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客戶交談的過程中發現,客戶表示未來想在某個轉角開一間小咖啡店,簡單賣點咖啡。他想像在一個 2~3 坪的小店內,有各式所需的器具裝備,每天專注在提升自己對咖啡的敏感度,為客人提供好的咖啡。
稍微題外話一下。這位客戶描述的經營模式,讓我想到自己過去任職其中一間公司的地點附近,就有幾間咖啡店是類似的經營模式。小小一間咖啡店,沒有過多的品項,沒有室內坐,只提供外帶。且咖啡都有種獨特的味道,還可以寄放自己的杯子,除了咖啡打折以外,我覺得還和咖啡店或店主建立一種獨特的關係。
這次專案需求很明確,馬上可以想到有什麼需要做。包括標誌、標準字、色彩準則以外,店家的菜單、名片、咖啡杯、紙袋等等,這些都會是開一間實體店面,基本需要製作的內容。也跟客戶一起決定主要需求物有標誌、標準字、菜單、名片。
先前提到客戶的目標和他對咖啡的態度,從這裡開始建構品牌理念。
核心理念:提供好咖啡。
品牌故事:從年輕時起,創辦人就對咖啡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探索咖啡的世界。在一次次的品嘗和探索中,他深深感受到了咖啡的魅力和力量,決心將這份熱情和愛好轉化為一個讓更多人享受好咖啡的品牌。
使命:通過提供高品質的咖啡,讓顧客感受到咖啡所帶來的愉悅和滿足。致力於不斷提升自我,在咖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方面追求卓越。
價值:品質、專業、分享。
在來回確認我們的目標後,接下來是要開始進行視覺化的製作。
從品牌理念的內容看起來好像很嚴肅、正經,但與客戶聊的過程中,我發現對方是一位開朗的人,所以在溝通階段就有提到視覺不會過於嚴肅,也不能太過可愛活潑,就大概介於兩者之間吧。要讓人覺得有點有趣,同時還要能感受到認真的感覺。
所以找的參考圖,某幾張是有有趣的插圖,有些是字型上做一點俏皮的呈現,而整體都是趨向整潔的視覺呈現,沒有過多的裝飾,或是用大膽的排版來當做視覺。
標誌很早就知道要怎麼做,所以主要都專注在中文標準字上的製作,比如筆畫的變化、黑體或標楷體的可能性等等。英文則是想在等中文有個型出來後才開始製作。
在做了各式各樣的嘗試後。
第一個階段到這邊有種好像可以又好像不可以的感覺,對目前的方向有點不太確定,所以停了一段時間,重新思考。
隔天重看製作出來的內容,覺得標準字太粗,過於厚重,要再更輕盈、敏捷。而標誌,因為很早就知道該怎麼做,所以沒有做很多嘗試,但實際做出來後發現太可愛了,無法和品牌風格有連結。
知道問題出在哪後就開始修改。
標準字製作還蠻順利。標誌則做了些不同的嘗試。
在這之中都有和客戶做討論,主要講解我為什麼這麼做,包括字型、標誌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我從客戶那感受到了「信賴感」,除了同意我提出的方向以外,有想要微調的地方也是經過思考過的結論,並且提出了具體的點子。比如在討論標誌時,客戶會很明確的提出他喜歡這個形狀、表情等,不喜歡某個標誌內沒有把手的樣子,並且主動提問:「我為什麼會做這個決定」。
讓我覺得對方有想要嘗試理解我所做的選擇,而不只是用命令方式的說:「我要這個樣子」。
標準字已大致完成,現在是對不同呈現方式的標誌不太確定,在思考的同時也開始嘗試不同的顏色。
因為客戶的信賴,雖然還是有些來往,但最終順利的完成了標誌的製作。
接下來是要發展整體品牌視覺。
一開始有提到,不想讓品牌有過多的裝飾,並且多使用一些大膽的排版來做為品牌視覺,主要是想以此表達「專注」的感覺,而且想來想去,不管加什麼樣的圖案都會覺得太多。總之就是做各式各樣的嘗試和溝通。
然後…。
跟印刷廠接洽、交付檔案,然後和客戶交代一些注意事項後,結束專案。
這次專案進行的還算順利,因為很清楚的知道我的目標為何,所以過程沒有迷路的感覺,而是腦中都會有個大概畫面,大概知道會長什麼樣子。要做的就只是將之具體做出來。
這次專案並沒有發展品牌的「故事」、「使命」、「價值」,是我在結束後覺得這三者對品牌很重要,所以不管如何還是要整理出來。主要是能夠讓專案有個目標,知道我們為什麼正在做這件事情。
然後這次也嘗試將需要製作的內容羅列出來。這是第一次這樣做。之前也是有做過類似的事,但沒有做很詳細的紀錄,這次是很認真的思考「製作步驟」這個東西。我覺得弄這個東西,事後再來看會清楚很多,當然製作當下也會很清楚現在的階段、還有哪些需要製作等等,可以更準確的安排時間,而專案過後,像現在回顧專案也會很明確的知道當初在做什麼。
另外從以前我就不太知道要怎麼呈現自己的作品..,這點到今天還是很不確定。是可以參考 Behanes 上大神們的做法,也都也做一些搜尋參考。但每次作品上傳後,都覺得少了點什麼。
這次也不例外..。
總而言之,「確認目標」、「步驟紀錄」和「作品呈現」這幾項可能要再多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