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與增生] 從日本研究看PRP注射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結果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繼續堆砌增生療法的閱讀磚塊。

這次繼續談另外一個常被問到的問題- PRP 對膝蓋退化性關節炎(KOA)到底有沒有效?

這個問題要從學理上去分析,會變成大哉問;解答問題主要著重在幾個要點:

  • 膝蓋痛除了關節炎有很多其他診斷。
  • 你打針想要「修復」什麼東西?注意軟骨被視作幾乎無法靠注射自然再生。
  • 只有退化性關節炎,還是包含結晶性表現?增生打下去結果誘發結晶性關節炎的激烈免疫反應,一陣子就會遇到一個。

然後才是 PRP 製備的不同、施術者選擇施打的點位、患者本身血小板的功能狀態。

簡單說,這不是一個可以簡單說的問題。

*

所以我們先繞過前面繁複的學理,有興趣的我們會員頻道細說,這次來看一篇 2025 年發布於 Regenerative Therapy,東亞國家單一醫療院所的統計:

raw-image
Saita Y, Kobayashi Y, Uchino S, Nishio H, Wakayama T, Fukusato S, et al. Platelet-rich plasma therapy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Insights from real-world clinical data in Japan. Regen Ther. 2025 Apr 17;29:427-434. doi: 10.1016/j.reth.2025.04.002.

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院骨科於 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間,因為退化性膝關節炎收案2068例患者 (2815膝) 進行療效分析,這些人都至少經過了六個月的保守治療無效,在抽血22ml後製備乏白血球血小板濃縮液6ml,直接經由髕骨上注射關節囊,標準三次注射、每次間隔三到五週。

(最終因為各種原因包含發炎性疾病、感染、癌症、血小板相關血液疾病、溝通障礙、疼痛狀況不明顯或追蹤數據有漏失、沒有X光分級排除剩下516例患者、727個膝蓋)

首先是沒什麼特別的不良反應,打了後平均疼痛在六個月內持續改善,這些觀察結果都跟之前觀察到的狀況差不多。

但這篇文章試著去分析那些"施打PRP後疼痛有顯著下降的族群"

結果發現到與疼痛指標改善有關的因素包含了:

  • 年齡越輕改善越明顯
  • 體重越輕改善越明顯
  • KL分級超過4的患者接受PRP收效不高
  • 重度肥胖患者接受PRP的療效也不佳
  • 老年患者的疼痛指數改善較少、但在調整Q角數值後,年齡影響變得比較弱,這代表也許這些人多帶有較差的Q角,而使得PRP效果不如預期。

這也許更直接的指出所謂 PRP 要「篩選族群」的方向

  • 高齡患者要先考慮是否Q角已經過大
  • 若已經達到 KL 4 級,應優先考慮手術
  • 若有體重問題,應優先減重

上面通通都確認,加上血液製品製備前準備 (另開一篇討論),才能達到先求勝而後求戰,最大化治療勝率。


底下附上常用KL分級法的判斷,基本上第四級就是「骨頭碰骨頭」,建議開刀。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晉魁 中西醫師的沙龍
1會員
20內容數
2025/10/20
雖說醫療不應該因為商業保險而改變評估,判斷該使用重武裝的時候,那就是應該要用重武裝的時候;但畢竟是一個高價治療,我身為金字塔治療法 (先從最基礎的治療開始、無效再升階)的信徒,還是要先提醒這個治療是後線、昂貴治療,使用前請務必與醫師討論、並且做好保險不給付的心理準備。
Thumbnail
2025/10/20
雖說醫療不應該因為商業保險而改變評估,判斷該使用重武裝的時候,那就是應該要用重武裝的時候;但畢竟是一個高價治療,我身為金字塔治療法 (先從最基礎的治療開始、無效再升階)的信徒,還是要先提醒這個治療是後線、昂貴治療,使用前請務必與醫師討論、並且做好保險不給付的心理準備。
Thumbnail
2025/10/19
話說免疫與增生系列已經很久沒動筆了。 一方面是遇到知識牆,至今許多療法的機轉仍在討論;一方面是一周十診真的懶。 要克服這種懶惰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一格一格的知識分批堆砌,剛好近幾年關於增生療法與退化性關節炎的研究越來越多,那就幾天擠出一篇來跟大家分享,增生療法用在各式各樣的疾病,目前證據力到哪裡。
Thumbnail
2025/10/19
話說免疫與增生系列已經很久沒動筆了。 一方面是遇到知識牆,至今許多療法的機轉仍在討論;一方面是一周十診真的懶。 要克服這種懶惰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一格一格的知識分批堆砌,剛好近幾年關於增生療法與退化性關節炎的研究越來越多,那就幾天擠出一篇來跟大家分享,增生療法用在各式各樣的疾病,目前證據力到哪裡。
Thumbnail
2025/08/09
這幾天網路上關於失智症照護的討論不少, 恰好看到 nature 剛出一篇熱騰騰的小鼠研究覺得有點相關性,就一併翻出來簡單講講。
Thumbnail
2025/08/09
這幾天網路上關於失智症照護的討論不少, 恰好看到 nature 剛出一篇熱騰騰的小鼠研究覺得有點相關性,就一併翻出來簡單講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陪病或是治療的過程產生一些疑問: 為什麼罹癌後有這麼多不同的醫生要看? 癌症治療包含診斷、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和放射治療,眼花撩亂的內容,我們該如何選擇? 醫生又是如何為病患下決定的呢?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陪病或是治療的過程產生一些疑問: 為什麼罹癌後有這麼多不同的醫生要看? 癌症治療包含診斷、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和放射治療,眼花撩亂的內容,我們該如何選擇? 醫生又是如何為病患下決定的呢?
Thumbnail
石孟潔醫師提醒,適當的治療可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疼痛和僵硬,並有效避免關節變形。圖/石孟潔醫師提供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誤攻擊身體組織,特別是關節滑膜,導致關節發炎、腫脹和疼痛。
Thumbnail
石孟潔醫師提醒,適當的治療可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疼痛和僵硬,並有效避免關節變形。圖/石孟潔醫師提供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誤攻擊身體組織,特別是關節滑膜,導致關節發炎、腫脹和疼痛。
Thumbnail
「那是一位5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走進診間一跛一跛地,相當吃力。」劉明偉醫師表示,「根據患者的描述,一開始是大腳趾頭上出現小傷口,但遲遲沒有癒合。由於缺乏良好的傷口照護,患者的腳便逐漸紅腫,傷口流出滲液,連走路都不方便。」
Thumbnail
「那是一位5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走進診間一跛一跛地,相當吃力。」劉明偉醫師表示,「根據患者的描述,一開始是大腳趾頭上出現小傷口,但遲遲沒有癒合。由於缺乏良好的傷口照護,患者的腳便逐漸紅腫,傷口流出滲液,連走路都不方便。」
Thumbnail
今天分享一件事給大家。近日有位個案聽完抽血驗尿的報告之後,很認真卻也不解的向我描述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期望有人能告訴她為什麼。 個案說在疫情前1年因為右腳底的抽痛開始睡不好,隨著中西醫看診檢查用藥的次數增加,疼痛的強度、頻率和範圍不減反增。一直到疫情後接種了第一劑和第二劑新冠針劑之後,逐漸減緩
Thumbnail
今天分享一件事給大家。近日有位個案聽完抽血驗尿的報告之後,很認真卻也不解的向我描述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期望有人能告訴她為什麼。 個案說在疫情前1年因為右腳底的抽痛開始睡不好,隨著中西醫看診檢查用藥的次數增加,疼痛的強度、頻率和範圍不減反增。一直到疫情後接種了第一劑和第二劑新冠針劑之後,逐漸減緩
Thumbnail
李醫師門診中,通過仔細觀察、詢問和檢查,能夠找出疼痛的根源並提供適當的治療方式。除了注射和手術外,還包括日常保健和復健原理。這篇文章介紹了李醫師在治療過程中的方法和態度。
Thumbnail
李醫師門診中,通過仔細觀察、詢問和檢查,能夠找出疼痛的根源並提供適當的治療方式。除了注射和手術外,還包括日常保健和復健原理。這篇文章介紹了李醫師在治療過程中的方法和態度。
Thumbnail
類固醇具有良好的抗發炎及免疫調節特性,用於許多疾病,例如:慢性阻塞型肺病、發炎性腸道疾患、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乾癬、皮肌炎、僵直性脊椎炎、硬皮症、修格蘭症候群(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Thumbnail
類固醇具有良好的抗發炎及免疫調節特性,用於許多疾病,例如:慢性阻塞型肺病、發炎性腸道疾患、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乾癬、皮肌炎、僵直性脊椎炎、硬皮症、修格蘭症候群(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Thumbnail
【補骨先養腎? 】中醫師教你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在西方醫學中被理解為骨量和密度減少,骨結構微小改變和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這種疾病通常在老年婦女中較為常見,是由於身體或骨骼自身的生理衰退所引起的骨骼病變。然而,在中醫學中並沒有專門稱之為「骨質疏鬆」的病名.
Thumbnail
【補骨先養腎? 】中醫師教你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在西方醫學中被理解為骨量和密度減少,骨結構微小改變和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這種疾病通常在老年婦女中較為常見,是由於身體或骨骼自身的生理衰退所引起的骨骼病變。然而,在中醫學中並沒有專門稱之為「骨質疏鬆」的病名.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引導骨再生術(GBR)的發展歷史,以及不可吸收和可吸收再生膜的特性。讀者將瞭解如何根據不同的缺陷選擇最適合的再生膜,以達到最佳的GBR效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引導骨再生術(GBR)的發展歷史,以及不可吸收和可吸收再生膜的特性。讀者將瞭解如何根據不同的缺陷選擇最適合的再生膜,以達到最佳的GBR效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