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樂學的EMBA
不一樣的同學會
賓大應用正向心理學碩士班,就像是一個專門研究「快樂」的EMBA。當我走進教室的那一刻,看到的不是剛畢業的年輕臉龐,而是一群帶著豐富人生閱歷的中年同學們。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某種光芒——那是對未來可能性的期待,也是對人生新篇章的渴望。
我的同學背景多元得令人驚嘆。企業高階主管或者企管顧問希望將正向心理學應用在職場管理上;精神科醫師想要跳脫疾病模式,用正向的角度幫助患者;牙醫師期望運用快樂學來安撫那些天生害怕看牙的大人和小孩。芭蕾舞者希望運用正向心理學幫助自己和其他舞者面對舞蹈生涯的困境;而喜劇演員則是希望在課堂上尋找一些可以融入喜劇笑點的人生智慧。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獸醫師同學。當她自我介紹時,全班同學都豎起了耳朵——畢竟班上許多人都是寵物家長。她的回答妙極了:「我想驗證能夠應用在人類身上的快樂學,是否在寵物身上也同樣適用。」話音剛落,整個教室爆出熱烈的笑聲,那種發自內心的愉悅感染了每一個人。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大樓
多元文化的學習饗宴
除了職業背景多元,我們班的國際化程度也很高。除了我這個來自台灣,背景是傳播學者的學生之外,還有來自各國的同學:負責公共衛生政策的政府官員、大型投資顧問公司的執行長、才華洋溢的建築師、科技公司主管⋯⋯每個人都帶著自己國家的文化視角和人生智慧。
記得那次全班搭著校車前往正向心理學之父馬汀教授家作客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一群中年「學生」擠在校車裡,談笑聲此起彼落,音量大到需要用喊的才能讓隔壁的同學聽見。那種純真的興奮和期待,讓人忘記了年齡,彷彿回到了青春歲月。

我們這一組
最棒的學習小組
這學期我很幸運能和四位同學組成學習小組,每週定期舉行線上讀書會,一起設計創新的正向心理學應用方案。小組裡有我最崇拜的那位來自國外的女建築師I同學。自從多年前看了李敏鎬主演的「個人取向」後,建築師就成了我心中最崇拜的職業,尤其是女性建築師在這個領域生存不易,更讓人敬佩。這位建築師同學在紐約求學時,曾經被紐約人的冷漠深深觸動,因此設計了一個以幸福感為核心的景觀設計方案,最終憑這個作品獲得了知名設計學院的建築碩士學位。她總是穿著很有品味的衣服,通常以一個鮮豔的主色搭配其他基本色調,配上長長的捲髮和修長身材,每次走進教室都像模特兒一樣引人注目。
小組其他成員也各有所長:A同學是品牌設計師,對行銷概念很在行,和許多同學一樣,希望透過這個學位尋找人生轉型的可能;M同學是自媒體專家,因為背景相近所以特別聊得來;年紀最小的R同學在NGO組織服務,寫作才華洋溢,夢想成為作家。

課後聚餐的人生分享
White Dog Cafe的深夜對話
九月課程的最後一天晚上,我們小組約在學校附近著名的White Dog Cafe聚餐。這家餐廳有著溫馨的石造外觀和復古街燈,在費城的夜色中散發著迷人的光芒。我們坐在餐廳裡,分享著這五天緊湊到讓人快喘不過氣的課程內容,也分享著彼此豐富的人生故事。
看著桌上的美食和同學們真誠的笑容,我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做「Re-Entry」—這是同學們不約而同用來描述重回校園心情的詞彙。這不只是重新進入學校,更是重新進入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
第三人生的開始
中年之後重回校園,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勇敢的決定。我們已經有了第一人生——那是求學以及初入職場的歲月;也經歷了第二人生—建立家庭或關係、追求事業以及承擔責任的階段。如今,我們選擇開啟第三人生,一個以追求內在滿足和自我實現為目標的人生階段。
在賓大,我們不只學習正向心理學的理論和實務,更重要的是重新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找回了對未來的熱情。我們這群中年學生,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年齡不是追求夢想的障礙,反而是最珍貴的資產——因為我們有了人生的深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當我再一次回看那張全班在賓大最古老的建築物內的階梯上的合照,每張成熟而充滿希望的臉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快樂學,因為相信人生還有無限可能而選擇學習。
這就是我們這一班,一群勇於追求的中年學習者,在正向心理學的殿堂裡,用行動重新定義「第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