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曼正传/第一章第一节/早年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根据亲近阿姜曼的学生所述,阿姜曼是近代修持毘婆舍那禅观(vipassanā)最成功、也是最值得受到推崇与景仰的一位大师。他在教授深入的佛法精髓时,极具权威与说服力,所以他的学生对于他在证果方面已达最高的成就这一点,一点都不怀疑。他在泰国的各个地区,都有为数极多且非常忠实的比丘与在家人追随他修行。此外,他在寮国(Laos)也有许多的信徒,当地的比丘和在家人也都非常尊敬他。

他的一生从早期的在家生活,到后来长期献身于佛教,以及最后圆寂的那一天,都是无与伦比。现今,世间任何珍宝都难以衡量如此清净无暇又卓越的一生。

阿姜曼出生在一个传统的佛教家庭,生日为一八七〇年(泰历羊年)一月二十日星期四,出生地为今日泰国的乌汶府(Ubon Ratchathani)Khongjiam地区的一处名叫Khambong的村落。他的父亲名叫康端(Khamduang),母亲叫珍(Jun),他们一家人姓Kaenkaew。在八个兄弟姊妹中,他排行老大。当他圆寂时,只剩下两个兄弟姐妹还在世。孩提时的阿姜曼身材不高,皮肤白皙,有与生俱来的敏捷、活力、聪颖及机智等优秀的特质。十五岁还是青少年的时候,他加入当地的僧团,成为一名沙弥[i],在僧团里他能异常快速地背诵经典,从此开启了学习佛法的热忱。他很有亲和力,且个性随和,从不会给老师或其他人制造麻烦或带来困扰。

出家生活的两年后,父亲要求他脱下僧袍还俗回家帮忙家务。没办法,碍于现实,他不得不妥协。然而,他对出家生活是如此的热爱,他深信将来有一天一定会再重新穿上僧袍。穿着袈裟时的美好回忆在脑海中一直未曾褪色。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尽早再度加入僧团。这种强烈的使命感,无疑是来自于一种坚定的信念。这份信念深植于他的内心,已经成为他人格特质的一部分。佛教则称之为已深种在心田的「信根」(saddhā)。

二十二岁那一年,他很想回到僧团,基于这份渴望,辞别了双亲,父母亲也不想阻挠他,甚至他们内心也希望有一天儿子能再次出家,因此同意了他的请求。为此,他们资助他出家时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一八九三年一月十二日这一天[ii],在乌汶府的 Liap寺受比丘戒。

亚利亚卡威尊者(Venerable Ariyakawi)是戒和尚,可鲁悉达长老(Phra Khru Sitha)为羯摩师,可鲁普拉杰乌伯根长老(Phra Khru Prajuk Ubonkhun)为教授师。[iii]法名为布利达陀(Bhūridatta)[iv]。受戒后,便留在阿姜绍所创立的Liap寺内观中心修行。

注释:

[i] 要成为一名具足戒的比丘,年龄最低门坎是二十岁。而低于二十岁的男孩可以成为沙弥。沙弥必须剃度,穿着土褐黄的僧伽梨,并遵守基本的沙弥十戒。

[ii] 根据传统的泰国历法,是公元前二四三六年。

[iii] 戒和尚,指为比丘剃度并主持出家仪式的亲教师。羯磨师,指读羯磨文,引导新比丘忏悔业障的阿阇梨;教授师则是为新比丘讲说戒法、威仪、仪轨等的阿阇梨。

[iv] 布利达陀是佛陀过去累生当菩萨圆满修持十波罗蜜最后十世中某一生的名字。在菩萨成佛前的最后一生逆推回算前第五生之中,菩萨曾转生为一条大龙,也许是龙王,当时他的名字就叫做布利达陀(意思是:大地的礼物)。由于他厌倦地底下龙的生活,有一天他窜出地面,却不幸被捕蛇人给捉住,捕蛇人逮到机会,想在当地国王的面前玩蛇表演,趁此机会出名并大捞一笔。虽然菩萨可以用他的神通瞬间毁了这名捕蛇人,但他珍惜戒律胜于一切,他抑制了自己的愤怒,按照捕蛇人的命令行事,坚持忍辱。因此,他圆满了忍辱波罗蜜

因为和菩萨有关,使得布利达陀这个名字变得非常吉祥殊胜,这很可能就是阿姜曼的导师选择这个名字的原因。

根据一些巴利注释,bhūri(布利) 也等于paññā(智慧),也因此,布利达陀可能也可以解释成「智慧之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e Chiao的沙龍
5會員
300內容數
據說,他化自在天神能自在運用化樂天神所創之樂境,於中變化無窮,樂享無邊。而文學家,亦如化樂天神,以才情妙筆幻化文字世界,讓流連忘返。正因此,本坊取名『他天化樂天書坊』,廣收古今經典文學,如《搜神記》《元曲》《酉陽雜俎》《子不語》《廣異記》等白話譯文。另亦收錄坊主個人遊記、言情、推理、怪談等創作,期以文會友,自娛娛人。
Joe Chia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9
很多人问我,台湾已经有一本《阿迦曼尊者传》,为什么我还要再翻《阿姜曼正传》?为什么要称《正传》? 中译本之所以称《正传》,背后的缘由其来有自。 事实上,《阿姜曼正传》的中译版不能称作「重翻」,因为旧版《阿迦曼尊者传》的原英译本是公元一九八二年泰国帕邦塔寺(Wat Pa Barn Tard)所
Thumbnail
2025/09/29
很多人问我,台湾已经有一本《阿迦曼尊者传》,为什么我还要再翻《阿姜曼正传》?为什么要称《正传》? 中译本之所以称《正传》,背后的缘由其来有自。 事实上,《阿姜曼正传》的中译版不能称作「重翻」,因为旧版《阿迦曼尊者传》的原英译本是公元一九八二年泰国帕邦塔寺(Wat Pa Barn Tard)所
Thumbnail
2025/09/29
英译者再版序 从佛陀时代开始,比丘们都隐居在山林深处,他们为了禅修及证悟佛教的真谛而寻找僻静的栖身之处。这些比丘都是过着简朴、梵行清净及精进的生活。 佛陀自己在森林中出生、在森林中证悟;他在森林中传法,在森林中般无余涅盘。佛陀在追求无上菩提时期及证悟之后,便经常住在林中。在巴利语的经典中可以
Thumbnail
2025/09/29
英译者再版序 从佛陀时代开始,比丘们都隐居在山林深处,他们为了禅修及证悟佛教的真谛而寻找僻静的栖身之处。这些比丘都是过着简朴、梵行清净及精进的生活。 佛陀自己在森林中出生、在森林中证悟;他在森林中传法,在森林中般无余涅盘。佛陀在追求无上菩提时期及证悟之后,便经常住在林中。在巴利语的经典中可以
Thumbnail
2025/09/29
英译者序 尊者阿姜曼是泰国当代佛教知名的高僧,因为他在头陀的修行上展现了过人的勇气与决心,以及对其弟子们不容妥协的严格教导,使得他的一生都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尊敬与尊重。自他圆寂后的五十年,他荣获了佛教界崇高的地位,其生活与教学成为了佛陀追求无上菩提的同义词,也因此令其他的修行人都相形见绌。 虽
Thumbnail
2025/09/29
英译者序 尊者阿姜曼是泰国当代佛教知名的高僧,因为他在头陀的修行上展现了过人的勇气与决心,以及对其弟子们不容妥协的严格教导,使得他的一生都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尊敬与尊重。自他圆寂后的五十年,他荣获了佛教界崇高的地位,其生活与教学成为了佛陀追求无上菩提的同义词,也因此令其他的修行人都相形见绌。 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佛陀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這五個人簡介一下:第一個叫做「阿濕婆」,中國翻過來叫「馬勝」。很多佛教故事講到「馬勝比丘」,後來祂出家了叫馬勝;第二叫「跋提」,這裡翻譯「小賢」;第三叫「拘利」或「名摩訶男」。這三個人,是佛陀父親那邊的親戚。
Thumbnail
「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佛陀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這五個人簡介一下:第一個叫做「阿濕婆」,中國翻過來叫「馬勝」。很多佛教故事講到「馬勝比丘」,後來祂出家了叫馬勝;第二叫「跋提」,這裡翻譯「小賢」;第三叫「拘利」或「名摩訶男」。這三個人,是佛陀父親那邊的親戚。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龍婆貴大師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泰國高僧,他的一生充滿了神秘與靈性的故事。龍婆貴大師在佛曆2448年11月12日出生於猜那府的一個名叫邦奇的小村莊。他從小便展現出過人的天賦,僅6歲時便開始跟隨龍婆庫學習佛法。龍婆貴大師擁有過目不忘的資質,並且很快掌握了許多法術。他在佛曆2467年20歲時正式出家,開始
Thumbnail
龍婆貴大師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泰國高僧,他的一生充滿了神秘與靈性的故事。龍婆貴大師在佛曆2448年11月12日出生於猜那府的一個名叫邦奇的小村莊。他從小便展現出過人的天賦,僅6歲時便開始跟隨龍婆庫學習佛法。龍婆貴大師擁有過目不忘的資質,並且很快掌握了許多法術。他在佛曆2467年20歲時正式出家,開始
Thumbnail
阿贊廳的早年生活 阿贊廳出生於佛曆2455年,他從小便對各種法術和咒語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那個時代,法術在泰國十分盛行,許多出名的師傅都以其高超的法術和修為聞名遐邇。然而,拜師學藝並非易事,往往需要經過嚴格的考驗。阿贊廳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得以拜入名師門下,開始了他卓越的法術修行之
Thumbnail
阿贊廳的早年生活 阿贊廳出生於佛曆2455年,他從小便對各種法術和咒語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那個時代,法術在泰國十分盛行,許多出名的師傅都以其高超的法術和修為聞名遐邇。然而,拜師學藝並非易事,往往需要經過嚴格的考驗。阿贊廳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得以拜入名師門下,開始了他卓越的法術修行之
Thumbnail
近代泰國佛教界中,龍婆坤大師是一位備受尊崇的人物,被廣泛譽為“活財神”,也是大名鼎鼎的“撲頭和尚”。他的修行與德行讓他在泰國和國際上都享有盛譽,就連泰國國王面見大師都會虔誠跪下讓大師撲頭祈福。這篇文章將介紹龍婆坤大師的生平,從他的出生、剃度出家、拜師經歷,到學成後的森林苦行,全面展示這位傳奇人物
Thumbnail
近代泰國佛教界中,龍婆坤大師是一位備受尊崇的人物,被廣泛譽為“活財神”,也是大名鼎鼎的“撲頭和尚”。他的修行與德行讓他在泰國和國際上都享有盛譽,就連泰國國王面見大師都會虔誠跪下讓大師撲頭祈福。這篇文章將介紹龍婆坤大師的生平,從他的出生、剃度出家、拜師經歷,到學成後的森林苦行,全面展示這位傳奇人物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