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結構、產業模式來看「台韓 vs 歐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近年來,台灣跟韓國關於「中產薪資停滯」、「中產階級流失」的討論越來越多,但同時間歐美卻是有著「製造業空洞化」的問題跟反思。

若仔細對照,會發現這是台韓與歐美兩種模式的差異:

  • 台韓:出口導向跟重點產業,但中產階級薪資停滯,社會「沙漏化」。
  • 歐美:強大工會跟高薪社會,但犧牲製造業基礎,如今不得不「再工業化」。

以下我們就分別來看.


一、台韓模式:出口導向,製造業霸主

台灣與韓國長期依靠 出口導向 的 ICT 與製造業:台灣的半導體、電子代工,韓國的半導體、汽車、造船,形成完整供應鏈與全球地位。這讓兩國在全球化浪潮下保有極強的競爭力。

然而,社會結構卻呈現「沙漏型」:

  • 高薪族群:集中於半導體、ICT、金融等,而且薪資漲幅驚人。
  • 低薪族群:以台灣來說,受惠於最低工資調整,薪資增幅甚至超過平均。
  • 中產族群:卡在年薪中位數的族群薪資成長最慢,幾乎被「兩頭擠壓」。

這意味著:台灣的問題並不是「半導體跟ICT太強」,而是 只有這些強,其他產業薪資長期停滯,中產缺乏向上流動性,社會焦慮逐步累積。


二、歐美模式:普遍高薪,伴隨製造業空洞化

相較之下,歐美透過 工會力量、社會福利與高稅收制度,維持了普遍高薪社會:

  • 藍領與服務業薪資有集體協商保障。
  • 高稅收轉為高福利,改善中低薪族群生活。
  • 產業逐漸轉向金融、顧問、醫療、生技、設計品牌等高附加價值部門。

這確保了「中產階級不至於被擠壓」,但代價卻是:

  • 製造業成本過高 → 製造業大量外移東亞。
  • 高薪結構靠金融、科技、品牌撐起,但製造業的產業基礎流失
  • 國家競爭力下降 → 如今才透過 CHIPS Act、EU Chips Act等補助,試著重建戰略性的製造業。

換言之,歐美模式保障了「平均薪資」,但在半導體跟ICT製造業等無法跟台韓競爭。


三、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選擇:

把「台韓 vs 歐美」兩者放在時間軸上看,可以更清楚:

發展初期(出口導向)

  • 目標:就業、外匯、競爭力。
  • 模式:低薪、長工時,強製造。
  • 台韓 1980s–2000s:台灣靠半導體+ ICT、韓國靠ICT+汽車等發展出口導向產業。

成熟階段(高薪福利化)

  • 目標:社會穩定、中產擴張。
  • 模式:強工會、高薪資、高福利。
  • 歐美 1960s–1980s:全面拉升薪資,保障中產。

反思階段(再工業化)

  • 目標:補回失落的製造業基礎。
  • 模式:產業補助、晶片政策等。
  • 歐美 2020s:意識到不能完全放棄製造業,開始撒錢重建。

👉 這顯示出:不同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會做出不同的取捨


四、台灣的十字路口

台灣目前正卡在一個矛盾點:

  • 製造業仍然強大(半導體+ICT 是世界級競爭力)。
  • 但其他行業中產薪資成長緩慢,社會朝向「沙漏化」趨勢明顯。

因此,台灣面對的不是「要不要學歐美」的問題,而是:

  • 守住半導體與 ICT 優勢 → 不能重蹈歐美「製造業空洞化」的覆轍。
  • 逐步補強中產結構 → 精準扶植某些中位數薪資產業(專業服務、文創、生技、綠能),避免社會兩極分化更嚴重。

✅ 結語

「台韓 vs 歐美」不是簡單的優劣比較,而是 不同發展階段的選擇

  • 台韓模式:競爭力強,但社會結構沙漏化。
  • 歐美模式:薪資平均高,但製造業空洞化。

今天歐美正在反思,想要重建製造業;而台灣則該警覺,不要只看到半導體的榮光,卻忽視中產階級被壓扁的隱憂。

👉 最關鍵的問題是:台灣能否在守住半導體+ICT霸權的同時,打造「第三第四支柱產業」,讓經濟結構更均衡.

這樣也許能避開歐美已經遇到過的問題.


✅ 補充說明

當然這樣討論也有其盲點(台灣視角的偏見);就像是我們常覺得:歐美工會太硬、工程師太鬆散等,所以「半導體跟ICT製造這方面競爭力差」。

但歐美這波半導體製造復興,其實是出於「國安考量而非成本思維」。

而且歐美在基礎科研(材料、物理、各種演算法)及大部分的前端科技仍是最強,加上資本與市場力量,還有科技巨頭們像是蘋果、NVIDIA等企業體量和議價力也是能夠扭轉供應鏈走向。

也許我們很在乎的「效率與成本」,但歐美根本看不上這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時效備份沙龍》
5會員
85內容數
混合工程術語與都市情感,有種「我知道這些也許沒用,但還是想保存下來」的情緒。
2025/10/01
美系外資擔憂展銳入門 5G 晶片 T8300威脅聯發科低階市場。本文從分析 T8300 各項規格開始,說明其規格皆落後於市場主流數年,甚至不及五年前的海思 Kirin 9000。並探討展銳的財務狀況、政府補貼、市場定位及戰略角色,並質疑其商業可行性等。
Thumbnail
2025/10/01
美系外資擔憂展銳入門 5G 晶片 T8300威脅聯發科低階市場。本文從分析 T8300 各項規格開始,說明其規格皆落後於市場主流數年,甚至不及五年前的海思 Kirin 9000。並探討展銳的財務狀況、政府補貼、市場定位及戰略角色,並質疑其商業可行性等。
Thumbnail
2025/10/01
許多科技業的上班族都夢想著提早退休,但除了財務準備,更重要的是退休後的「身份轉換」與生活規劃。本文探討了工作的舒適度、社交圈連動、以及退休後的規劃,強調退休不等於躺平,而是積極規劃全新生活階段的開始。
Thumbnail
2025/10/01
許多科技業的上班族都夢想著提早退休,但除了財務準備,更重要的是退休後的「身份轉換」與生活規劃。本文探討了工作的舒適度、社交圈連動、以及退休後的規劃,強調退休不等於躺平,而是積極規劃全新生活階段的開始。
Thumbnail
2025/09/17
中國媒體對半導體技術進展的報導常讓人震驚. 本文深入剖析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真實技術水平,並從光源、關鍵零組件、成本良率等方面,比較中國與國際領先廠商的差距,釐清哪些報導是「噱頭」,哪些是「實質進展」。
Thumbnail
2025/09/17
中國媒體對半導體技術進展的報導常讓人震驚. 本文深入剖析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真實技術水平,並從光源、關鍵零組件、成本良率等方面,比較中國與國際領先廠商的差距,釐清哪些報導是「噱頭」,哪些是「實質進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隨著台灣供應鏈慢慢形成『AI』的新生態系,台灣的供應鏈不僅是晶圓代工,先進封裝,後段的組裝代工跟材料商形成一個聯盟,形成新的『Made In Taiwan』,讓台灣再度回到亞洲科技製造業的中心,讓韓國媒體既羨慕,又憤怒,希望自家巨頭—韓國三星,可以趕快超越台灣。
Thumbnail
最近,隨著台灣供應鏈慢慢形成『AI』的新生態系,台灣的供應鏈不僅是晶圓代工,先進封裝,後段的組裝代工跟材料商形成一個聯盟,形成新的『Made In Taiwan』,讓台灣再度回到亞洲科技製造業的中心,讓韓國媒體既羨慕,又憤怒,希望自家巨頭—韓國三星,可以趕快超越台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台灣電子產業是全球科技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響力和競爭力遍及世界各地。憑藉卓越的技術創新、高效的生產能力以及完善的供應鏈,台灣在半導體、電腦及週邊設備、電子零組件和光電產品等多個領域中佔據了領先地位。 這些產業不僅推動了台灣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在全球科技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全球
Thumbnail
台灣電子產業是全球科技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響力和競爭力遍及世界各地。憑藉卓越的技術創新、高效的生產能力以及完善的供應鏈,台灣在半導體、電腦及週邊設備、電子零組件和光電產品等多個領域中佔據了領先地位。 這些產業不僅推動了台灣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在全球科技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全球
Thumbnail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Thumbnail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Thumbnail
最近的兩篇報導引發了我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深思。首先,中國在科技實力上的迅速崛起,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研究中心。這不僅體現在探捕捉、AI應用和通訊網絡上,更在激烈競爭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展現出色。中國的科技擴展對全球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台灣來說,這種趨勢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Thumbnail
最近的兩篇報導引發了我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深思。首先,中國在科技實力上的迅速崛起,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研究中心。這不僅體現在探捕捉、AI應用和通訊網絡上,更在激烈競爭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展現出色。中國的科技擴展對全球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台灣來說,這種趨勢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