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突然鬆了手,你整個人在地上碎了一地。
每個碎片都折射出過往人生不同的鏡像。
「我不好」
我用了很久,才承認這句話。
⸻
簽字離婚那天回到板橋的居所,我關著燈。
床頭桌上有昨夜沒擦乾的水痕,杯緣留下一圈月亮形的印子。
我一個人坐在房間裡,空氣宛如「悲劇的靜止」。
我沒有哭,也沒有急著安慰自己。
手機靜音,門外還有外甥嬉鬧的聲音。
世界跟昨天一樣,只有我不一樣了。
⸻
上半場我走得很快,快到像被人推著:
有人說劇場不穩定,我點頭;
有人說工廠需要人,我進去;
有人說家裡會放心,我留下。
我以為自己很懂事,其實只是把方向外包給別人。
現在回頭看才明白,當決定的人都不是自己時,
如果失敗了,也許就沒那麼痛吧?
因為拍板的人不是我,所以那個失敗也許也與我無關。
⸻
真正的崩塌不是某個大場面。
它像再平凡不過的一個早晨——
你眼見著趕了半天的校車從眼前開走;
像夜班工廠,大燈全亮,廠燈太刺眼,影子被過曝的燈打的太薄,自己像等待返工的半成品;又像深夜回家,門鎖轉得順利,卻忽然不確定這是不是該回來的地方。
我是誰?我在哪?
我一輩子都在減肥,卻從沒成功過。
每次朋友情緒低落,說吃不下飯時,
飯桶如我總在心裡翻個白眼——怎麼可能?
但我只能說,當你經歷過,才會明白什麼叫「食之無味」。
那時,真的什麼都吃不下。
於是人生第一次減肥成功。
⸻
我曾經相信,扛起「長子、長兄、好伴侶」的擔子,就能把人生拉直。
於是我學會沉默、轉身,把需要折起來塞進口袋。
不愉快的事,統統塞到心底最深的地方。
這套方法陪我度過大半輩子,讓我安全,也讓我離自己越來越遠。
直到有一天,那些熟練的方式——在同一刻失效。
那些塞進去的東西沒有消失,
它們在心底最深的發酵腐爛,
最後變成一隻巨大的怪獸,把我反噬。
⸻
我記得在啟點文化的 podcast 裡,嘉玲老師說過:
當你人生中賴以為生的策略突然都沒用時,
不一定是你壞掉了,有時只是第一人生用完了。
那句話像一把小鑰匙。
不是救贖,只是把門縫撬開。
我開始承認:過去已經過去,而且回不去了。
現在要學會站在自己這一邊,未來要和自己一起走。
⸻
如果要給這段路一個畫面——
我只是恆河沙數中的一粒沙,
在自己碎成滿地之後,從砂礫中試著一片一片把自己撿回來。
我不再尋找從前的模樣,
只希望在天地的微塵之間,
拾起那個願意呼吸、願意走下去的自己。
⸻
我知道這聽起來既不帥氣,也不漂亮。
現實從沒有因此變得容易:帳單照來,人生依舊,
家人的眼神有時仍是沉默的問句。
我能做的,只是讓某些交換停下來——
不再用退讓換平安,不再用隱忍換歸屬。
我慢慢學著問自己一句:「這個決定,是我選的,還是為了誰選的?」
如果遲疑,我就先停一下。哪怕只是一小步。
⸻
有些日子仍然凌亂。
衣服堆在廁所的洗衣籃,貓毛黏在黑色 T-shirt 上,
水槽裡有一個裝過咖啡沒洗的保溫杯。
我開始容許這些小小的失序,像容許身上的裂縫。
它們不是髒亂,而是存在的證據。
內行的人會看見:這些亂其實排過版。
我還在學,如何讓生活長成我熟悉的呼吸,
不是誰期待的模樣。
⸻
從新家的頂樓望向新店溪與大漢溪的匯流,
當年我以為自己是水面上漂亮的月光倒影,
後來才知道,我不過是一粒順流的沙——渺小,但真實。
流到哪裡,不全由我決定;
願不願意呼吸,卻是我的事。
⸻
第二人生不是「重新開始」,不是把傷縫到看不見。
它比較像深夜的廚房,替自己倒一杯水,扶著流理台站好。
你知道明天仍然會難,
可是你還是把水喝完,把杯子洗淨,立在架上。
沒有觀眾,也不需要有人鼓掌,
只有一個人願意把自己帶回來。
我不知道接下來會走到哪裡。
但我知道我想把這段路記下來——
記那些把人推到邊界的時代浪,
記生命長河裡我所看見的世界,
也記我們如何在新工具面前重新學說話。
不是為了說服誰,更不是為了證明什麼。
我只是想留下,這些破碎重新拼湊的過程,
讓在黑暗裡的你知道——
你不是壞掉了,
你只是在把自己撿回來。
⸻
這裡,是我的第二人生的開始。
如果你也還在路上,
我就把這盞小小的燈放在門邊。
你累了,就靠一下;不累,就走。
我們不必走一樣的路,
只要記得帶上你自己。
#第二人生 #離婚日記 #中年成長 #療癒書寫 #人生轉折 #情感復原 #方格子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