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知|星際來客與知識的邊界——從3I/亞特拉斯談起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3I/ATLAS(中譯3I/亞特拉斯)是一顆經科學界確認的星際彗星,為人類迄今所觀測到的第三個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它在2025年7月1日由位於智利的ATLAS(小行星陸地撞擊持續報警系統)巡天望遠鏡發現,當時距離太陽約4.5個天文單位。

其軌道呈高度雙曲形,速度相對於太陽系極高,證實其起源於其他的恆星系統,而非本系內部形成。該彗星已於近期飛越火星,歐洲太空總署(ESA)及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拍攝到其影像,顯示其擁有彗星特徵的氣體雲和尾巴,目前正朝太陽最接近點(預計於10月29日)前進,並將於11月至12月期間接近地球,但無碰撞風險。

因著3I/亞特拉斯(C/2025 N1 ATLAS)悄然闖入太陽系,成為人類所能親眼觀測的第三顆星際彗星。它的軌道呈高度雙曲線,速度極為迅疾,昭示它並非太陽系的本地之子,而是一位歷經數百萬年乃至數十億年的遠方旅客。

3I/ATLAS的到來,使我們再次意識到:浩瀚銀河並非孤立的疆域,而是一個彼此穿越、互為關照的共同世界。這樣的星際訪客,猶如宇宙的信差,將異域恆星系的物質與歷史,帶入我們熟悉卻有限的太陽家園然而,與科學的冷靜相比,輿論的熱烈卻在另一個維度展開。自從3I/亞特拉斯被公佈以來,網路上的討論如火如荼。有人認為它是外星母艦,有人將之與陰謀論相連,甚至牽扯到未經證實的「宇宙訊號」與「隱匿真相」。

在3I/亞特拉斯的背影之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天文數據,更是一場文化現象:理性的探問與情感的投射,專家的言說與市井的傳聞,在這個資訊瞬息萬變的時代,界線顯得愈發模糊。 在這股喧囂之中,哈佛天文學家洛埃布(Avi Loeb)教授的發言尤為突出。他堅持以「外星科技」的可能性來理解星際訪客,雖能激發關注與想像,卻往往缺乏足夠的實證支撐。

從科學規範的角度觀之,這樣的推測顯得過於前衛,甚至招致質疑;但從文化意義來看,這樣的「異端」姿態卻提醒世人:科學疆界並非禁區,而應容納問題與追問。正因如此,他的聲音雖未必代表主流共識,卻在公共領域引發了更廣泛的思考。 這裡所映照出來的,乃是當代社會對知識的雙重張力。一方面,人們渴望確定性的答案,仰賴專家所提供的數據與解讀;另一方面,人們又不滿足於冷冰冰的數字,而傾向在未知中尋找更大的敘事與意義。

這便解釋了為何「專家之言」與「市井之言」的距離,看似日益接近。前者提供證據,後者製造故事,兩者在網路時代交織,既可能互補,也可能互相扭曲。 那麼,對於我們這些非天文專業出身的人,應如何在紛雜之中自處?我願提出三點省思:

首先,當堅守科學共識,因其建立於數據、實驗與同行審查,最為可靠,能抵擋臆測的風暴。其次,當理解公共討論,因其不僅反映人類對未知的焦慮,也映照出文化在想像力中的再生。再次,當培養雙重視野:既能信任專家的謹嚴,也能洞察民間的想像,並在兩者之間保持清明的辨析。如此,方能既不陷於陰謀論的泥淖,也不因科學語言的冷峻而失去對人心的體察。 3I/亞特拉斯終將遠去,帶著我們未竟的疑問,重返銀河的無垠。但它留下的,不只是冰與塵的軌跡,更是一場關於知識與文化的交鋒。它提醒我們:真正值得守護的,不僅是對真相的追尋,更是那份在嘈雜之中,仍願意辨明、仍敢於沉思的心志。這才是人類文明在宇宙長河中,不致迷失的真正憑藉。

□相關視頻□

3l/Atlas Comet Meets Mars:Rare Encounter Explained|WION Podcast

https://youtu.be/Z0go-DYnpB8?si=9EUCzrddbdQD0MEH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8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10/08
9月23日,台灣花蓮光復鄉發生堰塞湖溢流事件,導致大面積土地被泥流淹沒,造成多人罹難、上百人受傷。這件嚴重災情,震撼全台。暴雨、土石流、斷橋與孤村——一夜之間,東部山區成了滿目瘡痍的戰場。消息一出,政府各單位立刻啟動緊急應變,但真正讓世界動容的,是那股自發湧現、無須指令的「人民動員潮」。
Thumbnail
2025/10/08
9月23日,台灣花蓮光復鄉發生堰塞湖溢流事件,導致大面積土地被泥流淹沒,造成多人罹難、上百人受傷。這件嚴重災情,震撼全台。暴雨、土石流、斷橋與孤村——一夜之間,東部山區成了滿目瘡痍的戰場。消息一出,政府各單位立刻啟動緊急應變,但真正讓世界動容的,是那股自發湧現、無須指令的「人民動員潮」。
Thumbnail
2025/10/03
中國演員于朦朧(Yu Menglong),因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古裝劇中演技優異而走紅,卻在 2025 年 9 月 11 日凌晨於北京朝陽區陽光上東小區墜樓身亡,年僅 37 歲。事發之後,官方迅速將事件定性為「酒後意外墜樓」,並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Thumbnail
2025/10/03
中國演員于朦朧(Yu Menglong),因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古裝劇中演技優異而走紅,卻在 2025 年 9 月 11 日凌晨於北京朝陽區陽光上東小區墜樓身亡,年僅 37 歲。事發之後,官方迅速將事件定性為「酒後意外墜樓」,並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Thumbnail
2025/10/03
2025年9月,中國娛樂圈明星于朦朧墜樓身亡,年僅37歲。官方極速定調為「酒後意外」,並強力壓制相關討論;然而輿論四起,,傳言不斷。 同月,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Turning Point USA 創辦人查理.柯克在猶他谷大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消息一出,美國政府隨即發布消息,總統下令降半旗致哀。
Thumbnail
2025/10/03
2025年9月,中國娛樂圈明星于朦朧墜樓身亡,年僅37歲。官方極速定調為「酒後意外」,並強力壓制相關討論;然而輿論四起,,傳言不斷。 同月,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Turning Point USA 創辦人查理.柯克在猶他谷大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消息一出,美國政府隨即發布消息,總統下令降半旗致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隨著國際間對月球資源的競爭加劇,本文探討為何現階段各國急於返回月球,以及未來可能發掘的資源與人類的太空任務計劃。分析了月球的稀有金屬、氦與水等資源的潛在價值,同時也反思了太空科技在國際間角力中的角色與未來發展。透過對科普文章的分析,揭示了這些知識如何啟發讀者對未來探索的想像。
Thumbnail
隨著國際間對月球資源的競爭加劇,本文探討為何現階段各國急於返回月球,以及未來可能發掘的資源與人類的太空任務計劃。分析了月球的稀有金屬、氦與水等資源的潛在價值,同時也反思了太空科技在國際間角力中的角色與未來發展。透過對科普文章的分析,揭示了這些知識如何啟發讀者對未來探索的想像。
Thumbnail
1976年,NASA的一名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人臉形的建築,形狀如此規則的建築極有可能是人造的,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某種文明。 而後,NASA為了吸引公眾對於火星和自身的關註,將這張照片公之於眾,沒想到單這張人臉照片就成了一個大新聞,然而NASA似乎不希望太多的關
Thumbnail
1976年,NASA的一名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人臉形的建築,形狀如此規則的建築極有可能是人造的,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某種文明。 而後,NASA為了吸引公眾對於火星和自身的關註,將這張照片公之於眾,沒想到單這張人臉照片就成了一個大新聞,然而NASA似乎不希望太多的關
Thumbnail
火星上出現的人臉建築和其他疑似外星文明遺蹟引發了人們對火星的疑問和好奇。除了人臉建築外,還有五邊形金字塔、碾壓痕跡、雕刻門洞等一系列奇怪的形態,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中陸續出現。NASA對這些建築一直遮遮掩掩,引發了人們對真相的質疑。究竟這些建築是光影幻覺,還是火星上曾存在外星文明的遺留痕跡呢?
Thumbnail
火星上出現的人臉建築和其他疑似外星文明遺蹟引發了人們對火星的疑問和好奇。除了人臉建築外,還有五邊形金字塔、碾壓痕跡、雕刻門洞等一系列奇怪的形態,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中陸續出現。NASA對這些建築一直遮遮掩掩,引發了人們對真相的質疑。究竟這些建築是光影幻覺,還是火星上曾存在外星文明的遺留痕跡呢?
Thumbnail
  自從瞭解到不能盡信「星際揭密」諸類陰謀論網站,兄弟便想另尋方法截取外星人動向,這是為何在早些日子,他倆把天文台潮汐資料影印帶回家。你看,倘若在撇除強烈季候風和地殼微變化等因素後,依然存在異常潮汐現象,有可能是飛碟到訪時駛進月球軌道內,其曲速引擎的負質量對重力區域造成影響。   然而最先提出這個
Thumbnail
  自從瞭解到不能盡信「星際揭密」諸類陰謀論網站,兄弟便想另尋方法截取外星人動向,這是為何在早些日子,他倆把天文台潮汐資料影印帶回家。你看,倘若在撇除強烈季候風和地殼微變化等因素後,依然存在異常潮汐現象,有可能是飛碟到訪時駛進月球軌道內,其曲速引擎的負質量對重力區域造成影響。   然而最先提出這個
Thumbnail
「地球上有外星人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地球人十分好奇,而另一部分地球人感到恐懼的話題。這篇或許會小小揭露跟這方面有關的話題,但我無法證實這樣的訊息是否為真,因為內容主要是我的靈魂與外星人的關係。
Thumbnail
「地球上有外星人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地球人十分好奇,而另一部分地球人感到恐懼的話題。這篇或許會小小揭露跟這方面有關的話題,但我無法證實這樣的訊息是否為真,因為內容主要是我的靈魂與外星人的關係。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Thumbnail
就像無數個床邊故事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個無法用數字估量的年代, 無法用任何觀測方法看到的遠方。 當宇宙因爆炸而成形時, 第一批所產生的古老星系中, 有一顆神秘的星球, 被其他宇宙人泛稱為亞利安星球。
Thumbnail
就像無數個床邊故事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個無法用數字估量的年代, 無法用任何觀測方法看到的遠方。 當宇宙因爆炸而成形時, 第一批所產生的古老星系中, 有一顆神秘的星球, 被其他宇宙人泛稱為亞利安星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