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而為人,在不同年紀與人生階段,總會有不同的樣貌,並被賦予不同責任,也因此在文化中,不同年紀會有不同代稱,常見的代稱說明如下:
1. 幼兒→孩提、赤子、黃口、襁褓
2. 一歲→周晬、牙牙3. 兒童→初覆額、垂髫、總角、齠齓、童蒙
4. 七~八歲→始齓之年
5. 十歲→幼學之年
6. 十三歲→舞勺(ㄓㄨㄛˊ)之年 (男)、豆蔻年華(女)
7. 青少年→黛綠年華(女)、慘綠少年(男)
8. 十五歲→束髮(男)、成童(男)、志學之年(男)、及筓(女)
9. 女子十六歲→二八佳人、破瓜佳人、碧玉年華
10. 二十歲→弱冠之年(男)、雙十年華(女)
11. 女二十四歲→花信年華
12. 三十歲→而立之年、壯室之年、壯歲
13. 四十歲→不惑之年、強仕之年
14. 五十歲→知命之年、大衍之年、半百之年
15. 六十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杖鄉之年
16. 七十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致仕之年、杖國
17. 八十歲→杖朝之年
18. 九十歲→黃髮、黃耇、凍梨、鮐背
19. 百歲→期頤
20. 老年通稱→耆老、耆艾、耄耋、二毛、頒白、黃髮
- 頭髮變化:黑髮(青絲)→斑白(二毛)→白髮(銀髮)→黃髮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 年齡與壽命:二十歲以下亡:殤(夭壽)/ 三十歲以下亡:得年/ 五十九歲以下亡:享年/ 六十歲以上亡:享壽
隨著醫學的進步與社會樣貌的改變,現代人對年齡的感知,有了與過往不同的想法,或者我們可以說,儘管社會文化中仍期待我們在不同年齡階段能有相對應的表現,但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符應大眾的社會性時鐘似乎非唯一的生活方式。
由衷希望閱讀到這篇文章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時區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步調!
其他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