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課程概述
James 老師在本週課程中深入探討了人工智慧時代下,會使用 AI 的人反而會變得更忙碌 的「忙碌悖論」,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學會投資 QQQ 的人可以享受真正的閒暇與自由。老師強調,傳統上將人生的目標設定為讀書、找工作、生存的思維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這將人變成了資本主義下的「勞工」或「奴隸」。真正的財富智慧是追求「不工作」的權利和「天天快樂」的人權。
老師系統性地闡述了富裕的「七個層級」與投資學習的「七個階段」,藉此說明富有是可被告知和天賦的權利。此外,老師的核心投資哲學亦在持續進化,現在對於退休或準退休學員的建議是「先求穩再求火」,不再盲目追求極致回報率,即使進行股票質押,也不一定需要配置槓桿基金,強調資產配置的重點在於「活著」與「風險控制」。

本週課程重點
本週課程精華聚焦於財富觀念的重塑、投資階段的認知,以及在新時代背景下的資產配置策略調整。
AI 時代的忙碌悖論與真正的自由
James 老師指出,科技的進步和人工智慧的普及,雖然使得以前無法完成或難以完成的工作變得可行,但結果往往是讓人們承擔了更多的產出責任,反而變得更忙碌,而非更悠閒。老師舉例,從以前的傳真(Fax)到電子郵件,再到現今的即時訊息,每一次效率的提升都讓工作者更加被動和忙碌。
老師提出,真正的智慧是學會投資,讓資產持續創造財富,從而擺脫成為「勞工」或「奴隸」的宿命。老師強調,人生的目的不是為了工作和生存,而是要回歸到人類應有的田園生活與快樂人權。因此,與其將時間花在提升工作效率上,不如將心力投入到能夠帶來富裕人生的投資學習中。
富有與投資學習的「七個層級」進化論
老師闡述了兩組「七個層級」的觀念,藉此區分投資者的財務狀況與心靈狀態:
- 富有的七個層級: 老師量化了每個正確的財務決策對資產的影響,指出從「懂投資」到「活得長壽」的七個關鍵步驟,每一個層級都能使資產增加一百億。這七個層級包括:懂投資、做對投資(QQQ)、韓信點兵(集中火力、不買保險/年金)、股票質押、借錢不還、一生省稅、以及活得長壽。若每級資產都差 100 億,最終差異可達驚人的 128 倍。
- 投資學習的七個階段: 老師描述了投資者從剛入市(認為賺錢容易)、到開始研究財報或技術分析(虧損擴大,接近破產),再到最後達到富豪階層的境界。富豪階層(第七個層級)的特點是:只投最優秀的指數基金、做好資產配置、有足夠現金、打死不賣、股票質押借錢過生活,且永遠不還。
老師藉由計算說明,若每月穩定投資 1 萬元,即便只有 18% 年化報酬率,40 年後資產可達 $5.47 億,證明了富裕是可達成的目標,關鍵在於被告知正確的投資知識並採取行動。
投資哲學的 DNA 進化與風險再平衡
James 老師強調 CLEC 的投資哲學是一種會「進化」的 DNA,它會持續修正以抵禦外在風險,學員必須跟緊進化步伐,否則可能會像「低等動物」面臨滅絕風險。
老師點出重要的哲學轉變:
- 質押與槓桿的關係改變: 過去認為進行股票質押(Pledge)必須配置槓桿基金 (如 TQQQ) 以抵消現金比例對回報率的拖累。
- 新策略:先求穩再求火: 現在建議退休族群「先求穩再求火」,回報率不再是最重要的考量。即使沒有配置槓桿基金,也可以安全地進行質押。
- 長壽優於回報率: 老師強調,長線投資最重要的在於活著,而不是回報率。對於剛接觸投資的人或現金流不夠穩定的人,應將現金比例擺多一點,回報率是最後的考量。
學員問答精選
1. T: 新手學員如何透過心態調整(冥想/模仿)追隨老師的進化投資哲學
學員分享了透過學習 Anthony Robbins 課程,領悟到需要模仿想成為的人(例如老師)並透過靜心與冥想傾聽內心聲音的重要性。學員反思老師的投資哲學是漸進式、不斷進化的,並慶幸自己是在老師已經採用指數化投資(SPY/QQQ)的階段才加入,而非早期的個股進出階段。學員認為自己已跟上了老師在富裕七個層級中的前五級(知投資、做對投資、韓信點兵、質押、借錢不還),目前正往省稅和長壽邁進。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感謝學員分享,並強調長壽是決定最終富有的關鍵。老師澄清,台灣的遺產稅率最高僅 20%,非常便宜。與其為了避稅去做複雜且可能導致資產鎖定或損失的結構(例如信託、海外結構債),不如透過多子多孫(在美國可增加贈與免稅額度),或是每年趁早進行贈與(例如每年贈與女兒 2 萬美元,40 年後在 18% 回報下可避掉高達 1000 億美元的稅金),這才是最好的避稅方式,並與學員 Ola 的教育方式不謀而合。
2. 令: 釐清新投資者對於「風險」的錯誤認知與心理防線
學員分享了輔導一位高收入、從未投資的朋友的經歷。這位朋友雖然口頭上表示可承受 50% 的波動,但當學員告訴他虧損狀態可能持續三到五年時,他立刻感到恐懼。學員發現,新投資者對於風險的理解,並非單純的價格波動,而是「本金不能虧損」,且對於虧損的持續時間有著極限(例如最多接受一到兩年)。因此,學員建議該朋友先將本金存入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僅用每個月的利息進行定投,以建立心理防線。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高度讚賞令學員的邏輯清晰,並認同這是教學中常被忽略的一步:如何讓學員認識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老師提醒,市場曾經歷 15 年才回本(例如 2000 年到 2015 年),因此建議投資者必須準備 15 到 20 年的現金。老師強調,如果無法留下 20 年現金,則應認知到自己的資金不夠多,而非留現金是錯誤的策略。老師最終結論是:回報不是第一位,活著比賺錢更重要,在理解風險、做好資產配置和享受快樂生活之後,真實的回報才會自然顯現。
3. 安博士: 實踐韓信點兵與投資哲學進化帶來的巨大財務轉變
安博士作為早期學員分享了跟隨老師 15 年的經驗。他實踐了「韓信點兵」的三大核心策略:贖回不必要的保險(保險回歸保障目的,不作理財)、賣掉台灣房產並集中投入 QQQ(發現房產增值遠不如 QQQ)、以及不急著還房貸。這些動作對其財務影響巨大。
安博士也分享了投資哲學的進化:他從最初學習的「買進持有 SPY」(Buy and Hold),進化到現今老師提出的完整解方案,包括使用 QQQ、掌握 P-loan 機制使資金活化、設定 2% 提款率,以及實行 433 或類似的資產配置。他特別感謝老師推動他進行了 Roth Conversion,並以自身 2007 年購買豪華車的經驗(若當時的錢投 QQQ 現值百萬美元)來教育兒子延遲享樂的觀念。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讚揚安博士的分享非常棒,並揭露安博士成功實施了 Traditional IRA 轉 Roth 的避稅操作。老師藉此重申,在財富允許的情況下,提早退休並進行 Roth Conversion 是一種有效的省稅策略。
4. Julia: 在專業領域中 AI 資訊污染的風險與 HSA 帳戶的稅務陷阱
學員 Julia 分享了她在研究 HSA (健康儲蓄帳戶) 稅務問題時的體會。她發現 AI (如 ChatGPT 和 Gemini) 在專業稅務領域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由於 AI 會互相學習並引用錯誤資訊,導致「資訊互相污染」,使得網路上關於 HSA 的建議(尤其是在加州)變得混亂。她最終只能回歸第一性原則,直接查閱稅法和稅表才找到正確答案。
Julia 指出,雖然 HSA 在聯邦層面極具稅務優勢(投入、增長、取出用於醫療皆免稅),但在加州,投入的資金需繳州稅,且投資產生的利息、分紅和資本利得每年也需繳州稅,因此大幅降低了 HSA 對加州居民的吸引力。她警告,由於券商不主動提供州稅表,加州居民必須手動計算 HSA 內部的投資收益並主動繳稅。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肯定 Julia 的發現非常重要,並警告學員 AI 處於「業餘」狀態,在專業嚴肅的領域(如稅務、法律)不堪使用。老師以 AI 製作短片時連簡單數字都會出錯為例,證明其不穩定性。關於 HSA,老師提醒其設計可能限制了資金提取:提款免稅的權利可能屬於受益人(beneficiary)而非帳戶持有人本人,且免稅提領額度可能有上限,建議學員進一步研究。老師強調,如果資產充足,不應被逼著用自己的資產去支付醫療費用,應利用股票質押借款來支付,保持資產的完整性。
留言區精選回覆
【關於投資標的與現金配置】
James 老師的回應指出,在台灣的投資者應買富邦 NASDAQ 00662,在美國則買 QQQ,不用再增加複雜的投資標的。現金配置方面,不需要設立多個複雜帳戶,只需將資金投入如 Roth 401K 或 Roth IRA(若薪資太高可先 Traditional IRA 再隔天 Conversion),並利用貨幣市場基金做現金部位。此外,老師重申,如果 25 盎司黃金對總資產佔比過高(超過 5%),建議應換成 QQQ。
【關於槓桿基金的風險與再平衡】
老師警告,槓桿基金 (TQQQ) 具有極高的風險屬性,雖然可能帶來萬倍增長,但也可能在市場下跌時跌掉 99.999% 導致歸零。老師強調,槓桿基金必須進行再平衡,那些聲稱不用再平衡的人,往往是將其作為零錢投資或非全倉投入,其言論不適用於大部分學員,否則有破產的風險。
【關於黃金、美股與地緣政治】
針對央行囤積黃金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對美股的影響,James 老師認為黃金終將是石頭。老師提出一個極端情境:美國政府若發佈行政命令禁止用美元交易黃金,即可輕易使黃金價值大幅下跌,因為美元仍是世界儲備貨幣和清算機制的核心。老師認為中美貿易摩擦(例如中國用稀土限制、美國用晶片製裁)雖然存在,但對投資 QQQ 沒有影響,因為 QQQ 的核心在於美國的創業能力和科技發展,其進程獨立於這些爭端。
【關於台灣遺產稅與贈與】
針對台灣高資產人士的遺產稅問題,老師澄清台灣遺產稅最高稅率僅 20%(超過 1 億台幣的部分)。老師再次建議最簡單且最有效的省稅方式是每年進行贈與,例如在美國,每年贈與女兒 2 萬美元,若持續 40 年以 18% 年化回報計算,可免稅累積高達 1000 億美元的資產。
關於本週報的產生: 本週報內容是透過人工智慧 (AI) 技術,根據每週的 CLEC 投資理財頻道線上教學課程逐字稿與相關資料自動生成。由於 AI 生成及處理文字的特性,週報內容可能存在 理解上的偏差、部分資訊的遺漏,或是包含不準確、不完整或錯誤的陳述。因此,本週報僅作為各位學員 課後輔助複習的參考資料,而非課程內容的絕對或完整記錄。
免責聲明: 本週報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僅供 個人學習與參考 之用, 不應被視為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專業意見或決策依據。投資涉及固有風險,可能導致本金損失。任何依賴本週報內容進行的投資或其他行為,其 最終風險與責任完全由使用者自行承擔。CLEC 投資理財頻道及其相關人員對於因使用或依賴本週報內容所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 概不負責。 強烈建議您務必觀看完整的課程影片、參閱講義,並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