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年輕化趨勢 醫師提醒:早期發現與預防是關鍵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

過去被視為老年人疾病的巴金森氏症,近年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根據健保資料統計,台灣目前已有近8萬名巴金森氏症病友,而隨著人口老化同時伴隨疾病確診年齡層出現下降趨勢,巴金森氏症對於患者、家庭與社會都會帶來各種不同層面的影響。因此,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特別於9月27日在台北市立動物園舉辦以「動物森友會」為主題的巴金森病友衛教講座,講座已於上周末圓滿落幕。

此次活動由台灣動作障礙學會主辦,台灣動作障礙學會葉篤學理事長表示,透過衛教活動的舉辦,希望能提供病友們寓教於樂的學習環境,鼓勵他們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

此次活動由台灣動作障礙學會主辦,台灣動作障礙學會葉篤學理事長表示,透過衛教活動的舉辦,希望能提供病友們寓教於樂的學習環境,鼓勵他們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

此次活動由台灣動作障礙學會主辦,台灣動作障礙學會葉篤學理事長表示,透過衛教活動的舉辦,希望能提供病友們寓教於樂的學習環境,鼓勵他們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而與會病友及陪同家屬們在輕鬆的氛圍中,不僅學習到了疾病相關知識,也激發了對生活的新動力,能更加積極面對疾病、掌握平穩管理疾病的訣竅。

醫揪巴金森早期警訊 動作遲緩、顫抖、四肢僵硬等症狀

葉篤學理事長提醒,巴金森氏症的早期警訊包括:「動作遲緩、顫抖、四肢僵硬以及步伐不穩等」發現這些症狀時需要特別留意。他解釋,部分病患在早期階段可能會出現走路時一邊手臂較少擺動、步伐較小或往前衝,甚至在拿物品時手部會顫抖,說話聲音變小且缺乏抑揚頓挫;此外,有些患者還會表現出憂鬱症或躁鬱症的症狀。理事長補充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網站上設有「巴金森氏病自我檢測表」,若符合其中三項以上的症狀,建議儘速就醫進行評估。

raw-image

巴金森氏症並非老人病 「年輕型」30至40歲以下發病

根據健保署統計,在臺灣有7至8萬的巴金森氏症病友,隨著人口老化,盛行率也相對提高,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其盛行率約為1%至2%,像是80歲以上的人口盛行率可達4%。葉篤學理事長提醒:「巴金森並非是老人病,好發族群約在55~60歲。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也出現『年輕型巴金森氏症』在30~40歲以下發病,主要原因可能是遺傳基因異常。」由於巴金森氏症與體內的多巴胺神經提早退化有關,退化原因可能是遺傳基因、環境因素(環境毒素、生活型態)、腸道健康,這些會影響神經系統,造成神經細胞提早死亡。

葉篤學理事長表示:「治療的重點,是希望協助病友延緩體內多巴胺功能的退化,並讓症狀獲得穩定控制。」目前臨床上常見的作法多以藥物治療為主,醫師會依病友年齡與病程,評估是否使用不同類型的藥物,以協助症狀管理。

是否「藥效減退」?到下次服藥前可檢視是否有這些症狀

隨著疾病發展,會出現「藥效減退」的現象,病友可觀察,服完藥後到下次服藥前是否提早出現:顫抖、任何動作緩慢、情緒改變、手腳僵硬、疼痛感、動作靈活度下降、思緒混亂變慢,焦慮恐慌、肌肉抽筋等症狀。

藥物治療是目前主要方式之一,可協助症狀控制,但隨著病程進展,仍可能出現藥效起伏。葉篤學理事長解釋,這與體內藥物濃度變化有關,可能導致病人出現身體不自主動作或活動受限的狀況。因此,如何維持藥物濃度在合適範圍內、不任意停藥或間斷,是治療的重要目標。

巴金森氏症在臨床上最常見的治療藥物為左旋多巴,醫師也會依病友狀況評估是否需要調整或併用其他機轉藥物,而對於同時存在其他共病的患者,也可依照醫師指示選用複方或三合一劑型藥物,以有助於提升服藥便利性與遵從性。

治療巴金森 勤做有氧、踩飛輪並多吃「這類」食物

針對巴金森病友的飲食,建議採用地中海飲食、少吃加工品,減少體內發炎。葉篤學理事長提醒,用藥與飲食的時間安排,可能會影響藥物的吸收效果,因此建議病友依照醫師指示調整。尤其是蛋白質攝取對病人仍然相當重要,建議在醫療團隊的建議下分配攝取時段,以兼顧營養與治療效果。

另外,規律運動已被證實是重要的輔助方式之一。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葉篤學指出,透過維持肌力、心肺耐力及柔軟度,可有效延緩退化,其中有氧運動與舞蹈被認為能改善步態、平衡與協調性,騎自行車與踩飛輪則有助於增強下肢肌耐力並降低跌倒風險;同時,運動也能支持病友在情緒、睡眠及認知功能上的維持,而音樂、藝術與繪畫等藝文活動,亦常被運用於手部動作訓練、認知刺激與情緒抒發。為了鼓勵病友展現創意、走向人群並提升社會對巴金森氏症的關注,台灣動作障礙學會今年更舉辦第一屆全國巴金森繪畫比賽,邀請病友及大眾共同參與,徵件至10月17日止,詳情與投稿方式請參閱學會官網。

資料來源: 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健康醫療網的沙龍
0會員
61內容數
健康醫療網每日提供專業健康知識、醫學新知、用藥安全與照護資訊,涵蓋婦幼、上班族、銀髮等族群,邀專家解析重大疾病、養生保健與營養管理,打造全民最佳健康平台。
2025/10/02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若出現莫名下肢浮腫、走沒幾步就喘、尿液總是泡泡多且久久不散,甚至伴隨食慾變差、腹脹、疲倦等症狀,就醫後卻怎麼檢查都找不到明確原因,務必提高警覺,這可能不是單純的高血壓或腎病,而是罕見的「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AL Amyloidosis)」在體內悄悄進行破壞。
Thumbnail
2025/10/02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若出現莫名下肢浮腫、走沒幾步就喘、尿液總是泡泡多且久久不散,甚至伴隨食慾變差、腹脹、疲倦等症狀,就醫後卻怎麼檢查都找不到明確原因,務必提高警覺,這可能不是單純的高血壓或腎病,而是罕見的「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AL Amyloidosis)」在體內悄悄進行破壞。
Thumbnail
2025/10/02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潘昱僑報導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民眾主動接受健康檢查,但近年來,消化道癌症的發生卻出現年輕化趨勢。過去被視為老年人專利的大腸癌,在年輕族群中已不再罕見。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腸胃肝膽內科暨內視鏡中心主任/健康促進部品質主任陳炳憲表示,近30年來,50歲以下的大腸癌
Thumbnail
2025/10/02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潘昱僑報導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民眾主動接受健康檢查,但近年來,消化道癌症的發生卻出現年輕化趨勢。過去被視為老年人專利的大腸癌,在年輕族群中已不再罕見。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腸胃肝膽內科暨內視鏡中心主任/健康促進部品質主任陳炳憲表示,近30年來,50歲以下的大腸癌
Thumbnail
2025/10/02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近年來台灣的夏季連連突破高溫,炎熱潮濕的氣候,對腋下多汗以及有異味的民眾來說實在是苦不堪言!根據一項大規模的市調數據顯示,每10個人當中就有4人深受腋下多汗及異味困擾,然而相當多民眾的觀念卻仍停留在傳統止汗及狐臭手術需開刀而遲遲不願接受治療。事實上,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
Thumbnail
2025/10/02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近年來台灣的夏季連連突破高溫,炎熱潮濕的氣候,對腋下多汗以及有異味的民眾來說實在是苦不堪言!根據一項大規模的市調數據顯示,每10個人當中就有4人深受腋下多汗及異味困擾,然而相當多民眾的觀念卻仍停留在傳統止汗及狐臭手術需開刀而遲遲不願接受治療。事實上,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年心血管疾病頻繁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這篇文章介紹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除不良生活嗜好、控制三高及定期健康檢查。
Thumbnail
近年心血管疾病頻繁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這篇文章介紹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除不良生活嗜好、控制三高及定期健康檢查。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提出了「活躍老化」的觀念,並定義為「提升民眾老年期生活品質,並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的過程。」在當今,活躍老化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成為全球性社會運動,更是目前各國老人福利政策的核心價值和目標。臺灣預計在2025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依據內政部調
Thumbnail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提出了「活躍老化」的觀念,並定義為「提升民眾老年期生活品質,並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的過程。」在當今,活躍老化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成為全球性社會運動,更是目前各國老人福利政策的核心價值和目標。臺灣預計在2025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依據內政部調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世界帕金森病日】 今天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 帕金森病是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其症狀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Thumbnail
【世界帕金森病日】 今天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 帕金森病是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其症狀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有事沒事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順便按讚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
Thumbnail
有事沒事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順便按讚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