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之苦:一場關於理解與慈悲的虛構對話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開場:緣起與諦聽

【教授】: 各位菩薩,大家晚安,南無阿彌陀佛。萬分感恩各位今天願意撥出寶貴的時間,來到這個小小的空間。

我們今天的聚會,沒有主題,也沒有議程。這裡不是一個研討會,更不是一個諮商室。我們不相互評判,也不輕易給予建議。我們今天唯一的目的,就是學習一件事——諦聽。

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一句充滿智慧的話:「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提醒著我們一份深刻的謙卑。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裡,承受著外人難以窺見的重擔。輕率的建議,往往只是將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他人無法言說的苦難之上,反而可能造成更深的傷害。

所以,今天晚上,讓我們放下那份想要「解決問題」的焦慮,只是單純地、溫柔地,去聆聽彼此的生命。佛法教導我們「同體大悲」,意思是,一切眾生的苦難,在本質上都是相連的,如同我們是同一個身體的不同部分。當我們願意去理解另一位眾生的苦,我們就是在理解我們自身的一部分。這份理解,是通往一個更慈悲、更溫暖的世界,所必須踏出的第一步。

現在,讓我們靜下心來,誰願意先分享呢?

raw-image


--------------------------------------------------------------------------------

第一輪分享:結構之下的身心之苦

【工人】: (聲音有些沙啞,緩緩地開口) 教授、各位,大家好。我是一個做工的人,在工地綁鐵筋。

每天回到家,全身都不是我自己的。我的背、我的膝蓋,天氣一變就痛得睡不著。醫生說這是長年耗損,是職業病。很多人看我這樣,都會好心跟我說:「你要小心一點啊」、「要懂得保護自己啊」。我聽了,心裡都很感謝,但也很無奈。

我的傷痛,不是因為我不小心。是在這個體制下,我們做工的人,好像生來就是要用身體去換飯吃的。為了趕工,我們要在鷹架上搏命;為了多賺一點加班費,我們不敢休息。法律說要保障我們,但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法律的邊緣掙扎。我們就像那本書《新鮮水果,破碎的身體》寫的一樣。我的痛苦不是我一個人的,是整個大機器運轉時,必然會磨損的那個小零件。我們不是軟弱,我們只是被放在了一個風險最高、保障最低的位置上。這份苦,外人很難懂。

【工程師】: (語氣平穩,但透著一絲疲憊) 大哥您好,我能體會您說的那種身不由己。我是一位輪班工程師,在科技業。很多人羨慕我的工作,薪水高、有分紅。他們說我是「科技新貴」。

但我想分享的苦,是看不見的。我的工作是日夜顛倒的,當家人在吃飯,我可能正要睡覺;當朋友在聚會,我正在無塵室裡盯著機台。我跟社會的時間,是錯開的。我的薪水很高,但我感覺我像是在「賣肝」,用健康去換那個存摺上的數字。

我每天都在創造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但我跟那些產品一點感情都沒有。它不是我的創作,我只是生產線上的一個點。我感覺自己跟我的工作、跟我的家庭、甚至跟我自己的身體,都越來越疏遠、越來越陌生。那種感覺,是一種很深的空虛。別人勸我:「你錢賺夠了就可以退休了。」但他們不知道,當你把青春和健康都當成成本賣掉之後,剩下的那個空空的自己,要怎麼面對退休後漫長的日子?這份苦,是一種精神上的貧窮。

【警察】: (嘆了一口氣,聲音低沉) 我是警察,幹了二十幾年了。我們的苦,是一種心裡的拉扯。

我的職責,是要維持秩序、執行法律,那是很剛性的。但我們每天面對的,卻是人性最脆弱、最失控的時候。家庭暴力、精神崩潰、鄰里糾紛……我看過太多眼淚跟絕望。我的心告訴我,眼前這個人需要的是關懷、是時間、是理解。但體制給我的壓力,是要我快速、有效地「處理」案件。我不能陪他哭,我只能把他帶回警局做筆錄。

時間久了,心會變得很累、很麻木。外面的人看我們,常常罵我們「冷血」、「沒有同理心」。他們不知道,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想,是我們不能。那種明明看到苦難,卻因為身上的制服而無法伸出溫暖的手的無力感,那種被社會誤解的委屈,才是最苦的。我們像是被卡在「維持秩序」跟「關懷人性」這兩塊巨大的石板中間,動彈不得。

【超商店員】: (輕聲地說,帶著一點靦腆) 我的工作很平凡,我是在超商站櫃檯的。跟警察先生比起來,我的辛苦好像微不足道。

但我想說的是一種看不見的累。我們的工作,好像很簡單,就是結帳、補貨、泡咖啡。但其實,我們一天要面對幾百個不一樣的客人,每個人都有他的情緒。有的人趕時間會不耐煩,有的人會把生活的不滿發洩在我們身上。不管我那天心情是好是壞,是開心還是難過,我都要收起來,擠出一個「專業的微笑」,說「歡迎光臨」。

那種感覺,好像我的真實情緒是不被允許存在的。我只是一個「店員」的角色,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日復一日,心會覺得很耗竭。別人會勸我:「這就是服務業啊,習慣就好。」但他們不明白,每天戴著面具去工作,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那份辛苦,其實是一種很深的內耗。

【教授】: 非常、非常感恩前面四位菩薩的分享。感恩工人大哥讓我們看見身體的傷痛,感恩工程師讓我們理解心靈的疏離,感恩警察先生讓我們體會角色的兩難,也感恩超商店員讓我們覺察到情緒的勞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共同點?從大哥的背傷、工程師的空虛、警察先生的無力,到店員的耗竭,這些痛苦,沒有一個是單純因為他們「不夠努力」或「不夠堅強」。相反地,他們的苦,都源於他們身處在一個巨大的「系統」或「結構」之中。

這個系統,有時候是一個不公平的經濟體制,它系統性地傷害了勞動者的身體,這就是所謂的「結構性暴力」。有時候,它是一種追求效率的生產模式,讓創造者跟自己的作品、跟社群都失去了連結,這就是所謂的「異化」。這些巨大的力量,塑造了我們每日的處境。謝謝您們的分享,讓我們得以窺見這些無形之網的樣貌。

--------------------------------------------------------------------------------

第二輪分享:期望之下的無形之苦

【教師】: (語氣中帶著熱情,也帶著深深的憂慮) 我是個國中老師。我的苦,也是一種內心的矛盾。

我真心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他獨一無二的天賦,教育的目的,是幫助他們找到那個光點,活出最好的自己。這是我當老師的初衷。但是,整個升學主義的體制,卻逼著我做完全相反的事。我每天的工作,是把這些獨特的生命,塞進標準答案的模子裡,訓練他們在考試中拿到高分,把他們一個個推上那條通往明星高中的擁擠流水線。

每當我看到一個對畫畫有天分的孩子,為了準備考試而放下畫筆;或者一個善於動手的孩子,因為學科成績不好而失去自信,我的心都非常痛苦。我感覺自己像個共犯,一方面想啟發他們,一方面卻又親手扼殺了他們的可能性。家長和社會都在勸我:「老師,你要多盯他們成績啊!」但很少人問我,那些孩子真正的快樂和天賦在哪裡。這份苦,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靈魂被撕裂的苦。

【學生】: (年輕的聲音,帶著些許的不安與迷惘) 老師好,我是個大學生。我想分享我們這一代人的焦慮。

我們好像繼承了一個充滿問題的世界。我們一出生,就要面對氣候變遷、生態危機的威脅,這讓我們對未來感到很深的恐懼,這被稱為「生態焦慮」。我們努力讀書,畢業後卻可能要背負沉重的學貸,面對一個薪水追不上房價的社會。

更辛苦的是,社群媒體讓我們活在一個永無止境的比較地獄裡。我們滑開手機,看到的都是別人光鮮亮麗、被美化過的生活。我們好像永遠都不夠好、不夠瘦、不夠成功。理想上,我們想追求自己的夢想,但現實的壓力又讓我們不敢冒險。我們對未來感到很迷惘,也很無力。長輩們總是勸我們:「你們年輕人不要想太多,努力就對了。」但他們不明白,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跟他們當年完全不同的、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

【軍人】: (聲音沉穩,字句簡潔有力) 我是一位軍人。我們的苦,是不太能說出口的。

在部隊裡,服從是天職。但在某些極端的狀況下,你可能會面臨一個兩難:當命令跟你的個人良知發生衝突時,你該怎麼辦?那種內心的掙扎,是一種很深的「道德損傷」。你可能會做一些,你在往後的人生中,都難以釋懷的事情。

還有,當我們脫下軍服,回到社會,那種隔絕感是很強烈的。我們經歷過的世界,跟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很不一樣。很多創傷,是看不見的,它會留在心裡,變成一種壓力症候群(PTSD)。我們很難跟家人或朋友訴說,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很難真正理解。別人可能會勸我們:「都過去了,要往前看。」但他們不知道,有些記憶,是一輩子的烙印。那種不被理解的孤獨,才是最難熬的。

【外送員】: (語氣有些急促,彷彿還在趕路) 大家好,我是一位外送平台司機。

很多人覺得我們的工作很自由,想上線就上線,想休息就休息。但這個「自由」的代價,是巨大的不安全感。我們的收入完全不穩定,這個月賺多少,下個月完全沒把握。我們沒有勞保,沒有退休金,沒有任何傳統工作的保障。一場車禍、一次生病,就可能讓我們手停口停。

我們不是為「人」工作,我們是為「演算法」工作。它決定了我們的薪水、我們的路線、我們的評價。我們像一顆顆原子,獨自在大街小巷穿梭,沒有同事,沒有可以聊天訴苦的茶水間。那種孤獨感是很強的。朋友勸我:「找個穩定的工作吧。」但他們不了解,在現在這個時代,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多難找。我們看似自由,其實是被演算法和不確定性給牢牢綁住了。

--------------------------------------------------------------------------------

總結:從諦聽之苦到同體大悲

【教授】: (環視眾人,眼中充滿了溫暖與感動) 萬分感恩。再次深深地感恩今晚每一位的真誠分享。從老師的憂慮、學生的迷惘,到軍人的獨白與外送員的困境,每一則故事,都像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另一位眾生內心世界的風景。

如果我們將今晚所有的分享串連起來,一個非常清晰的圖像便浮現了:幾乎沒有任何一種苦,是孤立的、純屬個人的問題。

工人的背傷,與整個社會的勞動結構有關;工程師的疏離,與科技業的生產模式有關;警察的兩難,與法治系統的角色期望有關;老師的掙扎,與教育體制的升學主義有關;學生的焦慮,與我們共同繼承的經濟與生態危機有關;軍人的創傷,與戰爭的本質有關;外送員的不安,則與零工經濟這個新興的模式緊密相連。

這正是佛法所說的「緣起」——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獨立存在,萬事萬物都是一張巨大網絡中相互依存的節點。你的苦,映照著我的苦;我的掙扎,也牽動著他的掙扎。我們的生命,是如此深刻地交織在一起。

當我們能如此深刻地體認到這一點,當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眾生之苦彷彿就是自身的苦難時,那份輕率的、想要去「勸善」的心,便會自然地消融了。它會轉化為一種更深、更廣大的願心。那不再是「我」要去幫助「你」,而是身為一體的「我們」,要如何共同承擔,共同努力,去創造一個能讓所有生命都更少受苦、更有尊嚴的世界。這,就是「同體大悲」的真義。

【教授】: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652內容數
2025/10/25
在醫院後方,有一方鮮為人知的庭園。這裡沒有盛開的玫瑰,只有幾株樸素的楓香,陽光穿過葉隙,灑下斑駁的光影,像琉璃一樣溫潤。空氣中沒有消毒水的氣味,只有雨後泥土的芬芳。這是一個寂靜的角落,足以讓人卸下心防,安放一顆疲憊的靈魂。
Thumbnail
2025/10/25
在醫院後方,有一方鮮為人知的庭園。這裡沒有盛開的玫瑰,只有幾株樸素的楓香,陽光穿過葉隙,灑下斑駁的光影,像琉璃一樣溫潤。空氣中沒有消毒水的氣味,只有雨後泥土的芬芳。這是一個寂靜的角落,足以讓人卸下心防,安放一顆疲憊的靈魂。
Thumbnail
2025/10/25
懷著感恩與謙卑之心,我們將諦聽三種在人間看似尋常,卻又無比深沉的苦難。這是一場虛擬的對話,參與者有三位:一位因親密關係的終結而心碎的失戀者;一位因無法言說的情感而備受煎熬的暗戀者;以及一位因其身份而遭受社會系統性傷害的被歧視者。
Thumbnail
2025/10/25
懷著感恩與謙卑之心,我們將諦聽三種在人間看似尋常,卻又無比深沉的苦難。這是一場虛擬的對話,參與者有三位:一位因親密關係的終結而心碎的失戀者;一位因無法言說的情感而備受煎熬的暗戀者;以及一位因其身份而遭受社會系統性傷害的被歧視者。
Thumbnail
2025/10/25
統計學家建構的《才能 vs. 運氣》模型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現實:人類的才能大致遵循鐘形曲線分佈,而財富與成功卻遵循著極端的冪律分佈,即極少數人掌握了絕大多數資源。這種「輸入」與「輸出」的巨大落差,暗示著一個隱秘的變數在支配著我們的命運。
Thumbnail
2025/10/25
統計學家建構的《才能 vs. 運氣》模型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現實:人類的才能大致遵循鐘形曲線分佈,而財富與成功卻遵循著極端的冪律分佈,即極少數人掌握了絕大多數資源。這種「輸入」與「輸出」的巨大落差,暗示著一個隱秘的變數在支配著我們的命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Thumbnail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