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轉身了
這個日子我應該會記很久。
今天開始,我要把做了八年的茶葉工作從主角位置退下來,讓它當個配角。
說「退下來」好像太沉重,其實更像是⋯⋯怎麼形容呢,就像原本緊握著的東西,現在要學著用另一種方式去擁抱它。
你知道嗎,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我心裡是很複雜的。
有點像站在一個熟悉房間的門口,即將走向一個還沒完全看清楚的空間。興奮是真的,不安也是真的。
畢竟這八年來,「茶人」這個身份已經跟我長在一起了,現在要重新定義自己是誰⋯⋯說不緊張是騙人的。
但我想起一件事,前陣子有個朋友問我:「如果有一天不賣茶了,你會不會很失落?」
當時我愣了一下,然後發現我想到的不是失去什麼,而是「我還能做什麼」。
這個念頭,讓我意識到也許我準備好了......
茶,教會我回到每個當下 不過話說回來,我對茶的感情是不會變的。
你有沒有過那種經驗?
當腦袋裡有一百個念頭在亂竄,整個人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的時候,突然一口茶下去,那些噪音就慢慢安靜下來了。 我覺得,茶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它能把你從頭腦裡那些雜亂無章的想法中拉回來,讓你重新感受到自己當下的身體。舌尖的甜、鼻腔的香、喉嚨的暖⋯⋯這些感受就像錨一樣,把飄散的注意力重新固定在當下這個瞬間。
說起來,茶的特性真的很奇妙,總是那麼難以捉摸。有時候同一泡茶,今天喝起來是這樣,明天又是另一種感覺。
但我最享受的是:試著把這些模糊的、說不清楚的感受,用文字或語言把它們捕捉下來。就像在玩一個翻譯遊戲,把身體的語言翻譯成大腦能理解的詞彙。
這個過程讓我想起小時候看雲朵的經驗。你看著天空中那些形狀不規則的雲,突然發現「欸,那朵雲看起來像隻兔子!」然後指給旁邊的人看,對方也看見了,那種共同發現的喜悅⋯⋯我覺得品茶也是這樣。
原來我一直在做的,是讓感受變具體 有件事我一直到最近才真正理解。
這八年來,身邊的同事們都很喜歡聽我分享對茶的感受,他們說我總是能用很生動的方式描述每款茶的特色。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個人喜好,但後來我發現,這背後其實藏著一個更深層的東西。 我發現,自己之所以在這方面比較有感覺,是因為我骨子裡就是個很愛表達的人。我喜歡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更喜歡看到別人聽了我的分享之後,眼睛為之一亮地說「對對對,就是這種感覺!」那個瞬間。 想想看,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很多抽象的感受,但大部分時候我們說不出來,只能模模糊糊地知道「就是那種感覺」。而我好像有個特殊技能,就是能把這些摸不著的東西,用比較具體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像是在感受和語言之間搭了一座橋。 說到底,我想我真正在做的是:「創造共鳴」。當我成功地把一種感覺描述出來,聽到的人突然發現「原來你也有這種感覺,我不是一個人」的時候,那種連結就產生了。這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因為在那個瞬間,我們都不再孤單。
影響力:給別人多一雙看世界的眼睛 講到影響力這件事,我覺得我的理解可能跟一般人不太一樣。我不是想要控制別人怎麼想,而是想要給他們多一種看事情的角度。 你有沒有過那種經驗?被一個問題困住很久,怎麼想都想不通,然後有人隨口說了一句話,你突然就豁然開朗了。不是因為那個人給了你標準答案,而是因為他提供了一個你從來沒想過的視角。 我覺得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當有人陷在自己的想法裡出不來的時候,我希望能夠遞給他一副不同的眼鏡,讓他看見原本看不見的東西。有時候,只是換個角度,整件事就完全不一樣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當一個人太順利的時候,有時候會忽略掉一些潛在的風險。這時候如果能有人提醒一下,就算他最後沒有採納建議,至少心裡會多一個準備。就像天氣預報一樣,不一定百分之百準確,但至少讓你知道可能會下雨,出門記得帶傘。 我一直覺得,不同的視角之間並不一定是對立的。有時候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想法差十萬八千里;但是換個角度看,說不定會發現我們想的根本是同一件事。這種多重視角的存在,就像在黑白的世界裡突然出現了彩色,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轉身不是結束,是另一個開始 所以回到今天這個轉折點,我想我已經比較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茶,依然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不再是唯一的重心。我想要有更多的空間去探索其他的可能性,去發現自己還能在哪些地方發揮這種「讓感受變具體」的能力。 也許是寫作,也許是其他形式的創作,也許是完全沒想過的領域。重點不是具體要做什麼,而是保持那種好奇心和表達的慾望,繼續為這個世界創造一些共鳴。 想到這裡,我突然沒那麼緊張了。因為我發現,真正重要的東西其實沒有改變——我還是那個喜歡觀察、喜歡感受、喜歡表達的人。只是現在,我要用一種新的方式去做這些事情。 今天是 2025年9月26日,一個值得永遠被記住的日子......不是因為什麼結束了,而是因為開始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