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國】雞肉套餐|需要預訂|Kukai Takase|三豐|香川|美食天堂|38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佈於旅行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在香川縣高瀨町,有一座築一百五十年的古民家,名為 Kukai Takase

raw-image

它靜靜地佇立在稻田之間,遠方是柔和起伏的讚岐山脈,近處是一片靜謐的庭園。

raw-image

這棟老宅經過細緻的改造,保留了日本傳統家屋的樑柱結構與木香,融入現代設計的簡潔與光影。當陽光從拉門與窗櫺間灑落,時間彷彿在這裡放慢了腳步,舊屋重生成一處與自然共息的餐廳。

raw-image

白天的 Kukai Takase 提供義大利午餐,夜晚則化身為以燒鳥與釜飯為主的日式餐館。

raw-image

這種「一日兩種風貌」的安排,讓人既能品味歐風的優雅,又能體驗和食的深韻。

raw-image

這次我們特地預約了午餐的雞肉套餐——據說不預訂是絕對吃不到的。

raw-image

入座後,透過寬大的窗戶,可望見遠方的山色與園中綠意。木桌上擺放著精緻的餐具與陶碗,簡樸中透著禪意。

raw-image

前菜是以當地蔬菜製成的小拼盤,鮮脆清甜,帶出土地的氣息。主菜的炭火燒鳥以香川地雞現烤,雞皮微焦、肉質彈嫩,伴隨著淡淡炭香與甘醇醬汁,入口後層次豐富。

raw-image

接著上桌的是小鍋現煮的釜飯,米香與雞肉、菇類交織,熱氣裊裊,令人食慾大開。最後的甜點是柚子冰沙與手工布丁,為整套料理劃下清爽的句點。

raw-image

老宅內的氣氛靜謐,服務人員輕聲行走,窗外蟲鳴與夜風成了最天然的背景樂。此刻,不只是味覺的滿足,更像是一場穿越時光的體驗。

raw-image

古民家的木樑見證了百年的歲月,而廚師用當代手藝延續了這片土地的生命力。

raw-image

離開前回望那座被月光照亮的老屋,我心中浮現一句話:這不僅是一頓午餐,而是一段與香川山水共呼吸的時光。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27會員
4.8K內容數
這裡就是一個小報社,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歡迎閱讀。。。謝謝。。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10/29
來到香川縣,如果說有一個地方最能考驗體力與意志,那非「金刀比羅宮」(ことひらぐう)莫屬。這座被譽為「海上守護神」的古老神社,坐落在象頭山腰間,從山腳通往主殿共有785階石梯,若想挑戰奧社,更要爬上1368階。當導遊在集合前輕描淡寫地提醒:「量力而為,不要勉強。」我還笑著以為只是客套的警語。沒
Thumbnail
2025/10/29
來到香川縣,如果說有一個地方最能考驗體力與意志,那非「金刀比羅宮」(ことひらぐう)莫屬。這座被譽為「海上守護神」的古老神社,坐落在象頭山腰間,從山腳通往主殿共有785階石梯,若想挑戰奧社,更要爬上1368階。當導遊在集合前輕描淡寫地提醒:「量力而為,不要勉強。」我還笑著以為只是客套的警語。沒
Thumbnail
2025/10/29
高松的早晨,空氣裡瀰漫著一種柔和的寧靜。天色微亮,走進飯店餐廳,首先迎面而來的是陣陣香氣——溫熱的蛋香、輕柔的柴魚味、還有豆腐的淡淡豆香。這一盤早餐,雖然簡單,卻能看出日本料理對於「平衡」與「用心」的堅持。豆腐潔白滑嫩,似乎只需筷子輕觸,便會在口中化開。中間的吻仔魚則是另一種對比——微鹹、帶著海
Thumbnail
2025/10/29
高松的早晨,空氣裡瀰漫著一種柔和的寧靜。天色微亮,走進飯店餐廳,首先迎面而來的是陣陣香氣——溫熱的蛋香、輕柔的柴魚味、還有豆腐的淡淡豆香。這一盤早餐,雖然簡單,卻能看出日本料理對於「平衡」與「用心」的堅持。豆腐潔白滑嫩,似乎只需筷子輕觸,便會在口中化開。中間的吻仔魚則是另一種對比——微鹹、帶著海
Thumbnail
2025/10/28
清晨五點半,高松的天仍是一片靜默的深藍。旅館外的空氣帶著海的鹹味與夜的餘溫,我裹緊外套,走出門,街燈在空蕩的馬路上灑下一層淡黃的光。沿著路標往「高松築港站」走去,這座小巧的車站此刻還未被通勤人潮淹沒,只見幾個早起的工人與慢跑者,神情安靜,各自朝著自己的方向前行。車站旁就是港口,海風輕輕吹過,
Thumbnail
2025/10/28
清晨五點半,高松的天仍是一片靜默的深藍。旅館外的空氣帶著海的鹹味與夜的餘溫,我裹緊外套,走出門,街燈在空蕩的馬路上灑下一層淡黃的光。沿著路標往「高松築港站」走去,這座小巧的車站此刻還未被通勤人潮淹沒,只見幾個早起的工人與慢跑者,神情安靜,各自朝著自己的方向前行。車站旁就是港口,海風輕輕吹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丸龜市位於香川縣海岸線的中心位置,北臨風景秀麗的瀨戶內海國立公園,南臨讃岐山脈,陸地是讃岐平原的一部分,是一片平坦的鄉村,瀨戶內海星羅棋佈著本島、廣島、豐島、大手島、牛島等島嶼,飯野山(又稱讃岐富士,海拔422米)聳立在城市陸地中心,北面是青野山,土器川流經市中心,形成了擁有眾多蓄水池的水濱空間,總
Thumbnail
丸龜市位於香川縣海岸線的中心位置,北臨風景秀麗的瀨戶內海國立公園,南臨讃岐山脈,陸地是讃岐平原的一部分,是一片平坦的鄉村,瀨戶內海星羅棋佈著本島、廣島、豐島、大手島、牛島等島嶼,飯野山(又稱讃岐富士,海拔422米)聳立在城市陸地中心,北面是青野山,土器川流經市中心,形成了擁有眾多蓄水池的水濱空間,總
Thumbnail
三木町位於香川縣東部,南與德島縣接壤,是高松市的通勤城鎮,新川流經町內的中心地區並往北注入瀨戶內海,面積75.78平方公里,地勢南北延伸狹長,中央地區為平地,主要道路自東向西貫穿平地,公家機關多集中在通過中部地區的長尾街道沿線。 東南部與德島縣的邊界有嶽山的山地景觀,但中心地區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平靜
Thumbnail
三木町位於香川縣東部,南與德島縣接壤,是高松市的通勤城鎮,新川流經町內的中心地區並往北注入瀨戶內海,面積75.78平方公里,地勢南北延伸狹長,中央地區為平地,主要道路自東向西貫穿平地,公家機關多集中在通過中部地區的長尾街道沿線。 東南部與德島縣的邊界有嶽山的山地景觀,但中心地區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平靜
Thumbnail
【2018/6 夏】熊本城為山頂日式城堡建築,與松本城、姬路城並列日本三大城。建築群中有十三個結構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為戰國武將加藤清正所興建,1606年完工,面積98萬平方公尺。又別名「銀杏城」。
Thumbnail
【2018/6 夏】熊本城為山頂日式城堡建築,與松本城、姬路城並列日本三大城。建築群中有十三個結構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為戰國武將加藤清正所興建,1606年完工,面積98萬平方公尺。又別名「銀杏城」。
Thumbnail
大家有去過岡山的倉敷美觀地區嗎?這裡可是藏著不少驚喜哦!運河兩旁的白牆黑瓦傳統建築,配上隨風搖曳的柳樹,簡直像是穿越回江戶時代。一種奢華而高貴的氛圍在這裡蔓延,是其他江戶街道少見的高級氣息。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迷人的歷史區域,感受它的獨特魅力吧!
Thumbnail
大家有去過岡山的倉敷美觀地區嗎?這裡可是藏著不少驚喜哦!運河兩旁的白牆黑瓦傳統建築,配上隨風搖曳的柳樹,簡直像是穿越回江戶時代。一種奢華而高貴的氛圍在這裡蔓延,是其他江戶街道少見的高級氣息。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迷人的歷史區域,感受它的獨特魅力吧!
Thumbnail
上次去京都,在電話上預訂了傳統旅館御三家之首的「俵屋」之後,大概就兩三周的時間吧,和對方用一兩次的email確認完房型和忌口餐食,這預定就算是完成了;過程或許沒有太即時,但時間上也算可以接受。重點是不需任何的身分確認和押金訂金之類的保證,一切就這樣靜靜的等著幾個月後,我們的到來。 其實在現在的工商
Thumbnail
上次去京都,在電話上預訂了傳統旅館御三家之首的「俵屋」之後,大概就兩三周的時間吧,和對方用一兩次的email確認完房型和忌口餐食,這預定就算是完成了;過程或許沒有太即時,但時間上也算可以接受。重點是不需任何的身分確認和押金訂金之類的保證,一切就這樣靜靜的等著幾個月後,我們的到來。 其實在現在的工商
Thumbnail
京都的生活文化與美食是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文中介紹了京都的知名名所以及水質對生麩的影響,讓讀者更瞭解京都的獨特文化與生活。文章中還提到京都低溫時的舒適與具有儀式感的活動,例如沖咖啡、鴨川散步等,為讀者展現了京都獨有的生活魅力。
Thumbnail
京都的生活文化與美食是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文中介紹了京都的知名名所以及水質對生麩的影響,讓讀者更瞭解京都的獨特文化與生活。文章中還提到京都低溫時的舒適與具有儀式感的活動,例如沖咖啡、鴨川散步等,為讀者展現了京都獨有的生活魅力。
Thumbnail
街上佈滿江戶時代遺留至今的百年老宅「町屋」,如今許多轉型為旅店,滿滿的回憶。不論是絕美日式禪風茶室、沉浸於濃厚禪風、鄰近《藝伎回憶錄》取景地、大露台飽覽鴨川美景或是徜徉露天風呂及鍋浴洗去一身疲憊;體驗百年時光,道地京都味,住這裡就對了!
Thumbnail
街上佈滿江戶時代遺留至今的百年老宅「町屋」,如今許多轉型為旅店,滿滿的回憶。不論是絕美日式禪風茶室、沉浸於濃厚禪風、鄰近《藝伎回憶錄》取景地、大露台飽覽鴨川美景或是徜徉露天風呂及鍋浴洗去一身疲憊;體驗百年時光,道地京都味,住這裡就對了!
Thumbnail
這天早上京都微雨,知名的祇園花見小路只見行人三三兩兩撐傘踽踽前行,街道兩側佈滿傳統兩層木造樓房,彷彿置身於古早年代日本。 使用谷歌地圖在狹窄巷道查找門牌地址非常不容易,幾經周折終於在某個巷口找到了那幢不起眼的樓房。
Thumbnail
這天早上京都微雨,知名的祇園花見小路只見行人三三兩兩撐傘踽踽前行,街道兩側佈滿傳統兩層木造樓房,彷彿置身於古早年代日本。 使用谷歌地圖在狹窄巷道查找門牌地址非常不容易,幾經周折終於在某個巷口找到了那幢不起眼的樓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