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第3章 基礎胚胎學(Basic Embryology)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一、胚胎學的基本概念 The Concept of Embryology

1️⃣ 胚胎學的定義(Definition)

胚胎學(Embryology)是研究生物從受精卵(fertilized egg, zygote)發展成為多細胞個體的學問。

在人類解剖學中,胚胎學聚焦於 受精後至出生(from fertilization to birth) 的形態學變化、組織分化以及各器官系統(organ systems)的起源。


2️⃣ 胚胎發育的重要性(Importance in Nursing and Anatomy)

  • 理解胚胎發育過程能幫助護理與醫療人員認識先天異常(congenital malformations)的起因。
  • 了解母體營養、藥物、環境暴露對胎兒健康的影響。
  • 為日後學習人體各系統的構造與功能奠定基礎(因所有器官皆源於三胚層)。


3️⃣ 人類發育的時間軸(Human Developmental Timeline)

  • 胚胎期(Embryonic Period):受精後第 1~8 週,是形態建構(morphogenesis)階段。
  • 胎兒期(Fetal Period):第 9 週至出生,是生長與功能成熟(growth and functional maturation)階段。


二、胚前期的發展階段 Stages of Early Development

1️⃣ 受精(Fertilization)

  • 發生於輸卵管壺腹(ampulla of uterine tube)。
  • 精子(spermatozoon)穿透卵子的透明帶(zona pellucida)並與卵細胞膜融合,完成 受精膜反應(cortical reaction),以防止多精入卵。
  • 形成受精卵(zygote),其染色體數恢復為 二倍體(diploid, 46 chromosomes)
  • 性別由精子的性染色體(X 或 Y)決定。


臨床提示 Clinical Tip:

受精過程異常可能導致三倍體(triploidy, 69 chromosomes)或其他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Down syndrome, trisomy 21)。


2️⃣ 卵裂(Cleavage)

  • 指受精卵在不增大體積的情況下進行快速細胞分裂。
  • 每次分裂的細胞稱為卵裂球(blastomeres)
  • 約第 3 天形成 桑椹胚(morula),由約 16~32 個卵裂球組成,外層細胞將分化為滋養層(trophoblast),內層細胞成為內細胞團(inner cell mass)。


3️⃣ 囊胚形成(Blastocyst Formation)

  • 桑椹胚進入子宮後吸收液體形成囊胚腔(blastocoel)
  • 結構區分如下:
    • 滋養層(Trophoblast):外層細胞,未來形成胎盤(placenta)與絨毛膜(chorion)。
    • 內細胞團(Inner cell mass / Embryoblast):未來形成胚體(embryo proper)。
    • 囊胚腔(Blastocoel):液體空腔,為胚胎初期內部空間。


4️⃣ 著床(Implantation)

  • 約第 6~7 天,囊胚抵達子宮腔並嵌入子宮內膜(endometrium)。
  • 滋養層分化為兩層:
    • 細胞滋養層(Cytotrophoblast):具細胞界限,為滋養層的內層。
    • 合胞滋養層(Syncytiotrophoblast):多核無界的外層,侵入母體組織,分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 合胞滋養層建立與母體血管的連結,成為胎盤循環的基礎。

臨床提示 Clinical Tip:

  • 異位著床(Ectopic implantation):若囊胚著床於輸卵管或卵巢,稱為異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可能導致輸卵管破裂。


三、基本身體構造 The Basic Body Plan

1️⃣ “Tube-within-a-tube” 模型

人體的構造可概括為「一個管中之管」:


  • 外層管(outer tube):體壁(body wall),由外胚層(ectoderm)與體層中胚層(somatic mesoderm)形成。
  • 內層管(inner tube):腸管(gut tube),由內胚層(endoderm)與臟層中胚層(splanchnic mesoderm)形成。
  • 兩者之間的空間為體腔(body cavity, coelom),未來分化為胸腔、腹腔與骨盆腔。


2️⃣ 胚體軸線與對稱(Body Axes and Symmetry)

  • 前後軸(anteroposterior axis):由原條(primitive streak)確立。
  • 背腹軸(dorsoventral axis):由神經板與腸管的關係建立。
  • 左右對稱(bilateral symmetry):由節段性體節(somites)和左右側板中胚層控制。


四、胚胎期 The Embryonic Period

🧬 第一週 Week 1:受精到囊胚形成 (Zygote to Blastocyst)

  • 主要事件:受精、卵裂、桑椹胚、囊胚、著床。
  • 受精後約 6 天囊胚進入子宮腔,開始嵌入子宮壁。


🧬 第二週 Week 2:雙層胚形成 (Two-Layered Embryo)

1️⃣ 內細胞團(inner cell mass)分化為:

  • 上胚層(epiblast):形成實際胚體及羊膜腔。
  • 下胚層(hypoblast):形成原始卵黃囊(primitive yolk sac)。

2️⃣ 形成的主要腔體:

  • 羊膜腔(amniotic cavity):形成於上胚層上方,包覆胚體。
  • 卵黃囊(yolk sac):供應初期營養,協助早期造血。

3️⃣ 初步胎盤形成:

  • 合胞滋養層持續增生,形成絨毛(chorionic villi),與母體血液接觸。


🧬 第三週 Week 3:三層胚形成 (Three-Layered Embryo)

1️⃣ 原條(Primitive Streak)

  • 出現於上胚層中線,為細胞進入內部形成中胚層的入口。

2️⃣ 三胚層(Germ Layers)

  • 外胚層(Ectoderm):形成表皮、毛髮、神經系統、感覺上皮。
  • 中胚層(Mesoderm):形成肌肉、骨骼、血管、腎臟、生殖器官。
  • 內胚層(Endoderm):形成消化道與呼吸道內襯、肝臟與胰臟上皮。

3️⃣ 神經誘導與神經管形成(Neurulation)

  • 外胚層中央增厚形成神經板(neural plate)
  • 邊緣向內摺疊形成神經溝(neural groove)與神經褶(neural folds)
  • 最終融合形成神經管(neural tube) → 成為中樞神經系統(CNS)。

4️⃣ 體節形成(Somite Formation)

  • 由中胚層近軸部(paraxial mesoderm)分節而成。
  • 每一體節分化為:
    • 皮節(dermatome):形成真皮。
    • 肌節(myotome):形成骨骼肌。
    • 骨節(sclerotome):形成脊椎骨。


🧬 第四週 Week 4:體形建立 (Body Takes Shape)

1️⃣ 胚體摺疊(Embryonic Folding)

  • 胚盤從平面轉為圓筒形。
  • 頭尾摺(head & tail folds)使心臟與口咽膜移至腹側;側摺(lateral folds)使體腔閉合。

2️⃣ 器官形成初步(Early Organogenesis)

  • 原始心臟開始搏動(heart begins to beat)。
  • 腸管形成,閉合腹側體壁。
  • 肢芽(limb buds)與眼泡(optic vesicles)出現。


🧬 第五至八週 Weeks 5–8:器官原型期 (Organogenesis)

  • 所有主要器官系統進入形成期(organogenesis)。
  • 頭頸部輪廓、面部五官、外耳、肢體明顯。
  • 胚體長度約 30 mm,開始具「人形」。


五、胎兒期 The Fetal Period (Weeks 9–38)

1️⃣ 整體發展重點

  • 主要器官完成結構發展後,進入生長與功能成熟期
  • 體長與體重迅速增加。


2️⃣ 主要週期變化

  • 第 9–12 週:外生殖器分化可辨別性別。
  • 第 13–20 週:骨骼可見於X光;皮膚覆胎毛(lanugo)。
  • 第 21–38 週:脂肪沉積、肺泡發育、神經反射成熟。


六、臨床關聯 Clinical Correlations

1️⃣ 先天異常(Congenital Anomalies)

  • 發生率:約 3–5% 新生兒有明顯結構異常。
  • 原因:
    • 遺傳因素(Genetic causes):染色體異常、基因突變。
    • 環境因素(Environmental causes):藥物、病毒、放射線、酒精。
    • 多因素性(Multifactorial causes):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


2️⃣ 常見例子

  • 神經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 NTDs):如脊柱裂(spina bifida)與無腦畸形(anencephaly)。
  • 心臟畸形(Congenital heart defects):第 3~8 週心臟發育異常。
  • 顏面裂(Cleft lip/palate):第 5~7 週顏面突融合不全。
  • 四肢缺陷(Limb malformations):胚體摺疊或血流中斷導致。


3️⃣ 臨床預防

  • 孕前與懷孕早期補充葉酸(Folic acid, Vitamin B9)可預防 NTDs。
  • 避免藥物如反應停(Thalidomide)、酒精(Fetal alcohol syndrome)及輻射暴露。


七、胚胎學在護理與醫學中的應用

  • 協助早期偵測胎兒異常(prenatal screening, ultrasound, amniocentesis)。
  • 提供孕期衛教(prenatal counseling),降低高風險懷孕的併發症。
  • 加深對人體結構來源與各系統形成時序的理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浮光影夢
1會員
31內容數
你好,我是影,一名護理系學生。 平時忙於課業、打工和考試,兼顧信仰及個人生活,雖挑戰重重,我仍相信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在這裡,我會分享我的生活點滴,從時間管理到未來規劃,探索如何在忙碌中找尋平衡與成長。 為自己開闢第二條路的同時,也希望能和你一起找到那一抹屬於自己的光亮,為各自的故事添上一筆溫柔而堅定的色彩。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了解到了多肽的價值,這篇帶大家了解到多肽在人體裡是如何運作的。 人體的結構是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所組成的。 人體由60兆細胞所組成,細胞核中含有人體基因DNA,每個細胞又是由80億個蛋白質所構成。 因此,可以說沒有蛋白質等於沒有生命! 多肽:生物導彈、載體作用、激素平衡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了解到了多肽的價值,這篇帶大家了解到多肽在人體裡是如何運作的。 人體的結構是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所組成的。 人體由60兆細胞所組成,細胞核中含有人體基因DNA,每個細胞又是由80億個蛋白質所構成。 因此,可以說沒有蛋白質等於沒有生命! 多肽:生物導彈、載體作用、激素平衡
Thumbnail
基因是什麼 最新基因圖譜公開後,市場上的大變革! 人體需求和自癒能力才釋放第一!不能再繼續治標不治本! 那麼人體的細胞需求到底是什麼? 如何給予基礎材料?且不造成人體負擔? 解碼指定部位到底是如何運作???
Thumbnail
基因是什麼 最新基因圖譜公開後,市場上的大變革! 人體需求和自癒能力才釋放第一!不能再繼續治標不治本! 那麼人體的細胞需求到底是什麼? 如何給予基礎材料?且不造成人體負擔? 解碼指定部位到底是如何運作???
Thumbnail
植物的細胞分裂,還必須形成新的細胞壁。要形成新的細胞壁需要先形成成膜體,它是一種由微管、肌動蛋白絲和內膜組成的結構。 最近的研究解開了部分成膜體形成的機制!
Thumbnail
植物的細胞分裂,還必須形成新的細胞壁。要形成新的細胞壁需要先形成成膜體,它是一種由微管、肌動蛋白絲和內膜組成的結構。 最近的研究解開了部分成膜體形成的機制!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基因科學的歷史發展以及基因倫理所涉及的議題,有趣的敘述方式引人入勝。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基因科學的歷史發展以及基因倫理所涉及的議題,有趣的敘述方式引人入勝。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進化(Evolution)本是生物的本能,因為進化會有助於,生物更好的生存,生物最珍貴的就是有生命,也就是活著,而活著本該就是開心的,但是近年來一新字Involution,向內進化(也就是內捲),竟然火紅了起來,內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進化(Evolution)本是生物的本能,因為進化會有助於,生物更好的生存,生物最珍貴的就是有生命,也就是活著,而活著本該就是開心的,但是近年來一新字Involution,向內進化(也就是內捲),竟然火紅了起來,內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透過考古記錄該物種的雌性表現出六種常見的進化類型
Thumbnail
透過考古記錄該物種的雌性表現出六種常見的進化類型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最近「生命科學」這個主題好像在網路上滿熱門的,造成了不小的熱度。
Thumbnail
最近「生命科學」這個主題好像在網路上滿熱門的,造成了不小的熱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