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超預期壽命I》告訴我們不要到老了才開始改變
《超預期壽命II》告訴你如何改變

「你在人生的最後幾十年想要做什麼?」
是希望80、90歲時能靈活走動,偶爾出外踏青,還能陪孫子跑跳玩耍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對於遙遠的未來,很難做出規劃,所以不太能對退休生活或是自己的健康做準備,覺得健康養生是老年人在做的事情,於是讓壞習慣一點一滴地侵蝕我們的健康,例如 : 熬夜、不運動、吃高油炸的垃圾食物、喝含糖飲料等,然而這些壞習慣的影響,會隨著年齡逐漸顯化出來,等到健檢報告出現紅字或是影響到生活,就太慢了。
應該要在還健康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維持健康生活。
《超預期壽命2》告訴我們如何透過運動、飲食營養、睡眠與情緒健康來打造健康新生活,我想分享對我影響較大的部分。
運動改善粒線體健康
我們知知道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廠,因為它們負責把我們吃進去的營養轉換成能量(ATP)。所以,粒線體越健康,對身體的好處越多,就像你的電池隨時保持電力滿格一樣,幫助你思緒更清晰、提升運動表現、延緩老化。
粒線體有可塑性,是會用進廢退的,【2區運動】訓練能夠改善粒線體的健康、葡萄糖的吸收,降低糖尿病的風險,還能提高最大攝氧量(Vo2Max)。
每個人的【2區運動】會有差異,依照個人的體能狀況調整,能夠長時間、穩定的進行,大致的標準是在執行運動時,能夠說話但有點喘的程度,例如慢跑、游泳或騎單車,如果慢跑讓你喘到無法說話,那就下修成快走。
提升肌力
肌肉像是身體的「緩衝墊」,夠能幫助我們穩定關節、保護骨骼。40歲以後,肌力每10年衰退8~17%,年長者跌倒後常導致骨折,往往是健康急轉直下的關鍵點,也常是意外死亡的主因,當肌肉較多、肌力較強時,也比較不容易跌倒,平衡感與身體覺察也會比較好,進而減少跌倒的風險。
運動,就是給未來的自己存下「行動力退休金」,從今天開始,每一次阻力訓練、每一場快走或跑步,都是在替未來的自己儲存行動自由。
更新飲食觀念
尤其是飲食對我影響很大,飲食型態應該要客製化,依照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調整,裡面談到飲食的迷思,不論是熱量限制還是168飲食法,其實吃什麼和熱量控制一樣重要,如果你吃的都是垃圾食物,那即使熱量限制還是讓你變胖,更會增加心血管風險。關鍵是減少精製糖,尤其是含糖飲料,果汁也盡量避免,喝果汁不如吃水果。外食也經常是禍首之一,有些餐飲業者為了美味,常常添加許多的糖在食物裡面,雖增加風味,卻增加了身體的負擔,減少外食比例,增加原型食物的攝取,如優質蛋白以及OMEGA-3好油,才是健康生活之本。
體檢報告過度簡化
值得省思的是,
書中提到【體檢報告過度簡化】,我們拿到體檢報告上的標準,是大多數人的平均值,沒有紅字也不代表你很健康,胰島素升高其實就是代謝失調的前兆,相較於糖化血色素,監測與代謝相關的生物標記,例如 : 尿酸偏高、慢性發炎、ALT肝酶偏高等,更有助於了解人代謝的狀況。
體檢報告上面的數據沒有告訴我們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有多大,若在體檢加上風險評比,也許會有更多人關注健康問題。
我想在最後用《原子習慣》的一句話來勉勵大家「習慣就是自我改善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複利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時間從不偏袒誰,你今天的每個選擇,都在為明天的自己鋪路,願我們一起為更好的自己投資健康。

🌻 康栗米讀書🌻
臉書粉專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Click.Mi.Reading
https://vocus.cc/article/68dda606fd897800015a60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