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過程商機:分享AI無法生成、對手難以複製的日常,即使沒產品也能獲利!》
作者:尾原和啓(Kazuhira Obara)
譯者:黃文玲
出版社:采實文化(2023)
評分:★★★★☆(4.5/5)——洞察銳利、概念清晰,適合品牌經營者與創作者閱讀。
一、從「產品經濟」到「過程經濟」
過去,我們相信只要產品夠好,市場終將看見。
但在AI能生成任何成果、內容飽和的時代,「好產品」不再稀缺,稀缺的是「被看見的理由」。
日本IT評論家尾原和啓在《過程商機》中指出,人們不再只是購買商品,而是在購買創作者的理念、努力與掙扎。
真正能產生黏著力的,不是結果,而是「持續進行中的故事」。
這個轉向代表了一種深層變化——人們不再崇拜完美,而是尋找能讓他們「參與其中」的生命現場。
二、AI無法生成的,是人的「過程」
AI能複製語言,卻無法複製誠意。能模仿風格,卻無法模仿修正與轉化的歷程。在這個意義上,「過程」成為人類最具競爭力的資產。它包含了我們的選擇、猶豫、努力與回望。 這些在時間中展開的行動,構成了「真實的進行式」。
當品牌或創作者敢於公開不完美、展示修正,觀眾會產生共鳴——因為那才是真實生活的樣子。
「透明」取代「完美」,成為信任的新邏輯。
三、五種過程共鳴的架構
尾原和啓提出了五大價值共鳴軸線,揭示了「過程」如何創造情感連結:
1️⃣ Self(自我表達)——讓他人看見你的理念與信念。
2️⃣ Us(共創參與)——邀請他人加入你的成長過程。
3️⃣ Now(當下感)——即時互動成為信任的養分。
4️⃣ Failure(失敗)——誠實的失敗更能建立真實感。
5️⃣ Trust(信任)——過程透明,信任自然生成。
這五軸共同構成「過程即商品」的核心邏輯:
人們追隨的不是結果,而是與你同行的那段時間。
四、品牌與創作者的實踐策略
在策略敘事的脈絡中,「過程商機」提供了三個關鍵操作方向:
- 1. 分享生成過程:讓觀眾看到你的學習、思考、試錯。
- 2. 設計參與節點:讓他們能在留言、投票或小行動中共創。
- 3. 將真實節奏可視化:以週報、日誌或幕後花絮呈現進行式。
這樣的透明不是「曝光」,而是一種價值流通。
你讓他人看見價值生成的路徑,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其中。
五、策略敘事觀點延伸
對創作者而言,「過程商機」與「策略敘事」的核心完全契合:
- 過程,是敘事的肌理;
- 共鳴,是關係的能量;
- 透明,是信任的節奏。
你的文字、產品或服務,不再只是結果,而是「持續形塑的生命狀態」。在這樣的框架下,創作不僅是表達,而是邀請—— 邀請他人看見你如何成為自己。
讓過程成為你的商機
尾原和啓說:「當AI可以生成任何東西時,最有價值的,是那些AI無法生成的過程。」
這句話不只是一種商業洞察,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在過程中建立價值,在共鳴中形成信任,在修正中累積力量。
這正是「策略敘事坊」想與你一起練習的事—— 讓真實的進行式,成為你最強大的品牌力。
👉 我最近的選書和分享,都聚焦在 AI 時代的創作與策略。因為我受過設計訓練,習慣用結構與節奏思考世界。設計教會我一件事:美不是結果,而是人與系統之間的和諧關係。
因此,在 AI 時代,我以兩條腿前進——一條用 AI 工具放大效能,一條用策略敘事深化人性。
透過策略敘事,我試著設計人與技術的新關係,讓價值能被理解,也能流通。如果你對這個課題感興趣,歡迎加入《策略敘事坊》,我們一起打造屬於自己的策略敘事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