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天空飄著細雨,空氣中瀰漫著濕氣。
當我走進教室時,空間上有著淡淡的潮濕氣味,
我知道——今天的練習,要更溫柔、更慢一些。
身體需要時間,去回應氣候的變化。
進入瑜珈墊的那一刻,我特別感覺到雙腿的緊繃。
也許是前幾天走太多路,或是太久沒好好放鬆,
大腿後側、膝窩到小腿的肌肉,都帶著一股緊密的拉扯感。
我沒有急著強迫自己撐住、拉開,而是先靜靜觀察。
在阿育吠陀的觀點裡,濕氣重的天氣屬於「Kapha(土水元素)」偏盛的時節,
這時候我們容易感到沈重、倦怠、動力不足。 最好的調整方式,不是硬撐或過度消耗, 而是用「流動」讓能量重新運轉。
於是今天的練習,我選擇了「輔具」作為協助。
讓椅子成為我和身體之間的橋樑。 在半個上犬式與半個下犬式的流動中, 我輕輕地、一點一點打開腿後的緊繃。
每一次吸氣時,延展脊椎、打開胸腔;
每一次吐氣時,讓身體自然下沉,不勉強,只是順著氣息。 慢慢地,我感覺到熱氣在體內升起, 汗水一滴一滴流下時,彷彿身體也在釋放積久的濕氣與壓力。
結束練習前,我讓自己停留在一個長時間的嬰兒式中。
額頭貼在墊上,雙手輕輕向前延伸。 那一刻,心裡出現一個念頭: 「原來,舒適不是從外面來的,而是當我願意聆聽身體時,它自己會找到。」
雨依然在下,但教室裡的空氣變得溫暖許多。
濕氣不再是負擔,而成了一種讓我更貼近身體的提醒。
我想,這就是瑜珈的力量吧—— 讓我們在外界的不穩中,找到自己的節奏與平衡。
願今天的你,也能在自己的節奏裡,
找到那份屬於身體與心的「舒適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