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進歩した文明と進化しない心 進化心理学で読み解く、私たちの心の本性
作者: 石川幹人出版年月:2023.11
推薦度:★★★★ 4/ 5
購書平台:Amazon(電子書)
⬛演化心理學的四大主題
偶爾想來來本不費腦但有料的科普,《進歩した文明と進化しない心 進化心理学で読み解く、私たちの心の本性》會是不錯的選擇。雖然是日文,但看起來不費時間,全書分四塊:演化基本概念(適應與自然選擇)、狩獵採集時代留下的心理傾向、農耕工業社會帶來的不適應、以及我們能怎麼面對。
作者描述從黑猩猩的基因與社會行為,到人類雙胞胎研究,科學家做了很多努力。原來,演化不只改變身體,連心理也跟著一起演化,許多心理特徵就是遺傳下來的。在基因決定一切的同時,透過環境與文化的旋鈕調節,演化仍在持續。
⬛遠古預設值的殘響
人類在狩獵採集狀態待了約兩百萬年,定居農耕時代到現在不過萬年——在人類演化的時間軸上不到 1%。難怪我們腦裡仍保留許多遠古預設值,像是擇偶偏好、對特定食物的厭惡、渴望友誼與互惠、對危險的高度敏感、靠壯大家族網絡以扶養子女等。這些傾向在遠古當時有用,如今卻可能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
⬛文明的副作用
農耕與科技社會的生活條件,變動速度遠快於生物演化。熱量充足、勞動下降、作息失衡,使舊有的預設值在新環境裡出現大量副作用:生裡面像是糖尿病、高血壓、失眠、蛀牙;社會層面則有即時肯定的上癮(按讚成癮)、拖延、整理環境動機下降等。
看著看著,我也在好幾個章節中默默中槍:「啊,我好遠古呀,根本還沒進化完成~~~~」
⬛精神病態的適應力
有一個還蠻有趣的探討,如果演化會淘汰「不利特質」,為何文明社會裡仍存在精神病態特質(サイコパス)?
「現代文明社會是一個安全的社會,不像狩獵採集時代那樣隨時面臨死亡威脅。而且,在合作群體中,人不一定非得拼命生存下來不可。因此,恐懼感情較低、挑戰性強的精神病態者,更被認為能夠積極挑戰各種事物,反而更適合現代這個時代並能有所作為。
特別是適合精神病態者的,是挑戰新事物的創業活動。因為他們的目的是挑戰未知。
不過,這並不代表所有投身於經營活動的人都是精神病態者。也有人認為精神病態者不適合當投資家。因為投資需要在恐懼中克制自己,不冒進,這樣成功的可能性才高。
例如,對『高處的恐懼』毫無感覺的人,並不能說一定適合從事高處作業。因為如果沒有恐懼,反而有可能會在高處失足跌落,導致死亡。換句話說,若缺乏適度的恐懼,風險反而會增加。」
蠻有趣的想法。精神病患者,在生物演化上不是「好或壞」的單選題,其重視的是「特質與環境」的互動。當然,任何優勢都帶有一定的代價(敢衝=創業有利;但在需要風險控制的投資場景可能吃虧)。
⬛還在進化的我們
作者石川幹人也蠻值得一提的。本身有閱讀學習障礙,但在理解演化心理學後,發現不擅長讀寫,是因為自己的腦袋與偏好,仍停留在遠古環境。在這些遠古預設值被放強行放進發展快速的現代社會,所出現的不適應。與其苛責自己「怎麼這麼笨」,不如理解這是幾百萬年的演化基因碼在作祟。所以他不再因為自己的障礙而自卑,更懂得利用工具克服障礙,幫助自己和遠古大腦共處。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屬於「還沒進化完成」的個體。因為人類的演化速度,永遠追不上文明變化的速度。但這不代表我們只能無奈承受。透過演化心理學,可以學著認識自己的遠古本能,理解它為何存在、在什麼情境下有用,又在什麼時候成為絆腳石。 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地調整生活,去創造適合自己腦袋的環境時,我們其實已經參與在「下一步的演化」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