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免疫與增生系列已經很久沒動筆了。
一方面是遇到知識牆,至今許多療法的機轉仍在討論;一方面是一周十診真的懶。
要克服這種懶惰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一格一格的知識分批堆砌,剛好近幾年關於增生療法與退化性關節炎的研究越來越多,那就幾天擠出一篇來跟大家分享,增生療法用在各式各樣的疾病,目前證據力到哪裡。
但需要先講的一點是,這些分享的研究都是我自己篩選過,會帶有我主觀認知的偏誤、無法達到盡善盡美,就先多包涵啦。
第一篇先來個便宜 (?????) 的,2025年八月熱騰騰,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關於葡萄糖增生療法用於退化性骨關節炎的整理:Hypertonic dextrose prolotherapy in osteoarthritis: mechanisms, efficacy,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老實說我沒很喜歡他做的圖)
Huang K, Cai H. Hypertonic dextrose prolotherapy in osteoarthritis: mechanisms, efficacy,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5 Aug 4;16:1602727. doi: 10.3389/fendo.2025.1602727.
因為接下來會談很多 osteoarthritis 退化性骨關節炎,所以先提到兩個很重要的點:
1. 退化性關節炎不單純是磨損,更多是關節腔內的免疫不平衡。
2. 相比關節內損傷,關節外結構造成的關節不穩定同樣重要。
這篇2025文章很 uptodate,主要在資料庫檢索後整理。首先整理了高濃度葡萄糖VS各種治療的比對:
1. 對生理食鹽水:勝
2. 對玻尿酸:平局,但有研究顯示軟骨降解標記改善
3. 對PRP:在某小規模、早期關節炎為主的研究中PRP勝;但大家都知道PRP這玩意就是變異性很大...
4. 對物理治療:聯合治療大於任一單一治療
* 你會發現這裡面沒有拿類固醇出來單挑 *
第二篇則挑選了一篇 2024 年的J Orthop Surg Res.比對膝蓋關節內注射或關節外注射葡萄糖的優劣:Demonstr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ra-articular prolotherapy combined with peri-articular perineural injection in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u Y, Du Y, Li J, Xi Y, Ji W, Li T. Demonstr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ra-articular prolotherapy combined with peri-articular perineural injection in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Orthop Surg Res. 2024 May 5;19(1):279. doi: 10.1186/s13018-024-04762-4.
這個部份很有趣,我通常不太會做關節內注射葡萄糖,因為關節內通常被視作是一部分免疫隔離的區域,讓免疫細胞爬進關節,在風免科醫師眼中就是狼入羊欄了,更不用說還直接把促發炎物質推進去?
但這第二篇文章他就真是把20%葡萄糖8ml平A進去了--會注射到 8ml 這麼多是因為關節囊的大小,照理而言在關節囊內引動發炎應當會是更痛的;作為對照的是周邊四條神經的5% 2ml 葡萄糖浸潤。
對於神經的低濃度葡萄糖浸潤這件事,在皰疹後神經痛皮下注射那篇文章討論過,可以預期會較有效,但結果是全部都有效、合併更有效。

分開看的話對於疼痛、WOMAC 量表與壓痛閾值,關節內注射的效果沒有神經浸潤來的快,但到了一兩個月後效果會逐漸出來,可能代表這是由不同的機制產生 (如周遭韌帶強化),但整體而言是關節內外都打會比較好。
另外神奇的是,這研究也沒看到我們所預期高濃度打關節可能會出現的發炎反應 (有些人打了會更痛),所以有時候反覆長水的滑囊炎我們反而應該要直接把高濃度葡萄糖A進去嗎?
ㄟ對,我真的在閱讀了此文章後接下來分別選了好幾個滑膜增生反覆長水的人進行了關節內20%葡萄糖注射。收進測試前都先排除了痛風病史,大部分有關節受傷後開始反覆積水的病程,少數是被診斷類風溼性關節炎而關節反覆長水,收案標準是反覆長水超過三個月,曾經打過類固醇關節內注射,但間格沒有超過三個月就又大量長水,超音波下看到嚴重滑囊增生。在採用此治療前已先完整告知此療法非正規療法、若裡面是結晶性關節炎可能會更為嚴重。
結論是:我的確觀察到此篇文章描述的關節積水與疼痛改善。
整個療程裡面「目前選到的每一個」都是從可以兩個星期到一個月抽個20、30ml開始,每兩周抽乾後注射8ml 20%葡萄糖,接著就看到水越來越少、滑膜厚度下降。然後膝蓋穩定性上升,疼痛感下降會出現在第一個月之後,我個人認為很有可能跟關節內的穩定性組織(如韌帶)被增生療法穩固有關。至於這會不會是自然病程?當然在一些年輕人身上無法排除,但若反覆發作加上滑膜增生的患者也有療效反應,我認為是可以適當選定患者嘗試治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