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你是目標導向型人格+專注自律型特質的人嗎?獲得了很多的共鳴,感謝大家~
這種差異一開始我會以為只是「個性不同」,但後來發現,它其實跟行動背後的心理排序很有關,過去我觀察到,人在執行目標時,大致可以區分成三種類型。
接下來並不是要說 MBTI、不是星座,而是你在行動時的「起步方式
」。

我把它整理成三種人格特質,也發現這三種特質,會走出三種完全不一樣的成功軌跡。
三種人格特質表格在最下方
這三種特質,各自代表了一種成功的方式:A 型|專注型行動者:自己一個人也能走很遠(代表人物:賈伯斯、村上春樹、錢穆)
- 特質:自我啟動強、目標明確、不受外界影響、內建節奏極強
- 成功模式:靠「極致專注 + 長期積累」建立深度影響力
- 代表場景:
- 村上春樹每天清晨 4 點起床寫作、跑步、獨自創作十年如一日
- 賈伯斯堅持極簡設計、長期潛修禪學,把雜訊排除在創造之外
- 典型路徑:深耕型成功者(獨立思考 → 沉澱產出 → 系統發展)
- 優勢:產出有厚度、思想獨特、容易成為風格象徵
- 挑戰:過於獨行可能欠缺人脈槓桿,情緒處理要自我內化
- 像村上春樹、賈伯斯這種人,不靠群體氣氛,不需要人陪,只要一個空間、一個節奏,他就能建構出整個世界。
- 這種人往往走得慢、但走得深
- 缺點是這種人社交圈小,成果也不一定浮在表面,推廣與曝光相對吃虧
- 一旦成功,就很有辨識度難被取代
- 你可以把它想成是職場裡那種「默默累積、但出手很穩」的同事。
B 型|連結型推進者:靠一起發光的人(代表人物:歐普拉、陳文茜、Kevin Kelly)
- 特質:行動力強但喜歡連結、擅長人際互動、情感共感力高
- 成功模式:靠「群體能量 + 引導影響力」創造社會話語權
- 代表場景:
- 歐普拉透過訪談建立龐大信任圈,成為美國影響力女王
- Kevin Kelly(《科技想要什麼》作者)長期建立讀者與共創社群
- 典型路徑:共振型成功者(集體共鳴 → 建立平台 → 引領方向)
- 優勢:關係建立快、擅長創造「一起前進」的品牌情感
- 挑戰:容易過度補位、失去自己節奏,或被群體綁架
- 像歐普拉、或很多善於經營社群的人,做什麼都會有人跟、有人互動,做起來有成就感也有共鳴感。
- 這種人特別會「說」,也很願意「帶」,他們的成功多半來自影響圈而不是單一成果。
- 「一起來比較有動力」,行動動機多半來自於環境或身邊人的刺激。
C 型|依附型等待者:需要被激活才會發光的人(代表人物:年輕時的J.K. 羅琳或《魷魚遊戲》主角型)
- 特質:目標模糊、需要他人帶動、容易受環境牽引
- 成功模式:若遇對的人或機會,可被推上軌道後爆發潛力
- 代表場景:
- 某些創業家早期靠合夥人激勵,逐漸轉型為主動決策者
- 劇中人物如《魷魚遊戲》的主角,被動前進但後來激發出勇氣與主動性
- 典型路徑:轉化型成功者(環境刺激 → 覺醒成長 → 脫離依附)
- 優勢:一旦覺醒,會對人性與韌性有更強理解
- 挑戰:成功機率不高,需外力激發;過程漫長不穩定
- 這種人會一直說:「我想做」,但實際上講了老半天都還沒開始
- 前提是他得先有一個「願意拉他一把的機會」,不然他可能會一直在「準備中」。
- 並非他沒想法,而是行動慣性比較弱,容易卡在等待他人肯定、引導、或「剛好有個人約」的狀態。
- 如果有對的人引導、有對的事件發生,他會覺醒、會加速、甚至後來會變得很強。
如果這三型是團隊成員
- A 型像是專職打底的人:穩、準、深,做出核心產品。
- B 型像是推品牌的人:懂包裝、會建立圈子,把價值說出去。
- C 型像是潛力股:前期需要引導,但一旦自我覺醒,有可能做出意外突破。
說到底,你是哪一型?
我自己很明確是 A 型,節奏來自內部、沒有人推我也會自動往前。
所以當有人說「我陪你一起去啊~」時,我其實會有點尷尬,甚至有壓力,因為我喜歡的不是陪伴,而是沈浸感。
對我來說,真正的陪伴,是「你不打斷我,但我們一起走在這條路上」的那種感覺。
這篇文寫出來,不是為了定義哪一種比較好,
而是想讓你也去觀察:
你的節奏來自哪裡?你成功的方式,會是哪一條?
很多人在做事的時候,其實從來沒想過一件事:
你的「行動方式」本身,就已經在預告你會怎麼成功,甚至有沒有可能成功。
總結|你想怎麼成功,先看你怎麼啟動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同時擁有這三種傾向,只是在不同階段有不同主導力。
但如果你能更早知道自己「是靠什麼啟動
」的,那你就能在面對目標時,建立更適合自己的系統,不會一直羨慕別人為什麼走得快、為什麼做得到。
成功不是複製別人的節奏,而是建立你能長期維持的那一套節奏。
最近我調整了一下內容布局,理解自己與高敏感人,希望你會喜歡,上一篇《第二順位的人,才是走進你心裡的人|品牌關係的心理排序解密》無意間成為目前最高流量的文章,我真是有點驚訝,最近也開發了幾項商品,如果你有興趣,歡迎來逛逛、聊聊,看看有沒有什麼是你正好需要的。
——希望這些內容,能陪你一起更靠近真正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