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你是誰」,才是這幅畫真正要問的事

賀靖淵-avatar-img
發佈於∞市場.維度∞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從蔡康永的語句版畫談語言裝置與觀者主體的召喚

∞ 語句成畫:當文字取代了筆觸

蔡康永的版畫作品,畫面極簡,內容大多只是語句:

「不要香菜」
「有一天 這一切 會值得」

這些話語被置於黑底、白底、色塊中,成為畫布的全部。沒有人物,沒有風景,沒有抽象形式——而觀眾仍然駐足、點頭、微笑,甚至掏錢買下。

這些作品不是視覺上的「再現」,而是語言的「臨在」。語句本身,像是一種視覺節奏,召喚觀者的生活經驗與記憶反應。它們不是畫中的物件,而是畫面本身

這不是裝飾性文字設計,也不是語錄牆,而是一種語言裝置式的藝術實踐

∞ 語言的適配:為什麼文字是他最適合的媒材?

對於蔡康永而言,文字從來不是創作的外延,而是他的創作本體。從主持人到作家,他對語言的敏銳度與節奏掌握,早已成為一種文本場域。語句之於他,如顏料之於畫家。

他選用的不是高蹈詩句,而是輕盈日常的語言碎片,這些語句精準命中人們的笑點、痛點、反射性認同——這恰恰是他長年在大眾文化與社會語感中淬煉出的創作能力。

他的畫面,甚至可以說是將他長期以來的語言節奏「定格」在畫布上:

不是筆觸的重量,而是語言的氣流。

∞ 從創作者到觀者:觀看權力的轉位

在傳統藝術訓練中,「我是誰」是最常被提出的命題。創作者被鼓勵透過繪畫或裝置、攝影或行為去探索自我、凝視主體、剖析存在。

但蔡康永在訪談中曾提到,他在美國學電影時學到的,是「服務觀眾」這件事。他的創作觀一以貫之:不是讓觀眾知道我是誰,而是讓觀眾回到他們自己是誰。

這是根本性的視角翻轉——不再是藝術家講述他的生命,而是邀請觀者回到自己的經驗現場

語言不是自白,而是鏡子;畫面不是描繪,而是召喚。

這樣的創作,不是放棄主體性,而是主動讓出作者中心的位置,轉向觀眾主體的激活

∞ 語言的共感力:從社群擴散到收藏慾望

在 Art Taipei 開展首日,這些語句畫作即告售罄。這說明了一件事:觀者並不只是看見了作品,而是被作品「看見了」。

這種創作策略,在社群時代尤其有效。它短句、有情緒、有辨識度、有共振,恰恰符合當代人對於「自我表述代理物」的需求——一句話、掛在牆上、像是自己的心聲。

當藝術成為情緒的中介物,它的收藏價值不再來自技術難度或史觀脈絡,而是共感的即時性與語言的可辨性。這是一種藝術語言的流通策略,也是一種輕盈但深刻的觀看革命。

∞ 「你是誰」,才是這幅畫真正要問的事

傳統藝術總在畫布上尋找作者的靈魂,但蔡康永的作品將那面鏡子翻轉向觀者。

在他的語句中,藝術不是展現,而是邀請。
不是揭示答案,而是激發提問。

「不要香菜」不只是一句笑語,也可能是關於選擇與界線的隱喻;
「有一天 這一切 會值得」不是保證,而是一種情緒的輕聲擁抱。

這些語句簡單,卻誠實;輕盈,卻不輕佻;
它們讓你以為自己在看畫,其實,是畫在看你。

延伸閱讀文字即創作|當語言從說明邊緣走進當代藝術主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另一個維度的展場
0會員
24內容數
|在表象之外,持續觀看與書寫的工作| 我們不只談作品,更關心它們如何生成、被觀看、被選擇。 藝術不是解答,而是一種長期的凝視。 如果你也在尋找能深入討論的片刻,歡迎來這裡坐一會。
2025/10/24
在當代藝術語境中,文字不再只是輔助,而躍升為創作的主體。從觀念藝術的語言實驗、裝置藝術中的句子場,到社群時代裡語錄式共感的流通語境,「語言」作為創作材料的文化能量愈發強烈。本文從歷史脈絡、觀看轉向、收藏邏輯與創作方法等面向,探討文字如何在今日藝術實踐中,構成一種可被觀看、被收藏,也被閱讀的創作力量。
Thumbnail
2025/10/24
在當代藝術語境中,文字不再只是輔助,而躍升為創作的主體。從觀念藝術的語言實驗、裝置藝術中的句子場,到社群時代裡語錄式共感的流通語境,「語言」作為創作材料的文化能量愈發強烈。本文從歷史脈絡、觀看轉向、收藏邏輯與創作方法等面向,探討文字如何在今日藝術實踐中,構成一種可被觀看、被收藏,也被閱讀的創作力量。
Thumbnail
2025/09/28
藝術寫作從來不只是知識的轉述或評論的輸出,它同時是一場詮釋與共振之間的倫理選擇。當代藝術語境複雜多變,評論者若僅以理性框架詮釋作品,常會錯過創作深處那層尚未命名的語氣微振。本文將探討藝術寫作的雙重任務:如何在批評與理解之間取得平衡,在知識傳遞與情感承接之間開拓語氣的深度空間。
Thumbnail
2025/09/28
藝術寫作從來不只是知識的轉述或評論的輸出,它同時是一場詮釋與共振之間的倫理選擇。當代藝術語境複雜多變,評論者若僅以理性框架詮釋作品,常會錯過創作深處那層尚未命名的語氣微振。本文將探討藝術寫作的雙重任務:如何在批評與理解之間取得平衡,在知識傳遞與情感承接之間開拓語氣的深度空間。
Thumbnail
2025/09/21
本文探討藝術家社群中非制度化的連結模式,如何透過「語氣」的共鳴與共振,形成支持創作的堅韌生態。文章闡述了「語氣網絡」的特性、策展人角色的轉變(從策劃者到陪伴者)、以及非資源導向的情感支持,如何成為藝術創作的養分。最後,呼籲未來藝術社群以語氣與關係為基礎,建構更具韌性與靈魂厚度的創作網絡。
Thumbnail
2025/09/21
本文探討藝術家社群中非制度化的連結模式,如何透過「語氣」的共鳴與共振,形成支持創作的堅韌生態。文章闡述了「語氣網絡」的特性、策展人角色的轉變(從策劃者到陪伴者)、以及非資源導向的情感支持,如何成為藝術創作的養分。最後,呼籲未來藝術社群以語氣與關係為基礎,建構更具韌性與靈魂厚度的創作網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邱剛健的新詩在書寫情色的意圖,又如何表現。陳子謙論及邱剛健在《70年代》發表以情色為主題的詩作「更鮮明、且在藝術表現上更出色」,並更進一步指出他的情慾書寫銳意「打破社會禁忌,挑戰既有的秩序」,[1] 帶有「踰越」(transgress)的意識。
Thumbnail
邱剛健的新詩在書寫情色的意圖,又如何表現。陳子謙論及邱剛健在《70年代》發表以情色為主題的詩作「更鮮明、且在藝術表現上更出色」,並更進一步指出他的情慾書寫銳意「打破社會禁忌,挑戰既有的秩序」,[1] 帶有「踰越」(transgress)的意識。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驚艷與體驗生命色彩,創作下去,直到盡頭。」台灣新生代藝術家王國仁在臉書上,寫下給目己的期許。 非繪畫科班 ,不受學院約制的王國仁,投身藝術啟蒙也是從免費替人畫壁畫被發現的。每一筆高彩度和滿版飽又帶著塗鴉的畫風,自然不矯作,反倒畫出一種質樸純粹的在地「「原生感」。
Thumbnail
「驚艷與體驗生命色彩,創作下去,直到盡頭。」台灣新生代藝術家王國仁在臉書上,寫下給目己的期許。 非繪畫科班 ,不受學院約制的王國仁,投身藝術啟蒙也是從免費替人畫壁畫被發現的。每一筆高彩度和滿版飽又帶著塗鴉的畫風,自然不矯作,反倒畫出一種質樸純粹的在地「「原生感」。
Thumbnail
這是一場以藝術家江賢二先生的畫作為主軸進行的再創作。
Thumbnail
這是一場以藝術家江賢二先生的畫作為主軸進行的再創作。
Thumbnail
邱剛健的新詩在書寫情色的意圖,又如何表現。陳子謙論及邱剛健在《70年代》發表以情色為主題的詩作「更鮮明、且在藝術表現上更出色」,並更進一步指出他的情慾書寫銳意「打破社會禁忌,挑戰既有的秩序」。
Thumbnail
邱剛健的新詩在書寫情色的意圖,又如何表現。陳子謙論及邱剛健在《70年代》發表以情色為主題的詩作「更鮮明、且在藝術表現上更出色」,並更進一步指出他的情慾書寫銳意「打破社會禁忌,挑戰既有的秩序」。
Thumbnail
《藝術很有事》第五季拍攝藝術家康雅筑與李屏宜,她們的創作媒材和主題,都與自然有關,各自著手的編織、版畫創作,也都有繁複的工序和長時間的製作過程。我們特別邀請她們與談,探討媒材、職人精神、性別、駐村...和她們創作的關連。 時間:2023.11.25 (六) 地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
Thumbnail
《藝術很有事》第五季拍攝藝術家康雅筑與李屏宜,她們的創作媒材和主題,都與自然有關,各自著手的編織、版畫創作,也都有繁複的工序和長時間的製作過程。我們特別邀請她們與談,探討媒材、職人精神、性別、駐村...和她們創作的關連。 時間:2023.11.25 (六) 地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
Thumbnail
2021  ELLE專訪      蔡康永:我沒有一秒鐘覺得「聽話」值得驕傲 www.elle.com/tw/entertainment/voice/a35909295/cheers-219-kangyongcai/ 每個人都想做自己,但你真的搞清楚「自己」是怎麼回事嗎?作家、主持人蔡康永開
Thumbnail
2021  ELLE專訪      蔡康永:我沒有一秒鐘覺得「聽話」值得驕傲 www.elle.com/tw/entertainment/voice/a35909295/cheers-219-kangyongcai/ 每個人都想做自己,但你真的搞清楚「自己」是怎麼回事嗎?作家、主持人蔡康永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