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經
最早詩歌總集、韻文之組、純文學之組、北方文學代表
時代
西周初年~東周春秋中葉
名稱
《詩經》的篇數,本三千有餘,經孔子重編共311篇,其中六篇有目無詞,故實際僅有305篇,取整數,統稱詩三百。作者
1.最早詩歌總集,非一人之創作,亦非一時之編輯。
2.漢代傳詩者有4家,即齊、魯、韓、毛,此四家解詩各有不同,前三者為今文經,已失傳,今所存《毛詩》為古文經。
內容與六義
詩經的六義包含「內容」與「作法」
1.內容
(1)風:15地區的地方歌謠,反映民間生活
(2)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為朝會之樂,小雅為君臣宴饗之樂
(3)頌:宗廟祭祀的樂歌。
2.作法:
(1)賦:類同修辭學的「直述法」(有話直說)
(2)比:類同修辭學的「譬喻法」
(3)興:類同修辭學的「聯想法」
形式
1.用韻
2.四言句為主(亦有其他),常見疊字、疊句。
風格
取自民間生活,質樸寫實。
二、楚辭
辭賦之祖,開漢賦之先河。
時代
戰國~漢
名稱
楚辭中書楚語,作楚聲,紀楚物,因此稱楚辭。
作者
「楚辭」可指「楚辭體」,亦可指劉向所編之《楚辭》一書。劉向集屈原、宋玉、景差諸賦,以及漢人模仿屈原作品,合編成書,共16篇。
- 屈原作品有〈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
- 宋玉作品有〈九歌〉、〈天問〉
- 景差作品有〈大招〉
內容
戰國時代南方楚國詩歌,南方文學代表
形式
- 用韻
- 相較詩經,長篇鋪述
- 以六言、七言參差句子為主。
- 句中常以「兮」、「些」、「只」、「麼」等虛字
風格
抒發情志、浪漫想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