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第8章 骨骼(二)附肢骨(Bones, Part 2: The Appendicular Skeleton)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一、附肢骨總論 Overview of the Appendicular Skeleton

1️⃣ 附肢骨骼的定義與構成

附肢骨骼(Appendicular Skeleton)為人體骨架中負責運動與支撐四肢的部分,由 126塊骨頭(bones) 組成。


主要區分:

  • 上肢(Upper limbs):包含胸帶(Pectoral girdle)與上肢骨(arm, forearm, hand)。
  • 下肢(Lower limbs):包含骨盆帶(Pelvic girdle)與下肢骨(thigh, leg, foot)。


💡 附肢骨骼的功能

  • 連接軀幹與四肢,維持肢體穩定與活動。
  • 提供運動肌群附著(muscle attachment)。
  • 分散及支撐體重(support body weight)。
  • 保護內臟(visceral protection)。


二、胸帶骨(Pectoral Girdle)

1️⃣ 概觀 Overview

胸帶(Pectoral Girdle)由兩塊骨組成:

  • 鎖骨(Clavicle)
  • 肩胛骨(Scapula)

此結構將上肢與軀幹骨架相連,透過關節與韌帶使肩部具極高靈活性。


關節連接(Articulations)

  • 前方:鎖骨內端與胸骨柄形成 胸鎖關節(Sternoclavicular Joint)
  • 外側:鎖骨外端與肩胛骨肩峰形成 肩鎖關節(Acromioclavicular Joint)


2️⃣ 鎖骨 Clavicle

位置與結構

  • S形長骨,位於胸上方皮下,為最容易觸及的骨之一。
  • 內端稱胸骨端(Sternal end),外端稱肩峰端(Acromial end)


解剖特徵

  • 胸骨端(Sternal end):與胸骨柄(Manubrium)相接,形成胸鎖關節。
  • 肩峰端(Acromial end):與肩峰(Acromion)相接。
  • 錐狀結節(Conoid tubercle):韌帶附著點。
  • 溝槽(Groove for subclavius):鎖骨下肌附著。


功能 Function

  • 保持上肢遠離軀幹(acts as a brace)。
  • 吸收機械力量,防止肩部下垂。
  • 保護深層神經血管。


臨床關聯 Clinical Note

  • 鎖骨骨折(Fracture of Clavicle):最常見骨折之一。跌倒時手臂傳遞的力量會使鎖骨於外中1/3處折斷,導致肩膀下垂、手臂向內傾。


3️⃣ 肩胛骨 Scapula

位置

  • 位於第二至第七肋之間的背側區域(posterior thoracic wall)。


主要構造 Major Features

  • 肩胛棘(Spine of Scapula):明顯隆起,分隔為上下兩個肌窩。
  • 肩峰(Acromion):外側端與鎖骨相接,形成肩峰關節。
  • 喙突(Coracoid process):肌肉與韌帶附著點,如胸小肌、喙肱肌。
  • 盂窩(Glenoid cavity):淺窩狀結構,與肱骨頭形成肩關節(Glenohumeral joint)。
  • 上角(Superior angle)下角(Inferior angle)外側緣(Lateral border):為定位與肌群附著標誌。
  • 肩胛下窩(Subscapular fossa)棘上窩(Supraspinous fossa)棘下窩(Infraspinous fossa):分別為肩胛下肌、棘上肌、棘下肌的起點。


三、上肢骨 The Upper Limb

上肢共由30塊骨組成,區分為:

  1. 臂骨(Humerus)
  2. 前臂骨(Ulna & Radius)
  3. 手骨(Carpals, Metacarpals, Phalanges)


1️⃣ 肱骨 Humerus

位置:上臂唯一的長骨,近端連肩胛骨、遠端連前臂骨。


主要解剖構造

  • 肱骨頭(Head):球狀,與盂窩相接。
  • 解剖頸(Anatomical neck):分界線。
  • 外科頸(Surgical neck):常見骨折點。
  • 大、小結節(Greater & Lesser tubercles):肌群附著點。
  • 結節間溝(Intertubercular sulcus):肱二頭肌腱通過。
  • 滑車(Trochlea)與小頭(Capitulum):與尺骨與橈骨形成肘關節。
  • 鷹嘴窩(Olecranon fossa):收容尺骨鷹嘴突。


臨床關聯

  • 外科頸骨折(Surgical neck fracture):可損傷腋神經(Axillary nerve)。
  • 肱骨干骨折(Humeral shaft fracture):影響橈神經(Radial nerve)。


2️⃣ 前臂骨 Forearm – Ulna & Radius

位置:兩骨平行排列,由骨間膜相連。

尺骨 Ulna

  • 位於內側(medial side)。
  • 鷹嘴突(Olecranon process):肘部突出。
  • 滑車切跡(Trochlear notch):與肱骨滑車形成肘關節。
  • 莖突(Styloid process):腕韌帶附著。

橈骨 Radius

  • 位於外側(lateral side)。
  • 橈骨頭(Head):與肱骨小頭關節。
  • 橈骨粗隆(Radial tuberosity):肱二頭肌附著。
  • 遠端:與腕骨相接形成腕關節。


臨床關聯

  • Colles’ fracture(Colles骨折):橈骨遠端骨折,手腕後傾呈「餐叉樣」。


3️⃣ 手部骨 Hand

手部由 27 塊骨組成:

  • 腕骨(Carpals, 8塊)
     近列:舟狀骨(Scaphoid)、月狀骨(Lunate)、三角骨(Triquetrum)、豌豆骨(Pisiform)。  遠列:大多角骨(Trapezium)、小多角骨(Trapezoid)、頭狀骨(Capitate)、鉤骨(Hamate)。
  • 掌骨(Metacarpals, 5塊):構成手掌框架。
  • 指骨(Phalanges, 14塊):拇指2節,其餘各3節。


臨床關聯

  •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正中神經受腕橫韌帶壓迫導致手麻與無力。
  • 舟狀骨骨折(Scaphoid fracture):常因跌倒造成,易導致缺血性壞死。


四、骨盆帶(Pelvic Girdle)

1️⃣ 定義

骨盆帶(Pelvic girdle)連接下肢與軀幹,由兩塊髖骨(Hip bones / Coxal bones)組成,並與薦骨(Sacrum)相連構成骨盆(Pelvis)。


2️⃣ 髖骨的組成

髖骨由三部分融合:

  • 髂骨(Ilium):最大部分,構成骨盆上部。含髂嵴(Iliac crest)、髂前上棘(ASIS)等標誌。
  • 坐骨(Ischium):後下方部分,含坐骨結節(Ischial tuberosity),為坐姿時的支撐點。
  • 恥骨(Pubis):前下方部分,左右兩側於恥骨聯合(Pubic symphysis)相接。

三者融合形成髖臼(Acetabulum),為股骨頭插入之關節窩。


3️⃣ 骨盆特徵

  • 真骨盆(True pelvis):位於骨盆緣以下,圍繞骨盆腔(pelvic cavity)。
  • 假骨盆(False pelvis):上部較寬的部分。
  • 骨盆入口(Pelvic inlet)與出口(Pelvic outlet):為分娩重要通道。


4️⃣ 性別差異

  • 女性骨盆較寬、骨盆入口橢圓形,恥骨弓角度>80°。
  • 男性骨盆較窄、骨盆入口心形,恥骨弓角度<70°。


臨床應用

  • 骨盆測量(Pelvimetry):評估產道寬度與分娩難易度。


五、下肢骨 The Lower Limb

下肢共 30 塊骨,區分為大腿骨、腿骨與足骨。


1️⃣ 大腿骨 Femur

特徵:人體最長、最堅固的骨。


主要結構:

  • 股骨頭(Head):球狀,與髖臼相連。
  • 股骨頸(Neck):常見骨折處(hip fracture)。
  • 大轉子、小轉子(Greater & Lesser Trochanters):肌群附著。
  • 粗線(Linea aspera):肌肉附著嵴。
  • 內外髁(Medial & Lateral condyles):與脛骨形成膝關節。


臨床關聯

  • 頸部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常見於老年女性,與骨質疏鬆相關。
  • 脫位(Dislocation):可能損傷坐骨神經。


2️⃣ 腿骨 Leg

由脛骨(Tibia)與腓骨(Fibula)構成。

脛骨 Tibia

  • 為主要承重骨。
  • 脛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髕韌帶附著點。
  • 內踝(Medial malleolus):踝內側突出。

腓骨 Fibula

  • 不參與承重,主要提供穩定。
  • 外踝(Lateral malleolus):踝外側突出,常見骨折處。


3️⃣ 足部骨 Foot

  • 跗骨(Tarsals, 7塊):距骨(Talus)、跟骨(Calcaneus)、舟狀骨(Navicular)、骰骨(Cuboid)、三楔骨(Cuneiforms)。
  • 蹠骨(Metatarsals, 5塊)
  • 趾骨(Phalanges, 14塊)

足弓(Arches of the Foot)

  • 縱弓(Longitudinal arch):吸震與分配體重。
  • 橫弓(Transverse arch):保持平衡。


臨床關聯

  • 踝關節骨折(Ankle fracture):外踝最常受傷。
  • 扁平足(Flat foot):足弓塌陷造成疼痛與步態異常。


六、附肢骨骼的疾病與老化 Disorders & Aging

  •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骨量下降,骨折風險升高。
  • 關節炎(Arthritis):關節軟骨退化。
  • 骨骺閉合延遲(Delayed epiphyseal closure):發育異常。
  • 老化改變:骨密度下降、關節僵硬、足弓塌陷。


七、臨床整合 Clinical Highlights

  • 鎖骨骨折 Clavicle fracture:跌倒或運動傷害。
  • 腕隧道症候群 Carpal Tunnel Syndrome:壓迫正中神經。
  • 骨盆骨折 Pelvic fracture:高能創傷造成。
  • 髖骨骨折 Hip fracture:老年人常見。
  • 踝扭傷 Ankle sprain:韌帶撕裂或關節半脫位。


八、生命週期變化 Throughout Life

  • 胎兒期(Fetal stage):軟骨內骨化中心形成。
  • 兒童期(Childhood):骨骼成長與延長。
  • 青春期(Puberty):骨骺軟骨閉合。
  • 老年期(Senescence):骨吸收速率上升,骨脆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浮光影夢
1會員
37內容數
你好,我是影,一名護理系學生。 平時忙於課業、打工和考試,兼顧信仰及個人生活,雖挑戰重重,我仍相信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在這裡,我會分享我的生活點滴,從時間管理到未來規劃,探索如何在忙碌中找尋平衡與成長。 為自己開闢第二條路的同時,也希望能和你一起找到那一抹屬於自己的光亮,為各自的故事添上一筆溫柔而堅定的色彩。
浮光影夢的其他內容
2025/10/31
解剖學:第7章 骨骼(第一部)-軸骨骼系統(Bones, Part 1: The Axial Skeleton) 根據Human Anatomy Global Edition 9th Edition - Elaine Marieb
2025/10/31
解剖學:第7章 骨骼(第一部)-軸骨骼系統(Bones, Part 1: The Axial Skeleton) 根據Human Anatomy Global Edition 9th Edition - Elaine Marieb
2025/10/30
解剖學:第6章 骨與骨骼組織(Bones and Skeletal Tissues) 根據Human Anatomy Global Edition 9th Edition - Elaine Marieb
2025/10/30
解剖學:第6章 骨與骨骼組織(Bones and Skeletal Tissues) 根據Human Anatomy Global Edition 9th Edition - Elaine Marieb
2025/10/29
解剖學:第5章 皮膚系統(The Integumentary System) 根據Human Anatomy Global Edition 9th Edition - Elaine Marieb
2025/10/29
解剖學:第5章 皮膚系統(The Integumentary System) 根據Human Anatomy Global Edition 9th Edition - Elaine Marieb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https://youtube.com/shorts/OeK2qvN_lVA?feature=sha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K2qvN_l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https://youtube.com/shorts/OeK2qvN_lVA?feature=sha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K2qvN_l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https://youtu.be/fYddHB1zPLU?si=KfKjZ70bzajEb3T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ddHB1zPLU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https://youtu.be/fYddHB1zPLU?si=KfKjZ70bzajEb3T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ddHB1zPLU
Thumbnail
運動防護員專門從事「預防」(防止發生)、「診斷」(識別問題或疾病)和「治療」(提供醫療以改善)肌肉和骨骼的損傷和疾病。
Thumbnail
運動防護員專門從事「預防」(防止發生)、「診斷」(識別問題或疾病)和「治療」(提供醫療以改善)肌肉和骨骼的損傷和疾病。
Thumbnail
如果想瞭解更多或者覺得今天的內容很實用的話,請幫我按讚分享!或是到Youtube以及Podcast:【我是運科竹】的頻道來進行訂閱喔!
Thumbnail
如果想瞭解更多或者覺得今天的內容很實用的話,請幫我按讚分享!或是到Youtube以及Podcast:【我是運科竹】的頻道來進行訂閱喔!
Thumbnail
脊椎側彎能否重訓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拜現今科學所賜,對於重訓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讓我們一起了解「脊椎側彎」,並與它好好共存吧!
Thumbnail
脊椎側彎能否重訓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拜現今科學所賜,對於重訓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讓我們一起了解「脊椎側彎」,並與它好好共存吧!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慣性行為以及不良的動作姿勢可能導致身體結構錯位和內部的緩衝空間變小,進而引起疼痛與不適。本文介紹了身體結構調理的概念及好處,並提倡了這種整體身體調理方法。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慣性行為以及不良的動作姿勢可能導致身體結構錯位和內部的緩衝空間變小,進而引起疼痛與不適。本文介紹了身體結構調理的概念及好處,並提倡了這種整體身體調理方法。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肌肉生理學與健康和疾病之關係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肌肉生理學與健康和疾病之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