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三種行動人格 × 三種成功模式:你是默默積累型?共鳴型?還是潛力型?》:你靠什麼前進?靠人?靠氣氛?還是靠你自己?

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還有收藏,感謝大家~
今天剛好跟供應商聊到定位的這一件事情
讓我在想,如果把一間公司、一段合作關係,甚至是一場創業,
當成是在蓋一棟房子,那麼這三種類型的人,大概的定位會長這樣:
A 型(專注型)就像是"地基與鋼筋混凝土"
- 也許並非最吸睛的,但是撐住整體結構的那一層。
- 沒有他們,一旦遇到外部挑戰或內部震動,整個系統可能會瞬間垮掉。
- 他們不太說話、不需要舞台,但非常可靠,專注、穩定、有自驅力。
B 型(連結型)比較像是"地上樓層的建築本體"
- 他們擅長與世界互動,會對外開窗、與人連結,善於創造影響力。
- 他們讓這棟建築「被看見」、產生價值,也提供溝通、交流的場域。
- 少了他們,可能沒人知道這棟房子存在;但沒有地基,他們也撐不起來。
C 型(依附型)則像是"尚未使用、但潛力很高的空間"
- 也許是地下室、也許是還沒裝潢的閣樓,潛力很大,但暫時還沒被激活。
- 他們需要的是對的設計者、對的時間、對的使用方式。
- 一旦被啟用,有可能變成整棟建築中最獨特的空間。
然後我發現,真正運作順利的系統、公司或團隊,三種人其實都需要。
少了鋼筋混凝土,結構不穩;
沒了樓層設計,再堅固也沒有人看見;
缺了潛力空間,發展性會受限。
每一層都需要結構師來看懂它的價值與定位
有時候一個團隊不是缺人才,而是缺一個能看懂每個人的人。
有些人是鋼筋,但被當成牆壁
有些人是外牆,但被當成地基
真正會蓋房子的人,不會只找一種材料,而是知道什麼該放在哪裡。
如果你現在覺得不被看見、被誤解、或不適合現在的位置,
也許只是你現在的「結構圖」沒放對你該在的那一層。
很多團隊在運作上卡住,比較常見的是
他們沒有把人放對地方
我們太常用錯誤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
例如拿「能見度」來評估一個本該穩定後勤的角色表現;
或者要求潛力型人選立刻產出,
卻忽略他們需要更長的啟動週期與信任環境
也因此,組織中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 有些人其實是穩定整體結構的核心,卻被當成替補資源。
- 有些人擅長對外互動,卻被配置在無法發揮的後勤位置。
- 有些人具備潛力,卻因為啟動時間長,被誤判為沒有貢獻。
真正懂得建立團隊的人,應該理解這件事:
"組織的效率,往往不在於你有沒有 A 級人才,而在於你能不能「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
如果你現在的工作感到挫折、不被理解,不一定是你能力有問題,
很可能只是你目前的「結構設計圖」,壓根沒考慮到你的角色特性。
祝福你~祝福我們~
最近我調整了一下內容布局,理解自己與高敏感人,希望你會喜歡,上一篇《第二順位的人,才是走進你心裡的人|品牌關係的心理排序解密》無意間成為目前最高流量的文章,我真是有點驚訝,最近也開發了幾項商品,如果你有興趣,歡迎來逛逛、聊聊,看看有沒有什麼是你正好需要的。
希望這些內容,能陪你一起更靠近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