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筆記|行銷觀察 、對話設計 、人性洞察、NLP
上篇文章我寫到,延伸閱讀:
>>>潛在客戶只關心一件事:改變(上)原來我們不該賣產品,要賣的是.....
我看了一支外國行銷高手的影片, 主持人問學員:
「你在賣什麼?」
大家回答:
「我賣保健食品」、
「我做數位行銷」。 結果主持人說了一句讓我印象很深的話:
「潛在客戶只關心一件事...改變。」
那篇文章談的是感受與人性, 我聊到「我們賣的不是產品,而是對方想成為的樣子」, 也提到《華燈初上》那句名台詞:
「我們賣的不是酒,是感覺。」
但如果只停在「感覺」,那仍然太抽象了, 在實務上,我們還是得把這種「感覺」轉成能複製的話術與結構, 這篇,就是要談「怎麼做」。
一、銷售的核心:其實不是介紹產品,而是對話設計
當我們能讓對方在對話中看見自己的改變, 那才是成交的開始, 高端的銷售技巧,是一種讓對方有思考方式,
為了讓這件事更具體,我把整個過程拆成三個層次
三層對話模組(以日式廚具舉例)

二、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從「痛點」到「理想狀態」
心理學與行銷學都有一個共同模型:
人會行動,不是因為痛苦,而是因為希望。
痛點(Pain Point)讓人停下來思考, 但理想狀態(Desired State)才讓人願意前進,
所以每一次對話的目的,很多人都認為要「說服」, 但其實更高段的技巧是要引導他說出他想成為的樣子。
三、對話設計的四步驟(實戰流程)
這是我自己實務上常用的思考方式👇
① 辨識屬性:先判斷對方是感性型、控制型、理性型還是社交型。
② 預測動機:他真正想改變的是什麼?效率?被理解?安全感?
③ 畫出畫面:用對方能共鳴的語言說出「理想畫面」。
④ 回歸感受:用一句共感收尾。
舉例來說👇
- 對象:退休大姐(感性型)
「妳辛苦了大半輩子,你希望這個廚房能讓你退休後真正可以好好的享受生活,可以在廚房跟姊妹喝下午茶,那我們會幫妳設計出能讓妳每天都想開火的空間。」 - 對象:女強人(理性/控制型)
「我們會幫妳把散亂的客戶資料變成能自動循環的系統,讓妳能專心在妳最擅長的事上。」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套話吧!,但其實這叫對頻, 你說出的是對方腦中早就存在、但他自己說不出來的畫面。
四、能力階段
如果銷售對話能力分成四層,你覺得自己會是在哪一層?

四、這其實就是 NLP 的應用
在 NLP(神經語言程式學)裡,有一個概念叫「Rapport 建立」。
意思是,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在溝通(關鍵在於完全不聽別人說話,或是有聽卻是狂輸出自己的想法),實際上那叫說服。 當我們的語言、講出他執業裡的關鍵字、情緒頻率對齊時, 對方自然會產生信任。
這就是銷售高手與普通業務的差別, 前者調頻對方的世界觀, 後者只在推銷自己有多棒。

對話「要看人」= NLP 的「Meta Program」概念
NLP 有一個很關鍵的理論叫 Meta Program(思考慣性), 意思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內在運作邏輯」,
舉幾個實際的例子👇

五、練習:打造你的專屬一句話
試著用這個句型練練看👇
我幫助【某類人】,解決【某問題】,讓他們能【達成理想狀態】。
範例:
- 我幫中小企業主整理 LINE 官方帳號,讓客戶關係管理變得更系統化。
- 我幫家庭翻修屋主打造能用 20 年、一個讓人想在廚房聊天、放鬆、自然凝聚的空間。
如果你能用這句話清楚描述自己, 代表你不只是會介紹產品, 而是能設計對話、建立信任的人。
小結:讓結構為感覺服務
上一篇,我談「感覺」, 這一篇,我談「結構」, 但最有效的銷售,是感覺或結構兩者之間的平衡,
所有的理論,最終都要能讓人產生共鳴, 所有的共鳴,都值得有一個清楚的結構去承接。
真正的成交,不在話術,在感應; 而感應,永遠來自你看懂人心的那一刻,祝福你。
給正在經營 LINE 官方帳號的你:
如果你有官方LINE帳號卻不知道怎麼調整,
也歡迎參考我的範本,甚至留言給我,我很樂意給你一些方向建議
📮 LINE 官方帳號:[@記憶點行銷➙]
📬或在方格子留言,我會親自回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