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there’s no work for me just to sit down?

「這裡其實不喜歡閉館,這也是我(五年來)第一次遇到。」P說。見習第17天遇上為期兩天的閉館清潔,必須好整理一番!
清理Hale Pili(茅草屋)
用刷子把蟲蛀的粉塵刷掉並用吸塵器吸走。每一根木頭、木頭裂縫處跟繩結處都要吸。K示意我試試。隨後另有兩個人接手。完成後也必須把茅草屋外緣的平台清理一圈。纖維編成的繩索上會有蟲蛀的小洞

封屋除蟲
Hale Pili必須定期除蟲,早上把內部大致吸過一遍之後,大夥們討論要怎麼用塑膠布蓋住這麼大一個草屋。最後丟煙霧式的除蟲劑進去。
忙完一波才發現根本就像遇到登革熱。(地板要封膠帶)台灣人的必備技能。

重新佈回展件
因為要更換展櫃的燈光,我們必須先撤掉展件,將展件放到其他櫃子裡,等技術人員換完燈光後,才能放回去原來的櫃子。

擦展櫃內的玻璃
我們把二樓每一個展櫃開了又擦,擦了又鎖。試著找出讓玻璃變霧的原因。
閉館清潔日後的兩週,我又隨意晃進展場,此時我看到有觀眾正仔細看著Hale Pili的介紹,側邊也有另一名觀眾仰頭看著Hale Pili。
我想,Hale Pili現在能用這麼好的狀態呈現在大眾的眼前,背後是至少五個人背著吸塵器在內部吸粉塵、兩個人把外圈走過一輪、近十多人把塑膠布撐起、蓋住、封膠、再移開。
展櫃內的葫蘆碗好端端的,沒有人會知道即便只是換一個燈泡,也必須有兩個人把展件移開再移回來。
這些事情或許沒有人會看見,卻是必須,為的就是讓每一個前來看展的觀眾能親眼看見文物進而了解文化,甚至與自己產生連結,對吧。
看著Hale Pili、看著每層樓漫步的觀眾,我想起了那兩天在展場來回奔走的日子;想起閉館清潔第二天結束後大家回到lab,A坐在椅子上發呆,出神;想起K開玩笑說道:
”Why there’s no work for me just to sit down?” 與此同時,她依然笑著。
我想,我身邊圍繞著不同專業但同樣都為文化努力的人們,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MORE TO 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