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中央社報導頁面
今天看到挖土機超人敗血症離世的新聞,身為一個野外急救員,想和大家提醒一個基本觀念:「請不要輕忽任何傷口。」
這句話看起來根本沒什麼,生活中也多得是「啊~這不就小傷而已,沒什麼吧?」這樣的對話,但這其實是很有風險的心態。人體的肌肉血管是「封閉系統」,皮膚是最外層的防線;當皮膚有任何破損時,無論洞大洞小,病原體都會趁虛而入,想辦法用你的身體傳宗接代。這時,人體的免疫系統會馬上啟動,大多數的時候,它能迅速消滅病原體並封鎖傷口,讓身體又回復到「只有自己核可的物質存在」的狀態。
然而,當傷口接觸到高風險的環境物質,如污水、腐敗物質、垃圾等帶有強大病原體的東西時,那麼這時候進來的可能就不是平常那種好惹的小兵了,可能是呂布等級的病菌、病毒、真菌等。
為了消滅病原體,身體會出現發炎反應,越強的或相剋(過敏)的對手,會引發越嚴重的發炎,但嚴重的發炎反應也會損傷身體,是把雙面刃。萬一打不過這些病原體,讓它們在血液裡大量繁殖,最終會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那就是敗血症了。
不管多健康的人,對持續發炎的傷口置之不理,都有可能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敗血症,不可不慎!
野外急救講究的,其實不是「怎麼救人」,而是「預防」。我們必須知道在野外的一舉一動,種什麼因會得什麼果,才能預見即將萌芽的悲劇,並馬上採取行動抹除它,俗稱見聞色霸氣。否則,小事拖延終將釀成大錯。
所以,破壞封閉系統完整性的每一個傷口都十分重要,它們都是身體的破口、感染的風險所在,必須要妥善清潔處理、包紮後,持續地觀察,才會知道下一步是繼續行程,還是馬上下山就醫。
而比山上髒太多太多的災難現場更是如此,洪水又是最骯髒的災難之一,會把所有的有機垃圾、陳年腐敗物質全部攪在一起,然後均勻分布在它所淹沒的每一個地方。更可怕的是,現在還很熱,水退了太陽一曬,各種細菌就歡天喜地開始滋長了,所有被洪水泡過的東西,都有非常高的感染風險。
這時,看待任何的傷口,都必須比在野外還要更謹慎,舊傷新傷都一樣,除了妥善清潔、包紮外,更重要的是持續觀察,傷口有沒有持續發炎不會好,也就是一直有「紅、腫、熱、痛、癢」等症狀。
萬一過了兩、三天都沒好轉,那就必須立刻就醫評估,千萬不能抱著「小傷而已、沒關係」的觀念,這樣才能在助人之餘,也保全自己的平安。
畢竟,救災跟救援山難一樣,無論情況多危急,救援者的安危永遠是第一優先。否則如果救人反被救,甚至連命都賠進去,那豈不是太令人難過了?何況每個人都有家人呀...
謝謝賴總統和桃園市政府對此事的體恤與關心,也望挖土機超人在天之靈安息,謝謝您的用心付出。
#任何傷口都很重要
#救人的前提是自己平安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回家
#學習野外急救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