題,被主管機關勒令停業。一夕之間,我又變成了失業的人。 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我學到了職場上最重要的一課:「無論你的產品多好、服務多棒、客戶關係多穩固,如果根基不穩,一切都可能在瞬間崩塌。信用和誠信,永遠是商業世界中最重要的基石,凌駕於所有技巧和策略之上。」 回頭看這四年的經歷,雖然最後以一個意外的方式結束,但我並不後悔。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長,每一個轉變都讓我更加成熟。這段經歷教會我的,不只是做生意的技巧,更是做人的道理。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alalin的沙龍
0會員
10內容數
Lala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7
本文探討在茶葉行業中,個人經歷的重大轉變如何塑造思維模式與決策方式。作者分享了八年茶葉路上的關鍵時刻,說明成長往往來自於困境而非安逸。透過「過去、改變、啟發、未來」的四個問題框架,作者挖掘了成長的深層智慧,並分享瞭如何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培養策略思維,以及為何信用是生意中最重要的一環。
2025/09/27
本文探討在茶葉行業中,個人經歷的重大轉變如何塑造思維模式與決策方式。作者分享了八年茶葉路上的關鍵時刻,說明成長往往來自於困境而非安逸。透過「過去、改變、啟發、未來」的四個問題框架,作者挖掘了成長的深層智慧,並分享瞭如何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培養策略思維,以及為何信用是生意中最重要的一環。
2025/09/26
作者將從八年茶葉工作的核心地位轉變,探討這個過程中的複雜情感,以及茶帶來的沉靜與連結。文章深入闡述作者「讓抽象變具體」的能力,如何透過表達創造共鳴,並提供多重視角來影響他人。最終,作者將此轉折視為一個新的開始,預告將探索更多可能性,延續其影響力。
2025/09/26
作者將從八年茶葉工作的核心地位轉變,探討這個過程中的複雜情感,以及茶帶來的沉靜與連結。文章深入闡述作者「讓抽象變具體」的能力,如何透過表達創造共鳴,並提供多重視角來影響他人。最終,作者將此轉折視為一個新的開始,預告將探索更多可能性,延續其影響力。
2025/09/25
一篇關於自我探索、伴侶關係與工作意義的隨筆,以隨性觀察的方式記錄生活點滴,並思考生命中重要議題的反思與探索。
2025/09/25
一篇關於自我探索、伴侶關係與工作意義的隨筆,以隨性觀察的方式記錄生活點滴,並思考生命中重要議題的反思與探索。
#失敗談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各位朋友,大家還記得以前做直銷的辛酸血淚史嗎?為了衝業績,常常要東奔西跑、拉親朋好友買產品,還要擔心囤貨、退貨的壓力。更有心理壓力的是,如果沒賺到錢,每個月還要重消台幣3~6千產品,根本就是勒緊荷包!
傳統直銷的痛點,你是否感同身受?
✅高門檻、高壓力:
加入直銷需要先

各位朋友,大家還記得以前做直銷的辛酸血淚史嗎?為了衝業績,常常要東奔西跑、拉親朋好友買產品,還要擔心囤貨、退貨的壓力。更有心理壓力的是,如果沒賺到錢,每個月還要重消台幣3~6千產品,根本就是勒緊荷包!
傳統直銷的痛點,你是否感同身受?
✅高門檻、高壓力:
加入直銷需要先

各位朋友,大家還記得以前做直銷的辛酸血淚史嗎?為了衝業績,常常要東奔西跑、拉親朋好友買產品,還要擔心囤貨、退貨的壓力。更慘的是,如果沒賺到錢,每個月還要花3~6千買產品,根本就是勒緊荷包!
傳統直銷的痛點,你是否感同身受?

各位朋友,大家還記得以前做直銷的辛酸血淚史嗎?為了衝業績,常常要東奔西跑、拉親朋好友買產品,還要擔心囤貨、退貨的壓力。更慘的是,如果沒賺到錢,每個月還要花3~6千買產品,根本就是勒緊荷包!
傳統直銷的痛點,你是否感同身受?

《品牌不該只是個名稱或圖騰》經營伴手禮,品牌不該只是個名稱或圖騰,它是與顧客溝通的媒介,傳達伴手禮的情與義!本課程將帶入品牌在市場經營的實務案例,尤其是誤區踩雷的案例,讓大家能學習他山之石,瞭解真正的品牌永續之道!

《品牌不該只是個名稱或圖騰》經營伴手禮,品牌不該只是個名稱或圖騰,它是與顧客溝通的媒介,傳達伴手禮的情與義!本課程將帶入品牌在市場經營的實務案例,尤其是誤區踩雷的案例,讓大家能學習他山之石,瞭解真正的品牌永續之道!

前言
商家與顧客之間好的能量累積真的很重要,不要抱著太有目的性的想法銷售商品給顧客,反而能夠長久經營。
實際案例分享
前幾天,到一間離家不遠的水晶店幫水晶換線,店家一邊幫我們換線,一邊閒聊,然後問我們是否有幫水晶淨化?我們簡單答覆以後,店家馬上回應我們淨化方式不對,並且很快走去拿起店內檀香油淨

前言
商家與顧客之間好的能量累積真的很重要,不要抱著太有目的性的想法銷售商品給顧客,反而能夠長久經營。
實際案例分享
前幾天,到一間離家不遠的水晶店幫水晶換線,店家一邊幫我們換線,一邊閒聊,然後問我們是否有幫水晶淨化?我們簡單答覆以後,店家馬上回應我們淨化方式不對,並且很快走去拿起店內檀香油淨

創業初期,每一筆訂單,我總是優先衡量自己的利益。這個時期的我,比起商品是否真正適合對方,是否能替對方生活帶來改善,我更加重視自己的利益,希望能盡可能把服務或產品用推銷的方式賣出去。
我只在乎要怎麼包裝說話的方式,才能把缺點隱藏起來,讓對方買單,沒有考量到如果自己站在客人的角度會是什麼感受。
後來

創業初期,每一筆訂單,我總是優先衡量自己的利益。這個時期的我,比起商品是否真正適合對方,是否能替對方生活帶來改善,我更加重視自己的利益,希望能盡可能把服務或產品用推銷的方式賣出去。
我只在乎要怎麼包裝說話的方式,才能把缺點隱藏起來,讓對方買單,沒有考量到如果自己站在客人的角度會是什麼感受。
後來

「沒人會因為我需要錢,就向我買產品或服務」,但就算這是一個很好懂的概念,人們普遍還是一直用力地在賣「產品」。而忽略了銷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沒人會因為我需要錢,就向我買產品或服務」,但就算這是一個很好懂的概念,人們普遍還是一直用力地在賣「產品」。而忽略了銷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