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青年電子報】第21期|別讓 AI 成為思考外包的工具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你用 AI 變強,還是變懶了?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沒成長?

你可能陷入了『通俗知識』的邊際效應。


我曾經在《破青年進化論》EP 31 中聊過,對於 AI 工具 (ChatGPT、Gemini 等) 目前我是如何使用的。

昨天看完詹雨安的文章後,決定好好反思並回顧一下我這幾年的使用經歷

raw-image


面對新科技與工具的態度

回顧從 ChatGPT 剛開始出現時那股興奮感,到現在也已經三年過去了

看著身邊的人大概可以分成幾種:

  1. 覺得不需要學習/使用,想要維持現在工作方法的人
  2. 因為意識到危機感,而逼自己要去稍微了解的人
  3. 熱愛新工具與新科技,想要在第一時間就深刻理解的人

在傳產待的這幾年,我敢說身邊的人又以第一種最多...


而我自己嗎?我感覺是介於2和3之間。

對於跨世代革新的這種科技/工具,我通常不會選擇在第一時間就想要埋首去解析它

因為對我來說,使用數位科技與工具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兩大類:

「透過它解決我遇到的問題」以及「利用它來縮短我與未知的距離」


我學習 Notion 最初的原因,是想要找一個排版好看又簡潔的線上筆記工具。

在那之前我嘗試過 Evernote,也嘗試過 Onenote,甚至使用過 Ipad 手寫筆記

學習 Heptabase 的原因,是我發現我對於條列式的思考筆記,我更需要將它視覺化才能幫助理解。

它的白板+卡片的功能讓我可以很自由的去做這些事,在這之前,我大多是使用紙本筆記本 & Power Point 來完成這件事。


當然,喜歡舊方法沒有錯。

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帶著疑問去嘗試,你就沒有機會發現,這些工具帶來的改變能量有多麼龐大。

不過今天這篇文章並不是要來探討我們到底該對學習抱持何種態度

我想來聊聊 Alan 提到的「建立深度理解」這件事。

“Make Sense of Complex Topic.”

這是 Heptabase 這個軟體的核心理念。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其實我們對於很多事情都是有好奇心的。


我們會想要去理解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當你從未知變成已知,甚至可以把這份已知和其他未知的分享時,那是很有成就感的。

然而事與願違,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們就會被各種困難的考試題目給大受打擊。

而這些打擊再加上外在的對象因素,讓我們不願也不敢去做更深的理解。


自己學不太懂、考試分數比較低的科目,會下意識地去認定自己對於這領域是不擅長的。

尤其在學生時期「大量的考試會讓人更快被分化」成所謂擅長與不擅長這件事。

但在傳統學習路徑上,真的有太多阻礙了…


我自己回顧以前遇到的問題,傳統路徑會像是這樣:

上完一堂課 → 自己回家做題目/複習 → 考試 → 分數比隔壁同學低

→ 練習做更多題目/複習 → 再次考試 → 分數還是比隔壁同學低 → 挫折 → 我比較笨

一個12-18 歲的青少年,怎麼可能不會與其他人比較?

這種心態真的是快要了我當時的命啊!

raw-image


傳統學習思維所遇到的阻礙

你可能會說,因為「選擇比努力重要」,

你可以做很多其他的方法來讓成績提升。


我先說,對於一個已經自卑/內耗的學習者來說,詢問這件事情本身就有點難度了。

再來,我們可以詢問的對象不外乎就是老師,以及比你分數高的同學,對吧?

就算他們都願意面對我的問題,嘗試幫助我去理解這些複雜知識好了。


在我理解的過程中,其實都會耗掉對方很大的身心能量。

我們詢問的對象只要是「人」,這核心問題就很難完全解決。

因為是人都有精力的問題,先不說老師的繁忙,一天要講多少課程、面對多少學生。

隔壁的同學也有下一科考試要準備,我們只要還是在向他人請教,那就會佔用他們的「時間與精力」

或甚至是對方的「耐心」。


所以我看到 Alan 在文章中提到的,才讓我想起來過去學習所遇到的阻礙

或許我過去這幾年一直使用 AI 的方式完全錯了。

他認為要想要深度理解一門領域內容,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以大學一本科學原文書的學習時間來說好了,通常建議的學習時數是 200 個小時起跳

但這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說根本不切實際,撇開上班與睡覺時間,一週我們能利用的時間不過20小時左右 (平均來說)

更何況這20個小時你不會全部都埋頭苦幹學習,我還要休息、還要看 Netflix

所以取而代之,我們會選擇學習比較通俗、大眾理解的輕量知識。

但是 AI 工具的出現與這幾年的磨合整合,讓這一切有了變數!

AI 時代下的兩種學習路徑

我相信現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我都體會過,AI 大幅縮短資訊的消化這件事應該是最有感的

於是他說到,如果你有 20個小時可以使用 AI 工具學習,應該有兩種人:

  1. 利用 AI 在 20 小時內消化更多相同類型的輕量內容
    ex. 再多讀幾本通俗書籍、看更多影片和文章
  2. 利用 AI 把這 20 小時直接用在學習該領域最好的學術教課書上。

看到這裡你或許發現了,我們大部分好像不知不覺都選擇前者對吧?

正如為什麼有些人會說 AI 的出現會弱化大家的思考,或許沒有錯。


因為如果我們沒有讓自己透過 AI 去建立更深的思考,去理解那些你過去「大概知道、但還沒辦法用自己的話好好解釋」的內容,那我們腦袋思考的東西會越來越簡單,久而久之就會趨向不思考。

或者簡單來說,會變笨。

當然,這篇文章分享的內容主要著重在「理解深度資訊來幫助思考」的主題上

平常就算不是學習第一手資料的原文書輯,還是有很多方式可以鍛鍊思考

像是你可以透過跟 AI 的「提問與不斷質疑」來進行思考鍛鍊

或是請它在每次的回答後方都要加入思考的提問,然後由你自己去真的思考後給予回饋等等

但是 Alan 還有提到,持續去閱讀那些對你沒有挑戰性的內容、也就是所謂的「通俗內容」

邊際效應會遞減。


如果你是個有閱讀習慣的人,我們很常會去閱讀那些我們比較喜歡或已經具備部分知識領域的書,像是你如果開始讀了《原子習慣》,你很可能會再去看《刻意練習》、《複利效應》等書。

隨著你讀越多本,吸收到的資訊反而會越來越少,你能夠從新書本中得到的新知識會越來越少。

所以與其把時間多花在吸收大量的通俗書籍與基本知識,Alan 會傾向將時間放在該領域最好的原始教科書上,也就是那些沒有經過轉換的「第一手資訊」。像是該領域最經典的學術論文,或是原文書等。

過往要閱讀這類型的資訊非常耗時耗能,但有了AI的輔助,你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吸收並了解這些核心知識,從而真的把「複雜的知識變簡單」。

看到這邊你或許會想說:

「那難道讀通俗的書籍就不好嗎?」

別緊張,如果是這樣那誠品或蔦屋書店應該早就倒了 XD

大眾書籍當然還是有它的價值,因為他們還是比起特定領域的學術論文或教科書來得親民許多。在你決定要深入了解該領域之前,先用一般書籍來當作入門磚,快速有效地帶你進入這個領域,確認是否有興趣。

再來,閱讀一般書籍可以幫助你建立這個領域的基礎知識 (70-80% 的架構),也能幫助你快速進行不同跨領域的「橫向」拓展。

所以我的想法是,Alan 提到的這兩種學習方式應該要並存的!

當你對某個領域感到好奇,有點興趣,你可以先透過通俗書籍快速了解初步內容,再決定是否要透過閱讀原始教課書/論文來進行深挖。



你平常有使用 AI 來幫助自己學習新東西嗎?

還是你不小心掉入了只索求答案卻不思考的陷阱呢?

如果你喜歡這類型的分享,記得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每週會將我的思考筆記和成長心得像這樣和你分享!→ 訂閱破青年電子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台Tim | 破青年的斜槓人生
18會員
24內容數
嗨,我是Tim,一個斜槓破青年。 ☞︎︎︎ 破青年進化論 Podcast 共同主持人 ☞︎︎︎ 食話食說 Foodtalkingtw 創辦人 ☞︎︎︎ 從食品研發轉職成行銷PM ☞︎︎︎ 興趣很多:拍照/打鼓/閱讀/數位工具 … 歡迎認識交流私訊 📥
2024/11/06
#破青年的思考筆記 寫作跟國文程度好壞真的有關係嗎? 我認為,寫出容易理解的文章才是關鍵。 …
2024/11/06
#破青年的思考筆記 寫作跟國文程度好壞真的有關係嗎? 我認為,寫出容易理解的文章才是關鍵。 …
2024/10/30
不要再拿「我是 I人或我是E人」當作逃避的藉口。 … 今天吃飯時看到 Dcard 的影片,是在討論現在交友生態或朋友圈上很多所謂的 I人會用這句話當作一種推辭方式
Thumbnail
2024/10/30
不要再拿「我是 I人或我是E人」當作逃避的藉口。 … 今天吃飯時看到 Dcard 的影片,是在討論現在交友生態或朋友圈上很多所謂的 I人會用這句話當作一種推辭方式
Thumbnail
2024/10/27
「先行動後思考」真的只是有勇無謀嗎? 今天這篇是寫給那些「想了很久,卻遲遲沒有開始創作」的你。 在 Day 9 的日記中,我提到過 Bryan 說的話:尋找自己的天賦與熱情,不一定是要直接離職(雖然我確實離了沒錯 😅),而是可以透過「創作」來探索。
Thumbnail
2024/10/27
「先行動後思考」真的只是有勇無謀嗎? 今天這篇是寫給那些「想了很久,卻遲遲沒有開始創作」的你。 在 Day 9 的日記中,我提到過 Bryan 說的話:尋找自己的天賦與熱情,不一定是要直接離職(雖然我確實離了沒錯 😅),而是可以透過「創作」來探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因為 AI 領域的技術不斷地迭代更新,無法避免的是需要一直去追新的技術 並且需要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學會,或是實作應用導入到專案之中。 那我覺得在學習新技術可通過以下步驟: 1. 找一個讀得懂的教學資源 現在網路上的教學資源很多,或是書籍的資源也很豐富, 同時也有像是 chatgpt 的 AI
Thumbnail
因為 AI 領域的技術不斷地迭代更新,無法避免的是需要一直去追新的技術 並且需要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學會,或是實作應用導入到專案之中。 那我覺得在學習新技術可通過以下步驟: 1. 找一個讀得懂的教學資源 現在網路上的教學資源很多,或是書籍的資源也很豐富, 同時也有像是 chatgpt 的 AI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AI 相關的內容每天都非常多,有聽過很多人因此感覺到焦慮,怕錯過了最新資訊就會趕不上,這篇內容會跟大家詳細的分享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並且會在最後分享一些我的學習資訊來源。
Thumbnail
AI 相關的內容每天都非常多,有聽過很多人因此感覺到焦慮,怕錯過了最新資訊就會趕不上,這篇內容會跟大家詳細的分享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並且會在最後分享一些我的學習資訊來源。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AI論文工具來提高研究生的論文閱讀效率以及寫作效率。透過Connected Papers、Scispace和Immersive Translate等AI工具,可以進行文獻回顧、段落摘要生成、Paraphrasing、APA格式生成以及論文對照翻譯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AI論文工具來提高研究生的論文閱讀效率以及寫作效率。透過Connected Papers、Scispace和Immersive Translate等AI工具,可以進行文獻回顧、段落摘要生成、Paraphrasing、APA格式生成以及論文對照翻譯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生成式AI(GenAI)來提高學習效率,包括文章重點整理、完善知識體系、客製化學習回饋、提供多元觀點等方法。同時提醒使用者應注意內容的信效度,保持學術誠信,適當運用GenAI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生成式AI(GenAI)來提高學習效率,包括文章重點整理、完善知識體系、客製化學習回饋、提供多元觀點等方法。同時提醒使用者應注意內容的信效度,保持學術誠信,適當運用GenAI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 12 個超酷的免費 AI 工具,讓你讀書事半功倍,成績突飛猛進!從課堂筆記到科研論文,這些 AI 工具都能助你提高效率,增進學習成效。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 12 個超酷的免費 AI 工具,讓你讀書事半功倍,成績突飛猛進!從課堂筆記到科研論文,這些 AI 工具都能助你提高效率,增進學習成效。
Thumbnail
瞭解讓AI寫文章的好處,包括提高效率、快速獲取答案和資料整理
Thumbnail
瞭解讓AI寫文章的好處,包括提高效率、快速獲取答案和資料整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