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常聽到一句話:「當老師好,子己的孩子可以自己教,省下不少教育費。」
我自認為和孩子之間親子關係很不錯。我們一起玩玩具、說床邊故事、聊天.....平常孩子也算乖巧聽話。
直到孩子上了小學,我沒有讓他上課後安親,我規劃分配了他放學後寫作業、複習課業、休閒娛樂的時間。理想歸理想,實際操作起來天差地遠,沒有一天是按照規劃進行,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孩子在學校不敢跟老師耍賴,在家跟媽媽討價還價;在學校按表操課;在家能拖就拖,弄到最後媽媽我自己氣個半死,孩子也不開心。平常不是都挺好,怎麼碰上學校課業,一切都不好了!
因為角色變了,在平常是媽媽;課業當前媽媽變老師,孩子轉換不過來呀!所以「易子而教」有它的道理在。
老師是家長的合作夥伴
兒子上小學遇到的是非常嚴謹的老師,老師非常有威嚴,一個眼神過去孩子馬上能夠有所警惕。所以班上非常有秩序非常好,低年級的孩子很快就能井然有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平常在家沒有幫忙做家事的習慣,玩具、書桌一團亂;在學校卻能夠幫忙幫垃圾袋、倒垃圾,置物櫃、抽屜整整齊齊,老師的威力太大了!
但並不是所以孩子都能夠適應,也有家長覺得老師太嚴格。但是身為媽媽的我,覺得兒子遇到好老師啊!正好雕一雕他鬆散的態度。
我常跟學生說:「我們求學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不同風格的老師,教學方式也不盡相同,我們要學著去適應,畢竟學習是為自己。將來出社會也會碰上形形色色的人,我們就當作學習的一個課題。」
換個角度想,因為角色、立場不同,在團體中應該有的規矩、人際互動,真的需要學校老師來幫忙。多一位幫手和我們共同教育孩子,這樣不好嗎?
兒子回家會分享學校生活,有一次回來跟我說:「我的作業全部擦掉了,因為字寫太醜。」
我回他:「活該!!」(還是得陪著他訂正完)
這不是媽媽無情,是因為我檢查作業時就要他寫好、寫整齊,但是賴皮鬼上線,堅持不擦,僵持一段時間我放棄,我只說:「明天被擦掉你自己看著辦,下課被留下來訂正也是你的選擇!」(按照老師標準一定會被圈起來,是我,我也會圈起來)一次又一次孩子就會越寫越好。
當孩子在學校被老師糾正也許心情會不好,這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從旁了解,並且跟孩子討論錯誤的地方,想想為什麼會被老師指責。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當然我們不希望孩子受委屈。但是適時的引導、不偏頗,讓孩子建立起好的品格,這才是我們所樂見。
在教師節剛過,我的求學過程遇到很多好老師,我期許自己不忘初心,在教育這條路上闊步前行。
我身為孩子的家長,我願意跟老師合作,攜手陪伴孩子成長。
願我們有充滿愛、信任和希望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