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察】沒出息 ——王世堅質詢語句在中國大紅大火的背後意義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沒出息!」這句出自王世堅在議場上的質詢語,短短三個字,卻在網路上掀起一股熱潮。它不只是政治語彙,更像是社會集體心聲的出口,壓抑太久的憤懣在這句話裡找到共鳴。有人拿它當梗,有人笑中帶氣,也有人覺得這其實是一種無奈的嘆息——對政治、對社會,也對整個時代的反省。

raw-image

有趣的是,這三個字的火紅,不僅僅因為語氣犀利,更因為它道出了許多人對現狀的疲倦與無力。在民意代表與政府之間的角力,在民眾與現實的對照之中,「沒出息」一語,像是對那種不再奮進、不敢承擔、不願改變的現象下的判決。


一、從中國的「順風順水」到「苦難重重」

  回看中國的四十年改革開放,曾有過令人目眩神迷的黃金年代。從九〇年代開始,外資湧入、出口暴增、基建狂潮,城市天際線一年比一年高。那時候的中國人,雖然苦,但相信「苦盡甘來」。許多人帶著「今天吃苦是為了明天更好」的信念在拚命,工廠裡、工地上、辦公室中,皆是一股昂揚的狼性氣息。

「肯衝敢拚」是那時代的座右銘。甚至教師、公務員都羨慕那些勇敢南下打工的人,覺得他們才是掌握命運的強者。

但短短二十年後,一切卻開始逆轉。外資出走、房價泡沫、青年失業、地方債爆雷,城市的繁華下藏著焦躁與冷卻。那些曾象徵希望的高樓,如今變成空屋與債務的象徵。

人們的情緒,也從「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轉為「再努力也沒用」。狼性被現實磨成犬儒,野心被壓力替代,激情被生活稀釋。當「努力」不再帶來相應的回報,所謂的「奮鬥」就成了笑話。


二、狼性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躺平」

「躺平」這個詞的流行,正象徵著時代精神的轉折。它不是懶惰,而是一種集體的心理防禦。當社會流動性下降、機會不再公平、成本高於報酬時,「躺平」就成了一種生存策略。

從「拼命幹」到「算了吧」,這中間的距離,不是怠惰,而是失望。

許多中國青年如今的生活寫照是:「想狼也做不了」。不是不想成功,而是發現所有通往成功的道路,都被權力、資本或人脈堵住。房價高、學歷貶值、創業艱難、政策多變,讓人們只能選擇「老老實實,一天天過下去」。

這種狀態,就像王世堅在議會裡那句「沒出息」——不是罵人,而是一種對社會氣氛的控訴。當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失去了讓人民有「出息」的制度與希望,那麼每個人的生命力就會逐漸枯萎。


三、「沒出息」的背後,是制度與信任的崩解

政治語言之所以能成為全民話題,往往因為它觸動了潛在的社會焦慮。「沒出息」正好擊中了這一點——它既可指涉政治人物的無能,也象徵整個體制的疲軟。

在中國,地方債務高築,政府財政依賴賣地收入;企業倒閉潮中,青年失業率創新高。官方數據被遮掩,輿論被壓制,社會信任不再存在。從前人們相信「國家會越來越好」,如今更多人相信「能過一天算一天」。

這種心理轉折,不是單一事件造成的,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當政治不再能解決問題,經濟不再能創造機會,教育不再能改變命運,「沒出息」就變成普遍的現實描述。


四、台灣人看中國,也看到自己

台灣民眾之所以會對王世堅的質詢產生共鳴,不只是因為語氣過癮,更因為那句話也在提醒我們:如果一個社會開始習慣於「沒出息」,那才是最大的危機。

我們也在面臨結構性困境——薪資停滯、房價高漲、年輕世代焦慮、政治對立無解。雖然我們有民主制度,但當政治淪為口水戰、政策缺乏遠見、青年不再相信努力能改變未來,我們與對岸的「躺平族」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王世堅的「沒出息」之所以紅,不只是他罵人罵得痛快,而是讓人反思:「我們是不是也在變得沒出息?」當社會價值開始追求短利、權力交換取代公共精神,這三個字也成了警鐘。


五、結語:出息,不是罵人的對立面,而是信念的重建

所謂「出息」,不在於賺多少錢、當多大官,而在於是否仍有向上的信念。

王世堅的那句「沒出息」,若要真正發揮意義,不該只是網路的笑料,而是讓人重新思考何謂「有出息」的政治、社會與人生。

中國的困頓提醒我們:當制度讓人失去希望時,再大的國家也會變得脆弱;台灣的挑戰則在於:如何在自由中重拾責任感,在民主中找回實幹精神。

「沒出息」的反面,不是高談闊論,而是腳踏實地。


  只有當人民、政府與社會都願意重新建立信任,敢於承擔、願意面對,我們才有機會重新定義——什麼叫「有出息」。


  這句話之所以火,不是因為憤怒,而是因為我們都明白:


  ——真正該被改變的,不是誰被罵沒出息,而是整個讓人無法「有出息」的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38會員
5.1K內容數
這裡就是一個小報社,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歡迎閱讀。。。謝謝。。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10/30
2025年,國民黨黨主席選舉落幕,鄭麗文的當選不僅震動黨內,也引起全台政治觀察者的關注。她的勝利,被視為國民黨再次選擇「親中」乃至「更明確統派」路線的象徵。然而,在民意普遍傾向維持現狀、甚至對中國充滿戒心的時代背景下,國民黨為何仍願意押寶在這樣的立場上?這其中,既有黨內結構性的現實,也有政治盤算的必
Thumbnail
2025/10/30
2025年,國民黨黨主席選舉落幕,鄭麗文的當選不僅震動黨內,也引起全台政治觀察者的關注。她的勝利,被視為國民黨再次選擇「親中」乃至「更明確統派」路線的象徵。然而,在民意普遍傾向維持現狀、甚至對中國充滿戒心的時代背景下,國民黨為何仍願意押寶在這樣的立場上?這其中,既有黨內結構性的現實,也有政治盤算的必
Thumbnail
2025/10/22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最近傳出可能前往中國,引發台灣政壇與輿論的高度關注。這不只是單一政治人物的行程問題,而是一個關於「交流與主權」、「風險與信任」的老問題再度被攤開檢視。鄭麗文該不該去中國?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她個人的政治立場,而在於這趟旅程是否有助於台灣利益,抑或反而削弱了我們在國際舞台的立
Thumbnail
2025/10/22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最近傳出可能前往中國,引發台灣政壇與輿論的高度關注。這不只是單一政治人物的行程問題,而是一個關於「交流與主權」、「風險與信任」的老問題再度被攤開檢視。鄭麗文該不該去中國?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她個人的政治立場,而在於這趟旅程是否有助於台灣利益,抑或反而削弱了我們在國際舞台的立
Thumbnail
2025/10/18
花蓮,是台灣最美也最脆弱的一塊土地。靠山又臨海,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在這裡緊緊相擁,地震、颱風、豪雨與土石流,都像是老朋友一般常來拜訪。假如我是花蓮縣長,我得先學會「活在風險中」,再學會「與災難共存」。這不是悲觀,而是一種面對現實的智慧。一、郾塞湖源頭情況:知己知彼,避免茫然 每一次強震或豪雨後
Thumbnail
2025/10/18
花蓮,是台灣最美也最脆弱的一塊土地。靠山又臨海,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在這裡緊緊相擁,地震、颱風、豪雨與土石流,都像是老朋友一般常來拜訪。假如我是花蓮縣長,我得先學會「活在風險中」,再學會「與災難共存」。這不是悲觀,而是一種面對現實的智慧。一、郾塞湖源頭情況:知己知彼,避免茫然 每一次強震或豪雨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風起雲湧,政局變幻, 人心惶惶,世態炎涼。 高官顯貴,權傾朝野, 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談笑風生,染指山河。 卻不知,百姓疾苦, 只為自己,謀權篡位。 高談闊論,口吐狂言, 信誓旦旦,許下諾言。 卻不知,言行不一, 只為自己,沽名釣譽。 歌功頌德,粉飾太平
Thumbnail
風起雲湧,政局變幻, 人心惶惶,世態炎涼。 高官顯貴,權傾朝野, 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談笑風生,染指山河。 卻不知,百姓疾苦, 只為自己,謀權篡位。 高談闊論,口吐狂言, 信誓旦旦,許下諾言。 卻不知,言行不一, 只為自己,沽名釣譽。 歌功頌德,粉飾太平
Thumbnail
哦~~~ 真的很抱歉,各位。 我要講的話就是如標題了。 因為我太忙啦!!!以後補齊。
Thumbnail
哦~~~ 真的很抱歉,各位。 我要講的話就是如標題了。 因為我太忙啦!!!以後補齊。
Thumbnail
中國央視前記者王志安在台灣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的爭議,引來了效忠中共或者仍浸透中共黨文化的大大小小意見領袖發言。 有時間的人可以稍微抽離,從宏觀角度來觀察這場練兵的情況。 觀察網路議論的現象,不知是藏著有意的合作,還是部份有意、部份是熟練鬥爭句型的人的寫文章習慣,發表論述有一種大概模式:
Thumbnail
中國央視前記者王志安在台灣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的爭議,引來了效忠中共或者仍浸透中共黨文化的大大小小意見領袖發言。 有時間的人可以稍微抽離,從宏觀角度來觀察這場練兵的情況。 觀察網路議論的現象,不知是藏著有意的合作,還是部份有意、部份是熟練鬥爭句型的人的寫文章習慣,發表論述有一種大概模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