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的雙重奏:從茶道到甜點,解析其苦澀與甘甜的全球魅力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當你聽到「抹茶」二字,腦海中浮現的是哪種滋味?是置身於幽靜茶室中那碗墨綠色、口感濃郁帶有苦澀回甘的傳統抹茶?還是逛街時,一塊口感綿密、甜中帶苦的抹茶蛋糕?這神奇的綠色粉末,彷彿擁有雙重人格:一邊是承載數百年歷史與哲學的苦抹茶,莊重而嚴謹;另一邊則是風靡全球的甜抹茶,化身為甜蜜與幸福的代名詞。那麼,究竟哪一個才是抹茶的真正面貌?對日本人自己而言,他們又是如何理解與接納這種味道上的巨大反差?
raw-image


要理解抹茶的苦從何而來,我們必須回到它的起源——日本茶道。

與一般沖泡的茶葉不同,茶道中飲用的濃茶是將茶樹嫩葉蒸乾後研磨成的細粉,直接以茶筅在熱水中快速攪拌均勻後飲用。

這個儀式性的飲用方式,決定了它風味的本質:喝下整片茶葉的精華,因此其濃厚的苦澀感與強烈的回甘,是與生俱來的特性。

然而,高級抹茶的終極追求,並非單純的苦,而是苦澀退去後,所彰顯出的深邃鮮味與甘甜。

這份得來不易的甘甜,正是頂級抹茶的靈魂。

為了增加這份甘味、減少苦澀,茶農會在新茶採收前進行為期數週的「覆下栽培」,也就是為茶樹遮光。

這個過程減少了茶葉進行光合作用,從而降低了兒茶素(苦澀來源)的生成,並促使茶葉生出更多的茶胺酸,這正是「鮮味」與細緻甘甜的來源。

因此,在正式的茶席上,一碗上乘抹茶的苦,其實更像是一首樂章的前奏,是為了引領出後續豐富的甘甜與鮮味的層次感。

這份複雜的風味,邀請品茶人靜下心來,內觀自省。


然而,將抹茶與甜緊密結合,並非茶道的本意,而是一場由社會變遷、商業邏輯與飲食文化所共構的味覺革命。

高級抹茶自帶深邃甘甜與鮮味,因此茶道中飲用的茶通常不添加任何糖分,以純粹品味其本身複雜的風味層次。

反之,正是那些天生苦澀味較強、風味較為直接的抹茶,與大量的砂糖、牛奶、奶油等食材混合,能有效地平衡其先天風味的不足,並創造出一種溫和、順口且極具幸福感的全新抹茶甜。

從抹茶拿鐵、抹茶巧克力到抹茶冰淇淋,這類商品中的抹茶,其功能已從品嚐茶葉本味,轉變為提供標誌性的色澤、香氣與基礎風味。

可以說,這是一場成功的變身——讓原本不易親近的抹茶,華麗轉身為一種人人都能輕鬆享受的日常愉悅,並藉此風靡全球。


那麼,面對苦與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味覺體驗,日本人自身是否感到矛盾?答案恰恰相反。

在大多數日本人的認知中,存在著一條清晰且理所當然的界線:他們能非常自然地區分 「用來喝的抹茶」(飲む抹茶) 與 「用來吃的抹茶」(食べる抹茶)。

這並非一種優劣之分,對於飲む抹茶,他們懷抱著文化上的敬意。

在茶室、寺廟或正式場合,他們預期並準備好接受那份帶有苦澀底蘊、隨後綻放甘甜的高級抹茶。

這是一種精神性的體驗,關乎傳統、禮節與內省。

而對於食べる抹茶,他們則抱持著日常生活中的歡愉。在咖啡廳、便利店或觀光區,他們享受的是甜點所帶來的治癒。

此時,他們追求的是甜味所帶來的單純快樂。

他們既能嚴肅地欣賞一碗濃茶中的侘寂美學,也能毫無負擔地大啖一個抹茶奶油可頌。

這種將同一元素在不同脈絡下極致運用的包容性,正是日本文化彈性的展現。

因此,當你問一個日本人「抹茶是甜還是苦?」他很可能會反問:「你指的是哪一種?」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而是兩種並存的美好答案。

下次當您有機會品嚐抹茶時,不妨也試著品味這份跨越數百年的雙重奏。

無論是苦是甜,您嚐到的,都是最真實的日本。


參考資料:

山口景子. (2025, April 15). 「飲む」から「食べる」ものになった抹茶、スイーツ人気で世界的ブーム…転売目的の買い占め横行も. https://www.yomiuri.co.jp/national/20250414-OYT1T50146/

(2021, July 30). 抹茶は苦い?まずい?抹茶のイメージが変わる魅力を徹底解説!. https://thankyou-cha.com/matcha-bitt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解構日本株式会社​
0會員
8內容數
你以為的日本,是真的日本嗎?這是一個專注於「打破刻板印象」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對無糖飲品的偏愛,尤其是在便利商店找到一瓶只含12克糖的飲料的經驗。這款以靜岡抹茶粉為基底的微甜飲品,茶香濃鬱而且營養豐富,讓我感到滿意。推薦給尋找低糖美味飲品的你!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對無糖飲品的偏愛,尤其是在便利商店找到一瓶只含12克糖的飲料的經驗。這款以靜岡抹茶粉為基底的微甜飲品,茶香濃鬱而且營養豐富,讓我感到滿意。推薦給尋找低糖美味飲品的你!
Thumbnail
點搖搖杯時,如果加上健康要素,就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對於各種情況,都要先想好策略,雖然不可能是全面性的有所準備,但總能歸納出一些萬用準則,例如去一家沒吃過的餐廳吃飯,就先點招牌料理來吃吃看,看看合不合自己口味。人總是有需要妥協的時候,尤其是對於吃這一方面,在眾人的意見之下,往往會導向未
Thumbnail
點搖搖杯時,如果加上健康要素,就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對於各種情況,都要先想好策略,雖然不可能是全面性的有所準備,但總能歸納出一些萬用準則,例如去一家沒吃過的餐廳吃飯,就先點招牌料理來吃吃看,看看合不合自己口味。人總是有需要妥協的時候,尤其是對於吃這一方面,在眾人的意見之下,往往會導向未
Thumbnail
茶文化源遠流長,就是西方各國喜歡飲茶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西方的茶文化與華人傳統茗茶的意境始終有點出入,可是西茶文化依然呈現了一種將生活和享受融合在一起的飲食美學......
Thumbnail
茶文化源遠流長,就是西方各國喜歡飲茶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西方的茶文化與華人傳統茗茶的意境始終有點出入,可是西茶文化依然呈現了一種將生活和享受融合在一起的飲食美學......
Thumbnail
泡一壺好喝的茶,擁有三心,感恩的心、細膩的心及愛心,喝茶的人久久難忘依戀於心。 泡茶文化在各國 都有其聞名原因,日本茶道講究禮儀、精神層次,英國則有特殊香溢聞名花茶,台灣的茶香是樸實無華的自然香氣,沒有誰是冠軍,但都有相似之處,則是擁有三心泡的茶,茶香總能讓人心曠神怡。 喝茶屬自然健康
Thumbnail
泡一壺好喝的茶,擁有三心,感恩的心、細膩的心及愛心,喝茶的人久久難忘依戀於心。 泡茶文化在各國 都有其聞名原因,日本茶道講究禮儀、精神層次,英國則有特殊香溢聞名花茶,台灣的茶香是樸實無華的自然香氣,沒有誰是冠軍,但都有相似之處,則是擁有三心泡的茶,茶香總能讓人心曠神怡。 喝茶屬自然健康
Thumbnail
蜜香紅茶是源自中國福建省的珍貴茶葉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故事與製茶工藝。本文將從蜜香紅茶的歷史來源、製作過程、風味特點和品鑒技巧進行全面介紹,讓讀者深入瞭解蜜香紅茶的魅力。
Thumbnail
蜜香紅茶是源自中國福建省的珍貴茶葉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故事與製茶工藝。本文將從蜜香紅茶的歷史來源、製作過程、風味特點和品鑒技巧進行全面介紹,讓讀者深入瞭解蜜香紅茶的魅力。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沏一壺茶,等你 茶裡,總是有許多心情感受 總是有些百感交集 如往日的思緒,不由自主浮上心頭 人間的緣分 緣深 緣淺 總能在茶香中浸潤,漫延開來 歲月流芳,許多人事因茶而真摯永恆 一冬一歲,雪白湮沒蒼老 雪融之後,泥土芬芳,繁花似錦 在清清淺淺的歲月流年綻放開來 一壺茶,有許多茶以外的沉思情
Thumbnail
沏一壺茶,等你 茶裡,總是有許多心情感受 總是有些百感交集 如往日的思緒,不由自主浮上心頭 人間的緣分 緣深 緣淺 總能在茶香中浸潤,漫延開來 歲月流芳,許多人事因茶而真摯永恆 一冬一歲,雪白湮沒蒼老 雪融之後,泥土芬芳,繁花似錦 在清清淺淺的歲月流年綻放開來 一壺茶,有許多茶以外的沉思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