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時代系列(4):AI 驅動的電信網路規劃與設計 🌐
18/100 第二週:📌 無線接入網規劃
18. O-RAN 與開放網路架構 🔓 —— 降低成本,促進多供應商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傳統行動網路的設備供應,往往由單一廠商端到端提供,導致 成本高、鎖定效應強、創新受限。
O-RAN(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開放無線接入網) 打破這種封閉架構,透過開放標準與接口,讓多供應商的設備能互通,促進競爭並降低建置成本。
AI 的加入,讓 O-RAN 不只是開放,更能做到自動化管理與智慧化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O-RAN 的核心概念
• 開放性:不同供應商的設備可以互相兼容,不必被單一廠商綁死。
• 虛擬化(vRAN):將基站功能軟體化,運行於商用伺服器或雲端平台。
• 標準化接口:定義清楚的標準介面(如 fronthaul、midhaul、backhaul)。
• AI 管理:O-RAN 聯盟提出 RIC(RAN Intelligent Controller),用於智慧化控制與自動化優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O-RAN 與傳統 RAN 的差異
• 傳統 RAN:
o 基地台由單一廠商提供(硬體 + 軟體整合)。
o 成本高,升級依賴廠商。
• O-RAN:
o 基站功能拆分為 RU(Radio Unit)、DU(Distributed Unit)、CU(Centralized Unit)。
o 可由不同廠商供應,降低成本並增加靈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ASCII 架構示意
傳統封閉式 RAN
[UE] → [gNB (單一供應商)]
| (硬體+軟體綁定)
▼
[核心網]
O-RAN 開放式架構
[UE]
│
▼
[RU]───(Open Fronthaul)───[DU]───(Open Midhaul)───[CU]
│ │ │
(不同供應商) (可替換) (雲端/虛擬化)
▼
[核心網 5GC]
這張示意圖展示了 傳統 RAN 與 O-RAN 的核心差異:
• 在傳統封閉式 RAN 中,基地台硬體與軟體通常由單一供應商提供並綁定,形成「黑箱式」架構,用戶設備(UE)連線到 gNB,再接入核心網,但靈活性不足、成本高、創新受限。
• O-RAN(Open RAN) 打破了這種封閉模式,將基地台拆分為 RU(無線單元)、DU(分佈單元)、CU(集中單元),並透過開放介面(Open Fronthaul、Open Midhaul)相互連接。不同供應商的設備與軟體可以互通,且 CU/DU 可雲端化或虛擬化。
👉 總結:O-RAN 讓電信網路走向「開放、靈活、可互換」,不僅降低成本,還促進多廠商合作與創新,是 5G/6G 網路演進的重要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應用場景
• 新興電信商:利用 O-RAN 部署低成本網路,避免高額初始投資。
• 企業專網:用開放式架構打造客製化 5G/6G 專網。
• 智慧城市:多供應商協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 偏遠地區覆蓋:透過低成本 O-RAN,實現可負擔的連網服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AI 在 O-RAN 的角色
• 智慧資源管理:AI 控制 RIC,優化頻譜、功率與流量。
• 自動化運維:AI 偵測異常並自動修復,降低維運成本。
• 流量預測:AI 分析需求高峰,動態調整 DU 與 CU 資源。
• 供應商協調:AI 確保多廠商設備之間協同運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問題與思考
1. 如果電信商完全依賴傳統封閉式 RAN,會遇到什麼限制?
• 供應商綁定:只能依靠單一廠商,議價能力弱,成本高。
• 創新受限:新功能必須等供應商更新,無法靈活導入。
• 擴展困難:硬體與軟體耦合,升級或替換代價大。
👉 結論:傳統封閉式 RAN 雖穩定,但限制了靈活性與成本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O-RAN 如何幫助新興電信商降低進入門檻?
• 多供應商選擇:可以挑選成本較低或功能專一的設備,不需被大廠壟斷。
• 虛擬化與雲化:可利用商用伺服器與雲平台,不必完全依賴專用硬體。
• 逐步擴建:可先在部分地區導入 O-RAN,逐漸擴大規模,降低初期投資。
👉 結論:O-RAN 提供更低的建設成本與靈活度,特別適合資源有限的新進電信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I 在 O-RAN 的智慧調度中,可能面臨哪些挑戰?
• 即時性:AI 需在毫秒級做出決策,若反應不及,會影響用戶體驗。
• 資料品質:AI 依賴大量數據訓練,若數據偏差,可能導致資源錯誤分配。
• 安全風險:AI 模型可能成為攻擊目標,惡意操控會導致大範圍網路故障。
• 跨供應商協同:不同廠商設備標準差異,AI 調度難度更高。
👉 結論:AI 能提升 O-RAN 效率,但必須兼顧即時性、安全性與跨平台協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小結與啟示
• O-RAN 打破封閉,讓 RAN 架構開放化、模組化。
• 多供應商合作,降低成本並促進創新。
• AI 加持,讓 O-RAN 成為智慧網路的核心,提升自動化與效能。
• 就像城市基礎建設從「單一承包商」變成「開放招標」,O-RAN 讓電信網路更靈活、更具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