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文學的類型可以概分為「韻文」與「非韻文」兩種。
韻文:有韻之文
- 特色:
- 句式較整齊(但仍可能有長短句)
- 押韻
- 種類:詩經、楚辭、賦、樂府詩、古詩、近體詩、(宋)詞、(元)曲
- 中國四大韻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
非韻文:無韻之文學
- 特色:
- 散文句法自由不受限
- 不必押韻
- 種類:經(詩經除外)、史、子、駢文、散文(古文)、小說
有關文學的整理情況,除可概分為韻文與非韻文,有關各年代文學主流的變化,可從以下介紹加以理解。
各年代文學主流介紹表

時代:春秋
- 主流:詩經
- 說明:韻文之祖、純文學之祖、北方文學代表,最早詩歌總集。
時代:戰國
- 主流:楚辭
- 說明:辭賦之祖、開後世漢賦之先河、南方文學代表。(四庫全書列楚辭為集部之首)
時代:漢朝
- 主流:賦
- 說明:
- 1.介於詩、文間的韻文,不入樂。(不歌而誦謂之賦)
- 2.承「楚辭」(內容)與荀子〈賦篇〉(名稱)而來。
- 主流:樂府詩
- 說明:
- 1.多為民間所作。
- 2.入樂,可歌。
- 3.多長短句,也有句法整齊的作品。
- 4.內容常反映民生、社會現象,多敘事、貴遒勁。
- 主流:古體詩
- 說明:
- 1.多為士大夫所作。
- 2.不入樂,可誦。
- 3.以五言、七言為主。前者以班固〈詠史詩〉為始,後者以曹丕〈燕歌行〉為始。
- 4.內容較樂府含蓄、尚溫婉,重言情。
*樂府詩與古體詩合稱漢詩歌雙葩。
時代:魏晉南北朝
- 主流:駢文(四六文)
- 說明:
- 1.對仗工整
- 2.詞藻華美
- 3.用典繁多
- 4.聲律(平仄)和諧
時代:唐
- 主流:古文
- 說明:
- 1.為對魏晉南北朝、初唐以來,華美駢文的反動。
- 2.師法先秦、兩漢,質樸無華、文以載道的散文。
- (古文運動、唐宋古文八大家)
- 主流:近體詩
- 說明:
- 1.分為五言、七言(依每句字數)。
- 2.分絕句(4句)、律詩(8句)、排律(8句以上)。
- 3.分平仄(詩譜),有「黏」、「對」等規定。
- 4.平仄不通押,一韻到底。
時代:宋
- 主流:詞
- 說明:
- 1.倚聲填詞 (規則最嚴)
- 2.別稱:詩餘、長短句、樂府、曲子詞
- 3.多長短句,少數句法整齊者。
- 4.分平仄,仄聲又細分上去入,音樂性強。
- 5.平仄不通押,上下闋可換韻。
- 6.依字數區分:
- 小令:五十八字以內。又稱「令」。
- 中調:五十九字至九十字。又稱「引」「近」。
- 長調:九十一字以上。又稱「慢」、「慢詞」。
時代:宋
- 主流:曲
- 說明:
- 1.詞餘、樂府
- 2.100%長短句,可加襯字。(襯字可加句首或句中或不加,不可加於句末或停頓處)
- 3.南曲分平上去入;北曲無入聲,平聲分陰平陽平。
- 4.小令一韻到底,四聲通押。
- 5.種類:
- (1)散曲(無科白):分小令、散套
- (2)劇曲(有科白):
- a.金元:北曲=雜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 b.明清:南曲=傳奇(玉茗堂四夢)
時代:明清
- 主流:章回小說
- 說明:以散文書寫有情節之故事者。
時代:民國
- 主流:現代文學
- 說明:白話文學:新詩、散文、小說、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