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分享我最近的一個嘗試。
我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使用「卡片盒筆記」來整理知識,有許多專門的軟體能幫助建立這種系統,但對一個剛入門的新手來說,學這麼多工具真的有點不知從何下手。
於是趁著中秋連假閱讀時間,我嘗試用 iOS 內建的「無邊記」,試著用它打造我的第一個書籍摘錄卡片盒筆記。過程不需要額外安裝軟體,也不需要學習新的操作介面,只要用最直覺的方式,就能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網絡。
卡片盒筆記簡介:卡片盒筆記法(德語:Zettelkasten)是一種做筆記、知識管理的方法。所謂卡片盒筆記,其實就是把每個想法都拆開成獨立的卡片,然後再用連結把它們串起來。當這些卡片越來越多時,你會發現新的組合方式就會自然出現。
簡單來說,每一張卡片是一個想法,而連結就是思考的軌跡。
知識起點:第一本書《不對稱陷阱》
一開始我在嘗試把《不對稱陷阱》這本書整理成卡片盒筆記,我先把書中的概念拆解成多張卡片,像是「對稱與不對稱」、「切膚之痛」與「社會體制」等主題。
當我整理到一半時,才忽然發現,作者的系列作品似乎在某些程度上都是彼此有關聯的?
於是我突發奇想既然我都用卡片盒筆記去找尋關聯,那麼為什麼不能同時從不同的書籍裡面去尋找關聯性呢?
實作成果:用顏色與箭頭建立關聯性
我已經完成了《不對稱陷阱》跟《黑天鵝效應》這兩本書。
我發現到原來黑天鵝效應裡其中一種策略,正是反脆弱的概念,這又延伸出作者另一本作品《反脆弱》。而在黑天鵝效應裡頭提到的厚尾效應正是《不對稱陷阱》在探討的主題, 他們之間有某種前後的關聯性存在!
以下圖片就是我的階段性成果:

卡片盒筆記跨書籍閱讀案例
說明一下我的無邊記筆記顏色跟箭頭含義:
- 藍色系代表《不對稱陷阱》
- 綠色系代表《黑天鵝效應》
- 黃色與紅色系則對應另外兩本作品
- 同本書籍內容的呼應透過灰色箭頭
- 跨書籍的連結我用橘色箭頭標示,並註明是哪一張卡片延伸而來
這樣展開,讓整個知識體系之間的脈絡更加清楚。我也透過這次經驗,發現作者也是順著這種思路在寫了一本書之後,又展開更細緻的概念變成另一本書!
知識串連:卡片盒筆記最強大的地方
我覺得卡片盒筆記最實用、也最有趣的地方,不是在幫你「整理知識」,而是在幫你「重新組合思考」。
它能把原本零散的知識點,慢慢連成線,再擴展成面,讓你更清楚地看到各種想法之間的關聯。
當你開始把不同主題、不同作者放在同一張畫布上,你會發現知識不是照著順序長出來的,而是彼此交錯、互相呼應的網絡。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張卡片都可能變成新的靈感起點。
每一條連線也都有機會帶你發現新的方向。 這種自由、非線性的筆記方式,讓學習變得更像探索跟整合,我們不是像過往學生一樣在抄筆記,而是在重新整合出屬於自己的知識地圖。
對於同樣使用iOS系統的朋友,或許你也可以試著打開手機裡的無邊記,從一本你喜歡的書開始。不用追求完整,而是做出一個簡單的小嘗試。
Je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