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上下的平衡——水與風的對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今天的瑜珈練習裡,我特別觀察「身體上下的平衡」。


在騎馬式(Ashwa Sanchalanasana)中,我發現下半身並不如想像中穩定。 雙腳踩著地,卻感覺不到力量。身體似乎被什麼微微地拉扯著, 不在當下,也不在地面。


當下半身失去穩定,心就像被風吹動的湖水,一波一波蕩起。


我開始讓自己慢下來,將注意力放在腳底, 觀察那與地面的接觸,感受每一吋的重量,慢慢沉入。 原來穩定,不只是肌肉的力量,而是一種能量的「回歸」。 那份力量,來自於我們願不願意讓意識落地。


在瑜珈裡,常說「上下合一」。


上半身的輕盈,象徵思緒與創造; 下半身的穩定,代表根基與行動。 當兩者不平衡時,我們不是太飄——腦中想太多, 就是太沉——情緒滯塞、身體沉重。 真正的平衡,是讓能量在上下之間,自由流動。


這樣的平衡,就像「水與風」的對話。


風代表思緒與變動,水代表情感與包容。 當風太強,水面被吹得起浪,心難以平靜; 當水太多,風被悶住,也失去了方向。 唯有風輕輕拂過,水柔柔承接,兩者交融時, 我們的內在就會恢復流動的節奏。


我讓呼吸成為水與風之間的橋樑——


吸氣時,風進入身體,帶來流動; 吐氣時,水隨呼吸流出,帶走躁動與滯悶。 在每一個騎馬式、戰士二式、樹式之間, 我觀察那種上下往復的能量, 有時像潮汐,有時像微風,柔和而有韻律。


這幾天正值寒露節氣後,


天地的氣漸漸下沉,陽氣開始收斂。 阿育吠陀的觀點中,這是一段「風能(Vata)」逐漸旺盛的時節。 天氣變乾、溫差大,身體與情緒都容易不穩。 若不調養,可能會出現焦躁、睡眠不安、關節僵硬的現象。 這時候,更需要讓身體的「水」能量恢復流動。 多喝溫熱的水,練習讓呼吸變得深長, 在瑜珈中多做些扎根與扭轉的體式, 讓身體在穩中帶流,在靜中有動。


練習結束後,我靜靜地坐在墊上,


雙腳傳來一股溫柔的熱度。那不是火的熱, 而是像溫泉一樣的包裹感——柔軟、滋養。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真的落回身體裡。


我想,這就是瑜珈帶給我的啟發:


溫暖,不是燃燒,而是平衡。


風教我流動,水教我柔軟; 而平衡,則是讓兩者共處的智慧。


當我們願意回到呼吸,


水不再洶湧,風不再狂亂, 心,就能靜靜地浮在這片和諧的湖面上。


願今天的練習,


都能讓我們重新找到那份柔軟的力量—— 既能流動,也能安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光慢旅~寬慈的魔法療癒間的沙龍
0會員
55內容數
在這個專欄中,我邀請你一起走進自然與靈性交織的療癒旅程,文章包含以下主題…… 療癒故事:來自生活的能量轉化與內在成長經驗 百寶分享:靈氣、花草、精油、水晶與聲音的運用靈感 心光練習:日常可行的能量照護與靜心冥想 印度古法療癒:結合瑜珈練習、阿育吠陀理念與古老智慧的自然整體療癒之道
2025/09/27
初秋的氣息,總是帶著矛盾。 清晨與夜晚,空氣中開始滲入微微的涼意,提醒我們夏天正慢慢退場;然而,在身體裡,卻依然殘留著夏日的餘熱,那股火元素帶來的躁動感,時常讓人覺得難以安定。這種外冷內熱的感受,讓我清楚地意識到:季節在轉換,身心也需要找到一種新的平衡。 今天,在瑜珈練習之前,我特別選擇
2025/09/27
初秋的氣息,總是帶著矛盾。 清晨與夜晚,空氣中開始滲入微微的涼意,提醒我們夏天正慢慢退場;然而,在身體裡,卻依然殘留著夏日的餘熱,那股火元素帶來的躁動感,時常讓人覺得難以安定。這種外冷內熱的感受,讓我清楚地意識到:季節在轉換,身心也需要找到一種新的平衡。 今天,在瑜珈練習之前,我特別選擇
2025/09/18
今天在教室,靜下來的時候,我的視線落在角落的一盆常春花上。它安靜地待在那裡,不聲不響,卻用最自然的方式,為空間注入了一股清新。 常春花的葉片翠綠,每一片都像是溫柔的呼吸,帶著生命的節奏。當我注視它時,彷彿能感受到空氣中多了一份柔和的力量。這份力量,不是喧嘩,而是一種靜靜存在的陪伴。 很多時候,我
Thumbnail
2025/09/18
今天在教室,靜下來的時候,我的視線落在角落的一盆常春花上。它安靜地待在那裡,不聲不響,卻用最自然的方式,為空間注入了一股清新。 常春花的葉片翠綠,每一片都像是溫柔的呼吸,帶著生命的節奏。當我注視它時,彷彿能感受到空氣中多了一份柔和的力量。這份力量,不是喧嘩,而是一種靜靜存在的陪伴。 很多時候,我
Thumbnail
2025/09/10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看自己了呢? 我們每天都會看見很多人,卻常常忽略了自己。刷牙的時候可能瞄到一下鏡中的臉,整理儀容的時候或許也注意到細節,但很少有片刻,真的安靜下來,注視著眼前的自己,好好地看著她、感受她。 當你今天站在鏡子前,請先停下腳步,深深地吸一口氣。眼睛慢慢對焦,望著自己的臉。這
2025/09/10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看自己了呢? 我們每天都會看見很多人,卻常常忽略了自己。刷牙的時候可能瞄到一下鏡中的臉,整理儀容的時候或許也注意到細節,但很少有片刻,真的安靜下來,注視著眼前的自己,好好地看著她、感受她。 當你今天站在鏡子前,請先停下腳步,深深地吸一口氣。眼睛慢慢對焦,望著自己的臉。這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感受身體的訊號,讓自己的身心找到平衡。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跟著身體的感受,放輕鬆的過程,透過瑜伽和運動,找到內心的自在,樂在其中。
Thumbnail
感受身體的訊號,讓自己的身心找到平衡。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跟著身體的感受,放輕鬆的過程,透過瑜伽和運動,找到內心的自在,樂在其中。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Thumbnail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Thumbnail
瑜伽的練習目的是達到身心的調和與平衡,而手倒立作為一種瑜伽體位法,重要的是作為實現合一的手段之一。練習手倒立或其他任何體位法,重要的是通過練習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體式,都應該是通往自我認識和內心平靜的途徑。
Thumbnail
瑜伽的練習目的是達到身心的調和與平衡,而手倒立作為一種瑜伽體位法,重要的是作為實現合一的手段之一。練習手倒立或其他任何體位法,重要的是通過練習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體式,都應該是通往自我認識和內心平靜的途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