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教授的《大腦說明書》,非常適合當大腦科普入門,書中用各種角度並搭配科學實驗揭開大腦的秘密,敘述平易近人,讓讀者可以用輕鬆的方式進入大腦科學世界裡。
分享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 :
Read to learn
洪蘭教授用了很多的篇幅談論閱讀的重要性,不只幫助大腦更靈活,更能提高創意。但是,創意不是憑空而來,閱讀學習就是創意的根本,就連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至今即便工務繁忙,仍會排思考週排開工作,大量閱讀科技、歷史、醫學、心理學領域的書籍,來激發創意思考。
把閱讀當成工具,學習各領域的知識,再把知識結合內化成自己的思維模型,
這也是查理•蒙格提到的「多元思維模型」,不只提高創意力,也讓你做事有更多方法可以依循,不輕易陷入單一的思維框架裡。
學習的小技巧
孩子放學回家常常已經很疲憊,這時候前額葉皮質(負責專注與情緒調控的大腦區域)活性會下降,對杏仁核的抑制力減弱,就容易變得敏感或情緒化。
在疲憊的狀態下,如果先讓孩子吃些含有色胺酸的食物(像香蕉、堅果、豆類或乳製品),再搭配少量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色胺酸比較容易進入大腦,轉化為血清素。
血清素能穩定情緒,讓心情比較平靜。
另外,洗個舒服的澡也很有幫助。溫熱水能促進血液循環,讓副交感神經比較活躍,協助身心放鬆。洗完後體溫下降,大腦會接收到「準備休息」的訊號,不僅有助於情緒穩定,也能提升專注力,為學習創造更好的條件。
心態影響生命
快樂的秘訣就是減少比較心,當有了比較心,內心水位就會因為波動而影響情緒。
大腦的杏仁核對「威脅」非常敏感,而「比較」很容易讓我們感受到不安或焦慮。
當不再拿自己和別人比,前額葉更能專注在「自我目標」上,而不是社會評價。這會促進多巴胺的正向釋放,因為大腦在完成自我設立的挑戰時,比從別人那裡得到認可的滿足更持久。
《神經可塑性》告訴我們,只要我們願意相信,我們能有所選擇,我們的想法可以很有彈性,我們的敘事方式,可以賦予新的意義,我們的意識是可以很自由的。
心智的力量很強大,信念可以改變行為。
其中一個具體行動就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不代表躺平放棄努力,而是練習正念,穩住身心;找到定位,就像給自己一個錨,讓你能在資訊洪流裡不被牽著走。
當一個人能專注當下、清楚定位,自然就能培養出心理韌性,在外界的聲浪裡保持清醒。
不論學習或運動,持續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就能感受成長與安在。
安在不是每天都要完美進步,而是能接納自己的步伐,明白自己仍走在有意義的路上。
生命的意義,不是一瞬間找到,而是在行動中慢慢建構出來。
當我們善用能力去支持自己,也幫助他人,就能創造更豐富的人生價值。
🌻 康栗米讀書🌻
臉書粉專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Click.Mi.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