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不只屬於月亮與月餅,也屬於各地的文化記憶。日本人賞月吃糰子、韓國人祭祖團聚、越南人提燈舞獅,而臺灣人最有特色的,莫過於烤肉香飄滿街。不過烤肉的地點可不是隨便選,頂樓、騎樓或公共空間,都有法律規範。節慶的歡樂背後,也有公寓規約、空污法與公共安全的底線。
本集許惠菁律師將從世界各地的中秋儀式談起,聊聊節慶中的法律與生活平衡。

本集重點
- 臺灣烤肉文化怎麼出現的?從廣告一句「一家烤肉萬家香」說起。
- 世界各地的月亮節:賞月成了文化連結,也映照各國價值觀。
- 公寓大廈頂樓能不能烤肉?
- 管委會的「禁止條款」是否有法律效力?若違規烤肉,會觸犯哪些法條?
- 自家騎樓能否烤肉?涉及哪些公私權界線?
- 「一家烤肉萬家香」恐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怎麼判定是否違法?
- 《廢棄物清理法》如何規範烤肉後的垃圾與油煙?
- 烤肉引發火災,可能涉及哪些刑事責任?「失火罪」與「放火罪」的差別是什麼?
- 對比中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如何嚴格禁止露天烤肉?談中國的露天燒烤禁令。
- 中國中秋節的「送禮文化」:從人情禮數到官場禁令的界線。
- 「十個不准」規範揭示中國如何用法律治理節慶中的貪腐風氣。
- 中秋節加班有三倍薪水?臺灣與中國關於國定假日加班給薪制度的異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